中蜂养殖难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3-03-25 07:48秦裕本
中国蜂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筑巢中蜂蜂巢

秦裕本

(江苏南通市青年东路39号西楼102室,226007)

中蜂养殖难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秦裕本

(江苏南通市青年东路39号西楼102室,226007)

当前有些蜂友反映中蜂难养,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在自然界中,中蜂在树洞中筑巢,生活在直立筒状空间,长期进化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空间高度相对较低,横向空间相对较大的西蜂蜂箱来养殖中蜂,违背了其主要是在直立洞中向上向下筑巢扩展的生物学特性;

二是自然状态的中蜂群体比现在人工养殖的群体大得多,用平箱和木桶人工养殖的群体在自然界中属于小群、弱群,爱分蜂,易受巢虫侵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生产性能低下;

三是中蜂自然巢穴有较大的富余空间,平箱、木桶空间狭小,限制了中蜂蜂群成为大群强群的空间需要,制约了蜂群的发展;

四是现在用于制造蜂箱和木桶的木板多为2cm厚,与树洞外壁的保温隔热功能相比过于低下,不能保证中蜂安全越夏和过冬,带来“夏衰”、“冬伤”;

五是不少中蜂养殖人员采用见蜜就取、割脾取蜜的管理模式。

为此,笔者设计了立式、方桶、大容量、大脾面立式巢框的双层蜂箱,材料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彩色钢板做外壳的新型蜂箱。饲养采用科学管理,克服了给中蜂养殖带来的“春兴”、“夏衰”、“秋旺”、“冬伤”年复一年的境遇。试验初步结果是蜂群强大,不爱分蜂,不易受巢虫成侵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容易饲养管理。

一、中蜂饲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蜂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一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制约我国的中蜂养殖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中蜂的习性

中蜂长期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繁衍进化形成了筑巢向上、向下扩展为主,横向扩展有一定限制的筑巢特性。中蜂长期在这种直立筒状树洞中生活,它的降温散热方式与意蜂不同。中蜂工蜂的头部朝外,翅膀向巢内鼓风,促进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热量交换,加速降温以及排湿。意蜂生活在洞穴或倒木树洞中,这些洞穴的特点是横向空间有较大的延伸余地,洞的高度较小。以平箱或以平箱原理设计的中蜂蜂箱来饲养中蜂,严重违背了在直立筒状的树洞中生存进化而来的筑巢特性和相应的生活习性。中蜂筑巢向上、向下发展的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中蜂为保持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采取分蜂的办法,另寻出路,这种欲望随着蜂群的扩大,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中蜂的生物学特性,中蜂蜂箱和巢框都必须采取立式设计。

2.中蜂群体大小问题

很多养蜂人在收捕过树洞中的中蜂蜂群后,普遍认为中蜂的自然群体要比平箱饲养的中蜂群体大。笔者对直径1.5m,树龄700年以上古银杏树(以下称古树)中的一群中蜂多年观察其巢门口进出的工蜂数量推测,至少有10多脾蜂,数量至少在3.5万只以上(每脾按3500只工蜂算)。笔者所使用的意蜂巢框内围长43cm,高20 cm,面积为860 cm2以下均同)。有的文献认为中蜂在4脾以上即是强群,折算为1.4万只左右。有的认为8框蜂以上为强群,折算为2.8万只。GN框10框满蜂为强群1.9万只。笔者认为中蜂群体数量应比以前平箱饲养的强群数量标准要大。本次试验蜂箱,饲养数量在4.2万只以上。

3.蜂箱的容积和蜂巢的布置

蜂箱容积必须要容纳得下蜂巢,小箱可养小群或过度阶段的蜂群。小箱直接用于养大群,显然是不可能的,它限制了蜂群的发展。另外,中蜂群体除本身蜂巢体积外,任何蜂巢都具有蜂路。所有中蜂蜂群的中下部的巢脾外面都有工蜂栖息层,有的蜂友称“外壳”。这些都是必须的空间。除上述问题外,蜜蜂为渡过夏季还需较大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夏季蜂群散热降温。这是防止中蜂“夏衰”的重要措施。当然,蜂箱容积过大也是不好的,一则造成浪费,二则搬运管理不便。笔者采取的办法是控制试验蜂箱的容积在蜂群体积的2.2~2.5倍。如设计蜂量相当于平箱12脾蜂量,巢框内围单面总面积(860×12)10320cm2,蜂群体积为10320 cm2×3.5 cm=36120 cm3(以巢框内围面积×巢框间距离代表每脾蜂巢的体积)。设计了两种立式双层试验蜂箱,22型和33型(以巢框宽度暂称),22型容积为37×26×82 cm=78884 cm3,33型为37×37×66=90354 cm3。蜂箱容积分别为12脾蜂群群体的2.2倍和2.5倍。还有只用22型底箱饲养1群,底箱的容积基本上和平箱一样,容积为47×37× 26=45214cm3,试验蜂群共有3群。

4.木板蜂箱和蜂桶保温隔热性能差严重影响中蜂的生存

经多年观察古树中蜂群,夏季高温期,白天气温38~39℃,夜间26~27℃,中蜂除白天、夜晚巢门口有几十只工蜂向内扇风外,一切生活正常,尽管蜂群强大,有相当于平箱10多脾以上的蜂量,夜间从未见到树洞外出现蜂胡须。冬季气温常在6~7℃,结冰、霜冻是常事,整个冬春也未见到工蜂在树洞的附近有任何排出的粪便。可见,树洞保温隔热性能很好,是中蜂的理想居住场所。土洞和石头缝隙中的小环境也有很好调节能力,这是木板蜂箱和蜂桶难以达到的。

其实,在中蜂饲养的现代化探索中,技术和材料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新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效果已成倍增加,为相同厚度木板的3~6倍,也就是说用2 cm厚的挤塑板其保温隔热性能至少能顶6cm厚的木板使用。并且还没有缝隙且耐候性好、重量轻、不受巢虫蛀蚀等优异性能,只是材料强度差而易损坏。只要我们用另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彩钢板包起来形成复合材料蜂箱,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中蜂饲养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需要改变

在确保蜜蜂正常生活的基础上,适度获取蜂蜜,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做好安居工程,制造出适宜蜜蜂居住的蜂箱,使其能安居乐业,并提供蜜源充足的适宜场地,平时尽量少惊动,少干扰,少开箱,少检查。饲养大群,强群,使其在自然界中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以应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和干忧。

二、中蜂饲养难的解决办法

1.试验蜂箱设计要领

在自然界中,中蜂的中等群体,笔者根据各方面资料初步推测为4.2~5.6万只,相当于平框12~16框蜂量。蜂巢的体积约为3.6~4.8万cm3。(以巢框蜂量来推算:巢框内围长×高×脾间距×脾数即43×20×3.5×12=3.6万cm3。)。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中蜂在自然界中才有稳定的群势和良好的生存竞争优势,对病害、巢虫、胡蜂等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可以在一个巢穴长期稳定地生存繁衍下去。

蜂箱的容积除容纳群体本身的体积外,还要有足够空间作为蜂路和分散的休息散热空间以及蜂群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大概估算一下树洞中的空间,也可参照一下平箱养殖中蜂的空间需求来初步试验,最终以试验的方法逐步解决。笔者过去以10脾平箱来饲养中蜂,在生长繁殖的季节,中蜂蜂群最大只能维持在8脾蜂,并且会经常分蜂(即使有时达9~10脾也是短时间)。平箱的容积是47×37× 26=4.5万cm3。8脾的蜂群体积为43×20×3.5×8=2.4万cm3,箱容为蜂群体积的1.9倍。

从养殖的实践看,在中蜂生长繁殖季节,1.9倍的蜂箱容积显然小了。因此,本次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满足中蜂生物学特性的需求,采用立式双层蜂箱设计也就是蜂箱的高度明显大于箱体的长度或宽度,每箱进行上下两层布置,接在一起可放置巢框上下各10脾。上层贮蜜,下层主要用于栖居繁殖。试验蜂箱容积安排在蜂群体积2.2和2.5倍。蜂箱制作材料采用聚苯乙烯挤塑泡沫塑料板,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外包彩色钢板的复合材料蜂箱。立式蜂箱为上下两层便于蜜蜂上下活动和空气流通散热除湿,重量约为木板箱的1/3,保温隔热效能是同类厚度木板箱的3~6倍,大大地改善蜂群的生存环境,便于搬运和转地饲养,能有效地避免“夏衰”、“冬伤”易使蜂群保持群势平稳和强大。

2.中蜂巢框设计原理和尺寸安排

设计中蜂巢框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蜂筑巢生物学特性对筑巢空间高度的需求。只有满足了空间高度需求,蜂群才能生存和发展。为配合巢箱验证“树洞筑巢”理论。巢框采用超高(上、下两层),大脾面设计(面积上、下两层累计)。22框分上、下两层,上层内围高度为30 cm,宽22 cm,下层内围高38 cm,宽22 cm,两层内围总高度68 cm,加上、下间隙1cm,所以两层巢脾的总高度为69 cm,巢脾上、下总面积为69×22=1518cm2。蜂箱设计的上、下最大容量各10脾。箱底面至下框梁5 cm,箱顶上梁至纱盖3 cm,以增加箱内上下活动空间。33型箱也是上、下两个巢框构成,上层巢框内围高22 cm,宽33 cm,下层巢框高35 cm,宽33 cm,上、下箱巢框间隙1 cm。上、下巢框内围总面积为58×33=1914cm2。箱体最多可容纳上、下各10框。上框为贮蜜区,下框为生活繁育区。22型和33型箱内均设置厚2 cm,宽度分别为26.2cm和37.2 cm,高度随箱内高而定的活动挤塑板一块作为箱内隔断之用。随蜂群大小和季节变化调节蜂箱空间大小。挤塑板因略有弹性,尺寸大于2 mm,以便安装卡紧。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筑巢中蜂蜂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白鹭筑巢
走进科学
中蜂保护与发展
中华蜜蜂
我国中华蜜蜂遗传资源现状
换蜂巢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