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模式下的地方文献工作

2013-03-27 06:45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献工作部门文献

李 鹏

(山东大学,济南250100)

地方文献指与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及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资料,它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载体有文字、图像、影视、建筑等多种形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地方文献,历来都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地方文献所彰显的文化、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除了传统的图书馆、地方史志部门、档案馆、博物馆对其展开整理与研究外,社会上不同系统与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中来,诸如政府的文化部门、企业的宣传机构等。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互动合作更好地进行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是每位图书馆人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略陈孔见,以期对地方文献工作做一有益探索。

1 多元合作模式下地方文献工作的主导与保障

1.1 打破藩篱,积极主动引导多系统互助合作

地方文献广布于各个学科之中,内容涉及广泛,它的收集、开发及利用虽然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图书馆应切实认识到,不同规模等级的地方文献机构(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和其他机构组织(地方史志、新闻出版、社会团体等)都处于同一区域的地方文献资源链上,如果能集合各系统部门优势,打破条块限制,在资源与服务上相互依存、分工合作,在推动地方文献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也必将使图书馆工作进一步完善。故在此项工作中,图书馆应设立专门部门,选用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及能敏锐捕捉信息的工作人员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积极主动联系各相关系统部门,制定规划、统一组织、协调管理,使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服务上发挥主导作用。

1.2 建立、健全条例法规,保障地方文献工作的互动合作

历年来,针对地方文献工作,国家及许多省、市、自治区、县都相继出台了条例、实施办法等,建立出版物缴送制度,明确地方文献的征集、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些规定,[1]但对不同系统与部门之间应如何相互协作却没有提及。而地方文献工作的许多方面,却可能同时涉及到多个系统与部门,例如,地方志的征集与研究既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地方史志部门、博物馆、图书馆等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也确实存在与不同系统部门之间的互动合作,并且随着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互动合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已由最初的合作文献收集向更深层次的文献开发与利用方面发展,由被动协作、临时行动向主动需求、自觉行动转变,并且各系统部门之间的协同互助有愈来愈加强的趋势。这就需要政府及各管理机构针对地方文献工作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特征,根据各相关系统部门的特点,明确它们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地方文献多元合作的条例与法规,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有序、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既体现各系统部门之间的差异性,避免文献的重复开发,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互为补充,拓展文献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 多元合作模式下地方文献工作内容

2.1 专业分工与合作,进行地方文献收集

地方文献包括地方性资料(历史资料与时事资料)、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等。它的收集工作虽然有呈缴本制度作为保障,但其实施范围较小,且需要得到政府、新闻出版等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图书馆应积极同出版机构、地方著者联系,了解其出版信息,针对有价值的相应出版物主动采购,以丰富馆藏。例如:黑龙江省图书馆选择了20家有代表性的出版社,长期关注其新书的出版。《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黑龙江卷的10个分册出版(1996-2007年)历时11年,黑龙江省图书馆一直跟踪采访,直至补齐。[2]

地方性资料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图片等纸质文献,建筑、实物、说唱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纳入其中。图书馆应从丰富的资源载体形式入手,积极走出去,与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部门、艺术团体、政府文化宣传机构等通力合作,协同互助,搜集实物,拍摄照片,录制音像视频,进行文献的采集。

许多地方文献资料分散于各种书籍中,查阅起来难度较大,对于这类隐含的资料,图书馆可主动同高校院系、档案馆、研究学者等合作,共同选择专题,进行摘录并有序编排,以此来丰富地方文献资源。[3]地方政府的公告、文函、地方的新闻条目等也是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图书馆应与地方政府宣传机构积极联系,在做好政务公开的同时,做好收藏工作,保留相应的时事资料。

2.2 统一规划地方文献保存与管理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出版物的普及,使地方文献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已由最初的纸本文献向数字化发展。许多图书馆都相继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或专题图书室。随着对地方文献多方位的开发与利用,许多相关的系统与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文献数据库,网络上也出现许多地方文献资源。这就使同一区域的地方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大程度的重复,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影响到用户检索资料的效率。

在地方文献的保存与管理上,图书馆应主动与各系统部门加强联系,除了传统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形式外,还应统一规划,互通有无,建立起专题性、汇编性、稳定性的特色资源库。如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馆曾组织17个各类型图书馆参编《东北地区地方文献目录》,整合了地方文献资源。再如,天津市南开区图书馆为建立南开民俗特色的数据库,联系了文化旅游局、高校教授、文庙史志研究员、民俗博物馆等人员及部门,让他们对文献资源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宏观指导。[4]在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上,各系统部门可以集中相同主题资源,统一检索标准,以方便用户了解与利用。

网络地方文献资源,有报纸网站、政府网站、地方旅游网站、地方法规、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存在,具有范围广泛、内容新颖、时效性强的优点,但也存在重复、无序、不稳定的因素。图书馆可同各系统部门通力合作,在网络资源的建设上统一控制、分工互助,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不同的系统部门之间侧重于自己特点的信息发布,如政府网站着重于地区行政区划、新闻时事、法律条规;旅游网站着重于地方地理环境、民俗、旅游信息;博物馆着重于本地区的历史建制与传承;图书馆着重于地方人士与地方著作的推介等。同时,将这些信息资源集中统一于相关联的网络平台上,通过站点之间的相互链接,进行网上资源整合,为用户提供合作化的、一站式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涵盖多种形式,在保存上除了注重文字与图片外,还应根据其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的保存方法,如深入本地区调查、寻访,同时与博物馆合作,建立实物(如传统的技艺工具、艺术品等)图书馆;与艺术、旅游部门合作,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无形”发展到有迹可循,弥补其在形式和保存方法上的缺失。

2.3 多方合作,深度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记载与反映了本地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及重要人物、民间习俗等内容,文献的收藏与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图书馆依托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除了进行编排本馆索引、目录,进行二次文献开发,便于用户检索外,还应同不同系统部门合作,拓展文献服务工作,以此来推动地区文化的发展与研究,为地区经济规划提供历史借鉴与决策依据。

(1)对地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对地方文献进行开发与利用,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地方文化及本地方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到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书馆可以与档案馆、博物馆、社会团体等联系,针对本籍的杰出人士或对本地区做过杰出贡献的人士的遗迹、著录等宣传本地的名人文化;可以根据本地传统名产,诸如茶叶、陶瓷、酒等,与相关的企业联系,利用文献的史料作用,赋予地方特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鲜明的物产文化;可以与民间团体、民间艺人等联系,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其独特魅力,宣扬民族文化、民俗文化。

(2)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文献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将其文化内涵进行产业化拓展。如与旅游部门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个兼具自然生态信息和民族文化信息的丰富信息源,必然会强烈吸引人们来参观旅游。[5]如与电视台、剧院等文化部门合作,根据地方历史典故、名人事迹、民间传说等发展影视、戏曲产业;与商业、工业部门联系,选择某些行业作为切入点,建立专业化地方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与原材料的供应、技术跟踪等行业动态,提供文献资源,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与整合,满足他们快速获取本行业信息的需求,促进行业的发展。

(3)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情报依据

地方文献是典型的动态情报,它包涵着当地从古至今社会科学领域及天文、气象、地质等自然科学众多内容。[6]图书馆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机关联系,为他们制定法规、条例提供可资参考的相关信息,使他们能通览全局,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地方文献中丰富的史料信息,也促使图书馆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汕头市龙兴公司曾与丹麦外商洽谈陶瓷合资项目,出具可行性报告时需要潮汕陶瓷史料作为补充,汕头市图书馆就及时地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资料。[7]

(4)拓展地方文献的宣传教育功能

地方文献记载着本地悠久历史、风土民俗、杰出人物等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文献及实物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图书馆可联系学校、机关、团体,通过展览、征文、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使人们加强对本地历史与现代、人文与地理、社会与自然状况的了解,进行爱国爱乡教育。

3 多元合作模式下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

地方文献工作的多元合作是以图书馆为主导,联系地方文献各职能部门(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部门、出版发行机构等)与社会各团体机构,并根据各系统部门的特点,统一规范与标准,在地方文献资源搜集、整理、保存、开发及利用的过程中,进行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服务。

地方文献资源工作的互助合作,首先通过资源的统一协调与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既节约经费,又利于文献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与网络化,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其次,拓展了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及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服务层次,提升了文献部门的竞争及服务能力;最后,多元合作也促进了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发展,图书馆在与不同系统部门之间的合作过程中,通过多方知识背景、工作经验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馆员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了沟通协作的技巧,提高了馆员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实现了知识效益的最大化,培养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1]赵 靖.地方文献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0,(5):38 -40.

[2]刘伟华.拓展地方文献工作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6):43-46.

[3]顾 慧.多方合作做好地方文献收集工作[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1):48 -49.

[4]徐卫红.运用4S模式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刍议——以天津市南开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91 -95.

[5]唐爱莲.谈地方文献与地方旅游业的开发——以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23 -24.

[6]张玲琳.地方经济开发与区域经济提升[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74 -76.

[7]陈卓坤.浅谈潮汕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2).

猜你喜欢
文献工作部门文献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论治在厥证文献系统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