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专业建设内涵 促进示范院校持续发展

2013-03-27 11:5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示范性职业院校特色

刘 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特别是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之后,各省市纷纷启动“省市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所谓示范性职业院校,即是一个省(市)或者是全国同类职业院校学习、借鉴的典型,它能够给其他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无论是省级示范职业院校,还是国家示范职业院校,应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在发展中发挥示范性效应——提升效应、促进效应与带动效应[1]。要使示范职业院校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关键在于“建设”,本文从专业建设这个角度来分析示范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 示范性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下专业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示范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

示范性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涉及各方各面,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软件”建设,笔者从3个方面来阐释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进行专业建设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也即是是通过专业建设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具备本专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相关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或技术应用性人才。示范性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规范、具体、完整的,是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尽可能邀请有关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制定。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根本。能够培养出符合职业标准、具有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工作,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示范性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职业院校专业目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某一方面寻求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虽然很多学校已意识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但很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对于示范性职业院校而言,应该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模块、强能力”[2]人才培养思路的基础上,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到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与优势不断深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2.课程体系与教学条件的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学条件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一方面,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标准、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建设,且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体现专业的针对性与对社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其中,建立“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是示范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才能彰显出示范职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实习实训强调的是教学的实践性,即合理安排基础实训、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的原则,建设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场地教学化;教学条件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条件,包括教材建设、参考资料建设,教材的建设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不断重组与更新。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按照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践教学强调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岗位实际,将实践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化、实践教学环境职业情境化、实践教学指导职业规范化,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另外,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突出教学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部分。评价体系的改革,首先就要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建立起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技能考核,同时实行校内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推行“多证制”。

(二)专业建设对示范性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专业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3],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人才培养工作、社会服务工作都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为基点、为单位,专业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专业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规划和目标,关系到基于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更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4]。

1.专业建设是示范性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

如今,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强调要走“内涵建设”之路,而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之一就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示范性职业院校要发挥示范性作用,首先必须在专业建设上作出示范,例如做好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上的专业建设,以工学结合的路径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当前,许多示范性院校都充分认识到了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以专业建设带动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由合格向高水平迈进。作为示范性院校,必须在内涵建设中突出专业建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专业建设是彰显示范性职业院校特色与品牌的集中体现

一所学校的名气、名誉,都是与它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相关的。这些特色和优势的形成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积淀、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专业建设的成就不仅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学校的办学特色、核心竞争力也产生重大影响。被评为国家级或者省市级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学校,肯定是在某方面突显了特色与品牌效应的。学校的品牌靠特色,办学特色靠专业,专业建设靠人才。因此,示范性职业院校只有以专业建设来彰显办学特色,以办学特色显现学校品牌,才能走出一条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专业建设是示范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专业建设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虽然目前全国有100所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还有很多的省市级师范院校成为了国家或者省市级重点建设的院校,但作为示范职业院校,仍然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和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把专业做强做精,将专业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进而凸显学校的示范效应,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 基于示范性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要求及基本任务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成为示范性职业院校,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在专业建设方面处于同类学院的领先地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行业企业参与程度深、毕业生就业水平高[5]。面对这些要求,示范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该发挥示范作用,将专业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6],实现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1.专业标准化

“专业标准化”是指示范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专业教学、专业评价、专业质量等各方面达到基本标准及规范要求。专业标准化是针对所有专业而言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所有专业都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促进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标准规范的专业教育。专业标准化是促进职业教育内部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2.专业特色化

特色是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主题,也是其专业建设的主题,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专业特色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行业性,也即示范性职业院校要建设一批与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特色行业相对接的特色专业或特色专业群,以增强学院专业特色、学校特色。

3.专业品牌化

品牌效应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专业品牌化一方面是指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学校的骨干专业、重点专业“名牌化”,另一方面是指打造一批对接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品牌专业,并使这些专业产生“名牌效应”。专业品牌化是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最高水平,是实现示范院校专业建设高端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必由之路。

专业标准化是专业特色化、专业品牌化的基础,特色化、品牌化是标准化的提升。要推进专业建设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注重统筹兼顾,借助特色化、品牌化专业的发展推动专业标准化建设。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

示范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示范院校首先应该做好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明确专业定位、规划专业布局、打造专业特色、实现专业互补。

1.明确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示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本前提。只有专业定位科学、明确,才能保证院校发展的方向性、持续性、健康性,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专业化、职业化、岗位化的特点。专业的定位包括方向定位和主体定位[7]。示范性院校首先要在政策及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更新专业建设理念,确保专业定位的科学性、时代性;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方向,因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就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最后依托行业产业定主体,即要求示范院校要在专业定位上紧贴行业、产业的发展,突出某一行业或产业性质的专业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总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贴产业需求,切实做好专业定位工作,为示范院校的内涵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示范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专业布局

规划专业布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示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示范院校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因此,规划专业布局时,学院要做好专业布局的五项重要工作:规划专业取向、规划需求程度、规划发展重点、规划分布原则、规划发展步骤。规划专业布局,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相统一、以产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效益优先和错位发展原则、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原则[8]。严格遵循四项原则,切实做好五项工作,使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推进示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而为示范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打造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示范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专业的特色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塑造学校品牌。打造特色专业、构建特色专业群是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专业特色一定要体现出地域性、独特性、先进性和稳定性,要体现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于内涵,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在于创新[9]。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前提,创新教学模式是打造专业特色的核心,优化教学团队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关键,改善教学环境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基石。总而言之,紧紧抓住专业特色这条主线,不断创新专业建设思路,示范职业院校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实现专业互补

专业互补是指学院专业与企业培训专业设置之间的互补。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涉及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专业设置,同时还涉及以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非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而所有这些专业的设置,就实现了学历专业设置和培训专业设置的有机互补。实现专业互补是示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示范院校针对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将专业设置的体系多元性、形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 示范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下专业建设的推进策略

示范性职业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专业建设上下大功夫,做到以育人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为中心、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圆心、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以教师为重心、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以企业为轴心、抓好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社会同心、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那么,究竟该如何推进专业建设?

(一)准确定位,科学设置

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头戏,专业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专业设置的前提就是要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按照职位的需求和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紧密接轨,坚持需要性原则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淘汰落后的、缺乏发展前景的专业,确保学生所学为社会之所需,同时实施以精品战略为目标的示范专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水平领先、就业率高的精品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造就学校的教育品牌。同时,专业的设置要与社会同心,体现出社会服务的特点。

(二)与时俱进,加强合作

职业岗位发展日新月异,专业建设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合作。首先,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处于不同区域的、具有不同发展基础的示范性院校,其专业建设的思路以及模式各具特色。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示范院校与非示范院校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示范院校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示范院校与非示范院校之间的合作对示范院校的专业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是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校企之间的合作应是全方位的、具有深度的、长期的合作,且必须是双赢的,要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校企合作有利于为专业的运行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以专业为需要的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产学合作公司等,都有助于促进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学院与国际职业院校的合作。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应是示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选择。示范院校应该尝试着扩大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学习、引进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及优质的教学资源,借鉴国外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使专业发展体现时代性和国际化。

(三)整合资源,形成特色

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是示范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专业建设、创造特色的有效途径之一。整合资源,一是整合课程资源。通过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标准、加大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重视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教材资源的建设、构建“基于能力培养、面向岗位集群,理论与实践教学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包括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基地、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三是教师资源的整合。示范院校要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四是整合资金投入。对专业建设的财力投入要做到“重点专业重点投入,一般专业一般投入,特色专业特别投入,淘汰专业停止投入”。通过这四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形成专业建设的特色,促进专业建设高水平发展,实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10]。

(四)三方联动,共同推进

示范院校专业建设需要联动多方的力量,共同来推进专业的建设。三方联动就是要联动政府、学校、企业的力量。政府不仅要对示范院校的专业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要研究与制定专业建设的标准,对示范院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新专业进行评估认定;各示范院校要做好专业建设规划、结构布局,将学校各专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清晰透彻,提出整体专业建设的方案以及每个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并按照规划与方案具体实施,推进专业的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企业是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一股重要社会力量,是专业建设中的一条轴心。企业在推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共建实践基地,还要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实习岗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等。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保障机制,共同推进示范院校的专业建设。

[1]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8-02-18(5).

[2]赵 梅.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J].剑南文学,2010(6).

[3]周建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纪宝成.关于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1-6.

[5]刘 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探讨[J].经济视角,2011(30).

[6]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通知[EB/OL].http://baidu.com/view/3e170e3987c24028915fc393.html.

[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关于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意见》甬教职成〔2007〕53 号[EB/OL].http://www.nbedu.gov.cn/zwgk/article/show_article.asp?ArticleID=26200.

[9]于素芳.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6).

[10]胡良英.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改革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院(社科版),2011(2).

猜你喜欢
示范性职业院校特色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中医的特色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