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宣教在中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

2013-03-27 03:37胡爱云周伟颜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牙周牙周病

胡爱云 周伟颜

【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在中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轻、中度中年牙周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牙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初诊及治疗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D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和B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个月至1年的PD和B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l个月和3个月的PD和BI指数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1年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临床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把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中年牙周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牙周治疗获得长期持久的效果。

【关键词】 口腔卫生宣教; 牙周病

牙周炎是以牙周附着丧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被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80%~97%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且牙周病占成年人失牙原因的35%~40%[1-2]。牙周炎也是破坏咀嚼器官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不断困扰着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牙周病患者,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是造成中年牙周疾病的重要原因[3]。本研究在患者就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并临床纠正和指导患者的口腔卫生护理,通过牙周医师对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的检测[4],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对中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轻、中度牙周病患者120例,其中男、女各60例,年龄35~44周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1)轻、中度牙周病;(2)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治疗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4)之前未接受过临床系统性牙周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5)良好的依从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牙周医师常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配合护士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宣教内容包括:(1)通过电脑幻灯教育短片让患者知晓牙周病的发展及其危害;(2)指导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及准确的刷牙方法(Bass法/Rolling法),频率(3次/d)和时间(3 min/次),正确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3)合理使用含漱液,0.12%氯己定溶液10 ml含漱1 min(2次/d);(4)采用预约复诊前一天电话提醒方式,使患者遵从医嘱准时复诊。

1.2.2 对照组 仅进行常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常规医嘱。

1.3 观察指标 由牙周医生对患者初诊及分次治疗完成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牙周状况进行检查和描述。PD和BI检测标准参照文献[1]。配合护士进行记录、卫生宣教。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两组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在初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之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之后1个月至1年的PD指数和BI指数较恒定,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PD指数和BI指数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之后6个月至1年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牙周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原因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引起,目前发现大约30种具有明显毒力因子能够突破牙周组织防御系统进行牙周破坏的细菌,如牙龈卟咻单胞菌、伴放线杆菌、福赛斯坦菌、具核梭杆菌等,这些细菌存在于菌斑生物膜及牙石中,时时刻刻破坏着牙周组织[5]。牙周炎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终生的牙周维护。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牙周治疗效果客观评价的两个指标。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控制牙周炎症,大大减低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而长期的牙槽骨稳定,患牙保存,则依赖终生的牙周维护,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炎症的复发[6]。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是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调牙合只是在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疾病中能起到作用,对于轻、中度牙周炎症状的患者而言,不用手术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就可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但菌斑生物膜又会很快聚集于牙面,因此,患者自己保持口腔卫生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至关重要[7-8]。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龈炎症,从而阻止疾病进展、恢复牙龈解剖形态、促进组织再生,恢复牙周生态环境并防止疾病复发是牙周炎治疗的理想目标。

据全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35~44岁的中年人群,是牙周疾病的高发人群,牙龈出血的检出率高达77%,而牙结石检出率更是高达97%[2],这就说明超过3/4的中年人牙周状况堪忧,而超过九成的中年人需要定期进行牙周治疗。由于牙周病的症状相比龋齿导致的牙髓炎症状要缓和,有的人甚至从发病到牙齿松动脱落都没感觉,因此被人们称作“隐匿的感染”。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无论是精神压力还是经济压力都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这样可使得心力憔悴,也无暇顾及无关痛痒的牙周病,特别是在职场竞争激烈、快节奏生活的深圳,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是大部分中年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加上有吸烟、喝酒的嗜好,更易因口腔卫生状况差,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使病情加重。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以及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偏侧咀嚼、偏食、夜磨牙、张口呼吸等都是牙周病的相关影响因素[9-11]。

本研究在患者就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宣教内容包含上述4个方面,并临床纠正和指导患者的口腔卫生护理。如指导刷牙时,除了教会两种刷牙方法,更通过电脑幻灯显示刷牙不可能去除所有的菌斑,一般刷牙后牙面上仍有40%~60%的菌斑,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只能再降低30%;而且85%的邻面仍有菌斑,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后,可使邻面菌斑再减少30%~40%[12],这样患者就能从主观上接受牙线和牙间隙刷的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依从性。再通过牙周医师对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的检测,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对中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两组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BI在初诊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之后1个月至1年的PD指数和BI指数较恒定,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之后1个月和3个月的PD指数和BI指数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之后6个月至1年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这说明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可持续降低患者的PD和BI指数。

总之,口腔卫生宣教可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牙周病知识,促进其口腔健康行为转变[13-15],启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采取有效口腔卫生措施,对牙周治疗长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而牙周病的防治应重视中年人群,做到把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中年牙周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相配合、个人口腔保健和定期口腔复诊检查相结合,是维护牙周组织健康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2008.

[3] Petersen P E, Peng B, Tai B J. Oral health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P R China[J]. Int Dent,1997,47(6):305.

[4] Buduneli E, Aksoy 0, Kse T, et al.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wo manua1 periodontal probes. An in vitro study[J]. J Clin Periodontol,2004,31(10):815-819.

[5] Nishihara T, Koseki T. Microbial etiology of periodontitis[J]. Periodontol,2004,36(1):14-26.

[6]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 张周良.牙周病患者的自我菌斑控制[J].新疆医学,2010,(3):81-83.

[8] 章彦彦,郑容,陈晓涛,等.牙线与间隙刷在牙周维护期对菌斑控制的有效性比较[J].中外医疗,2010,29(18):62-63.

[9] 束蓉.牙周病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7(6):625-628.

[10] Abanneh K T, Abu Hwaij Z M, Khader Y S. Prevalence and risk indicators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in amulti-centre study in North Jordan: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C Oral Health,2012,Jan 3;12:1.

[11] Watt R G, Petersen P E. Peiodontal health through public health-the case for oral health promotion[J]. Periodontol,2012,60(1):147-55.

[12] 蒋李懿.牙周治疗中的常见问题[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39.

[13] 王丽芳,雷建华,刘敏.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7(3):59-60.

[14] Slots J. Low-cost periodontal therapy[J]. Periodontol,2012,60(1):110-137.

[15] 张颖.菌斑控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14-17.

(收稿日期:2012-09-17)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牙周牙周病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牙周联合牙髓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研究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生活饮食习惯致食管癌早期症状的探讨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口腔牙周健康指标及牙周炎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