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分析

2013-03-30 01:37马俊骥赵丽梅高军萍张玉琢张录青陈频姜慧卿
河北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蛋清性疾病特异性

马俊骥 赵丽梅 高军萍 张玉琢 张录青 陈频 姜慧卿

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G(IgG)相关,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和过敏相似的症状,表现在全身各系统[1]。由于病因隐匿,患者所摄入的食物品种多样,症状多在2 h或者数天后发生,因此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可以达到准确判断不耐受食物的目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120例患有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并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龄(30±17)岁。经临床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在1周以上,患者在发病期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伴有严重呼吸道、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 抽取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常规检测14种食物过敏原,依次是: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蛋清/蛋黄、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和小麦。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食物不耐受)测定采用ELISA法进行半定量检测。患者血清稀释后加入微孔板的反应孔,孔内分别包被有特异性食物抗原,同时设空白对照孔、标准曲线孔和阳性质量控制孔。在酶标仪上读取450 nm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出各标本变应原IgG水平(U/ml),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结果判读标准 根据每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浓度不同,检测结果分为4级:阴性(-)、轻度不耐受(+)、中度不耐受(++)和重度不耐受(+++)。检测标准见表1。

表1 检测结果分析及判断

2 结果

2.1 120例患者进行的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依次是蟹、虾、大米、蛋清/蛋黄、大豆、小麦、牛奶、玉米、西红柿、牛肉、鳕鱼、鸡肉、猪肉和蘑菇。见表2。

表2 120例食物不耐受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

2.2 120例患者中皮疹46例,紫癜37例,肾炎16例,慢性腹泻9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牛皮癣2例,肠易激综合征(IBS)2例,胃炎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口腔溃疡1例,黏膜溃疡1例。

2.3 120例患者中有1种食物阳性3例,2种食物阳性14例,3种食物阳性15例,4种食物阳性31例,5种食物阳性14例,6种食物阳性18例,7种食物阳性19例,8种食物阳性6例。

2.4 120例患者轻度不耐受者(+)17例,中度不耐受者(++)55例,重度不耐受者(+++)48例。其中重度不耐受最多的食物是蛋清/蛋黄,有33例,其次是小麦、蟹和大豆等,同时有4种重度不耐受食物的患者1例为慢性腹泻患者。

3 讨论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相似,但是有些慢性疾病症状的患者进行皮试和特异性IgE检测时却又常常找不到阳性结果。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是有区别的,前者与免疫球蛋白G有关,而后者与免疫球蛋白E相关。食物过敏发病快且症状明显,相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食物不耐受症状隐蔽,发病较慢,不容易发现。特异性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疾病,一般认为食物在体内消化后不完全形成食物颗粒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并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此复合物吸收沉积在体内可引起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慢性症状与疾病[2]。

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可使患者血清中相应的IgG水平升高,并引起多个系统的慢性症状。已有临床研究证明食物不耐受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皮疹、紫癜、过敏性鼻炎和偏头痛等有关,进行食物种类的调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发病多年的慢性症状[3-7]。因此,在临床上对于一些患有疑似变态反应疾病的患者开展食物不耐受检查以明确食入物引起的病因,这既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通过分析120例多种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进行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这些病例中皮疹和紫癜患者共83例,说明皮肤上的临床表现已经引起广大重视,皮疹作为迟发型反应性疾病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IBS、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口腔溃疡这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数总计为18例,食物不耐受在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和腹部饱胀等。消化内科医生特别注意排除消化系统肿瘤和H.pylori感染,但是对于一些患者长期功能性症状我们应该想到这些症状是不是与饮食中存在的食物不耐受有关联。国外的随机临床研究已经提示IBS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通过食物的更替调节可以明显改变症状[8]。另外还有16例肾炎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情况,这可能与肾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由IgG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患者可能对好几种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反应,不同患者对于相同食物可能产生不同的不耐受症状。本组120例患者14项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依次是蟹、虾、大米、蛋清/蛋黄、大豆、小麦、牛奶、玉米、西红柿、牛肉、鳕鱼、鸡肉、猪肉和蘑菇。其中重度不耐受最多的食物是蛋清/蛋黄,有33例,其次是小麦、蟹和大豆等,同时有4种重度不耐受食物的患者1例为慢性腹泻患者。

当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出来后,阳性食物原则上需要全部忌食。忌食的食物包括含有此食物成分的食物。考虑到存在不耐受食物较多的情况,此时中度和重度不耐受食物先列为忌食,轻度不耐受食物列为轮替。通过调整合理的饮食,一般3~6个月后特异性IgG的水平可以降到正常水平,同时也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消化内科医生需要更多关注不耐受症状,通过食物不耐受的筛查为患者提出更加科学的饮食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预后。

1 Mullin GE,Swift KM,Lipski L,et al.Testing for food reactions: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Nutr Clin Pract,2010,25:192-198.

2 Kunisawa J,Kiyono H.Aberrant interaction of the gut immune system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llergies.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10,10:215-221.

3 Rajendran N,Kumar D.Role of diet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1442-1448.

4 Bentz S,Hausmann M,Piberger H,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IgG antibodies against food antigens in Crohn’s disease:a double-blind cross-over diet intervention study.Digestion,2010,81:252-264.

5 Zar S,Mincher L,Benson MJ,et al.Food-specific IgG4 antibody-guided exclusion diet improves symptoms and rectal complianc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cand J Gastroenterol,2005,40:800-807.

6 赵晓明,林丽莉,罗彬,等.1280例过敏性鼻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2-213,220.

7 谈笑.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8:173-174.

8 Ostgaard H,Hausken T,Gundersen D,et al.Diet and effects of diet managemen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ol Med Report,2012,5:1382-1390.

猜你喜欢
蛋清性疾病特异性
拒绝“剩宴” 蛋清变猫头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蛋清宝宝独立记
分不开的蛋清与蛋黄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