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酸双酯钠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睑黄瘤的对比研究

2013-03-30 01:37赵雪莲苏晓光张锤张春莉张卓男张洁韩朋
河北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双酯眼睑脂质

赵雪莲 苏晓光 张锤 张春莉 张卓男 张洁 韩朋

睑黄瘤是原发性家族性黄色瘤的一种,为脂质代谢障碍性黄瘤病,是由于脂质沉积引起的一种皮肤表现,主要是吞噬了大量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即黄瘤细胞浸润而成。好发于上眼睑内眦部,呈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多为对称性。皮疹较持久,早期为单个或数个黄色小斑点,或进行性多发,并可逐渐变大、隆起增厚、相互融合,呈圆形或椭圆形,上、下眼睑均可累及[1],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报道男性发病率 0.3%,女性发病率1.1%[2],可伴有血脂过多、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虽然睑黄瘤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但不能自行消退且病灶为黄色,在眼睑部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美,患者往往强烈要求去除此皮损。目前睑黄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冷冻、微波、电灼和手术方法等[3]。我们采用手术切除[4]及皮损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疗效及并发症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至2012年收治患者96例,病程2个月~8年,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藻酸双酯钠局部注射治疗组(A组),男10例,女38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0±8)岁。手术切除组(B组),男6例,女42例;平均年龄(44±10)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字。患者均为上睑内侧睑黄瘤,单侧或者双侧不限,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及手术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患者均须常规术前化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停止服用抗凝药物一周以上。A组:采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PPS)(每1毫升含藻酸双酯钠50 mg,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患者取仰卧位,双目闭合,常规消毒皮损处皮肤,取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加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以1∶1至1∶2配成混合液,用1 ml注射器取1 ml药液,绷紧注射区皮肤,于睑黄瘤瘤体边缘外1 mm底部平行进针,由深层逐渐向表层分层注射,将药物均匀注入皮损区皮内,使皮损区稍隆起,色苍白呈橘皮样外观为宜,注意勿将针头穿出皮面影响药液吸收,拔针后轻压针孔防止出血及药物外漏,待无出血倾向时停止压迫。2次治疗间隔7~10 d,5次1疗程。B组:根据病情的不同,手术可有两种情况:(1)病变范围较小,且可以在作重睑手术时同时解决的;(2)病变已超过了重睑手术的范围,另行切除或利用较松弛的上睑皮肤移行修复[4]。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1年复诊并进行疗效判定,采用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来判定[5]。痊愈:皮损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皮损消退≥70%,无瘢痕及色素沉着;好转:皮损消退≥30%或无瘢痕形成;无效:皮损消退<30%或有瘢痕形成,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复发为在原有术区上再次出现病变或面积再次扩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4例,有效率72.9%;复发3例,复发率6.25%。B组痊愈48例、显效0例、好转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4.17%。2组在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方法治疗睑黄瘤疗效及复发情况 n=48

3 讨论

睑黄瘤又称睑黄疣,是黄瘤的普通型,为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之一。睑黄疣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皮肤损害为橘黄色丘疹或斑块,略隆起于皮肤表面,呈扁平而又柔软的长方型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发生部位多在上眼睑近内眦部,常两侧对称发病。有时损害覆盖大半个眼睑,甚至向上下眼睑外侧发展蔓延。此病虽无痛痒及其他任何不适,但严重影响面部美观。睑黄瘤的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中有大量黄色瘤样细胞(泡沫状组织细胞)和一些黄色瘤样巨细胞,即吞噬了脂质的组织细胞[6]。

有人认为黄色瘤是单细胞皮脂腺的瘤变,由于眼睑内侧的皮脂腺不够发达,而单细胞的皮脂腺较多,所以眼睑黄色瘤多从眼睑内侧皮肤开始。眼睑皮肤菲薄,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易使血脂沉积,尤其当微血管闭塞,导致脂蛋白堆积并通过菲薄的皮肤而显露[7]。

藻酸双酯钠是以海藻提取物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因合成得到的酸性多糖类药物,系海洋生物制剂,有类肝素样生理活性。可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还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有较强的分散乳化性能,同时还具有抗凝血的作用[8]。

目前睑黄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冷冻、微波、电灼、药物治疗、手术方法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由于眼睑皮肤为全身皮肤结构最薄处,激光、电灼、冷冻等方法由于瘢痕较明显,不容易被接受。故我们采取了两种美容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即皮损内注射和手术切除。由于睑黄瘤较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此年龄段人群上下睑皮肤较松弛,往往可以利用周边皮肤组织的松弛性封闭创面。对于面积较小的病损且病变斑块的长轴平行于眼睑的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将上睑松弛的皮肤连同睑黄瘤一并切除,同时行重睑成形术。无张力的缝合会使伤口愈合良好,瘢痕与重睑线一致,外观不明显。病损面积较大或位于重睑线上方较多,可以采用分次切除的方法,或采用局部上睑皮瓣旋转或滑行修复等办法(如风筝皮瓣),也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术中注意若发现皮损下方的眼轮匝肌条索间有异常的脂肪组织团块,应予以切除,可降低睑黄瘤复发率[9]。

我们利用藻酸双酯钠的强分散乳化性能,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中的脂质细胞,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前查凝血常规,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一周以上。注射时绷紧皮肤,为使药物均匀分布于病变区域,进针应略超出病变边缘,到达病损区域再注射药物,且应由深及浅进行,使皮损略隆起呈橘皮样为宜。注射后眼睑青紫、肿胀约3-5天,随后即消失。若局部有破损结痂,应保持干燥,待其自然脱落,愈后无局部瘢痕及色素沉着,要提前向患者说明,取得理解与配合。病程短、面积小、斑块薄的病变治疗效果好且见效快,病变部位厚、面积大的所需治疗次数增多,一般2个疗程也可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手术切除及藻酸双酯钠注射治疗睑黄瘤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是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案,如病变面积小,靠近重睑线,呈细长型与睑裂方向平行,要求短期完成治疗的可以采用手术切除;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不要求同时行重睑术,疣体面积较大,甚至蔓延至下睑,即可采用药物注射,此法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方式。

1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76-977.

2 Rohrich RJ,Janis JE,Pownell PH.Xanthelasma palpebrarum Areview and current management principles.Plast Recons Surg,2002,110:1310.

3 孙鑫,李华英.睑黄瘤治疗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19-420.

4 鲁开化,彭湃,高政慧,等.手术治疗睑黄瘤的方法与效果.中国美容医学,2002,11:21-23.

5 许成蓉,张平.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肝素钠治疗睑黄瘤疗效评价.激光生物学报,2007,8:476.

6 毛文书主编.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

7 朱秀梅.肝素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临床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192.

8 陈新谦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0.

9 曹丽娜,张继忠,陈辉.手术治疗睑黄瘤临床体会.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66.

猜你喜欢
双酯眼睑脂质
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一种温和环醚开环成双酯的新方法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和双酯的分离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