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辨证本质探析

2013-03-31 06:04张发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杂病杂病论仲景

张发艳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是一部阐述外感及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后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整理为《伤寒论》,论述杂病部分编撰为《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更是开创系统辨证论治的先河,但张仲景未明说六经的由来及实质,于是历代医家力求探明真相而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者闲暇之余,研习《伤寒论》及《内经》,试探求六经本质,也略有所感。简述如下。

1 仲景著书的背景、目的及当时的疾病谱

《伤寒杂病论》自序有云“余宗族素多……其死亡者……伤寒十居其七”,笔者认为此乃仲景原语,并非后人擅自杜撰。从中可以看到,东汉末年,连年战乱和饥荒,人们饥寒交迫,百姓生灵涂炭,疾病蔓延,但是危害当时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因为衣不裹体而至的“伤寒”,致使包括作者宗室在内,众多百姓死于其害,作者伤感无助,于是发奋学医,不断实践,乃有大成,为传于后人,著书立说,以达到“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的目的。仲景主要是通过书中伤寒和杂病的辨证治疗,抛砖引玉,启迪后人治病的辨证思维方法,以求战胜现有和可能出现的新的疾病。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疾病,是伤寒和杂病,笔者认为,此伤寒应该是带有时代局限性的“广义伤寒”[1],这其中包括当时主要有代表性的狭义的伤寒,是受寒而得,所表现的症状及过程从书中可以初步了解。仲景在治疗当时伤寒的实践中,遍访名医,博览群书,得以理论联系实际[2],而有所大悟。而作者能见到的伤寒类疾病,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的,所以说是带有时代局限性的广义伤寒。此伤寒在现在和当时是不能代表所有外感疾病,作者也并不想用其代表所有外感疾病,否则就不会辨痉湿了;更不要说时代变化了,故彼伤寒不能包括所有外感疾病。而当时除了广义伤寒外,其他的外感病很少,主要危害百姓健康的还是伤寒,仲景治疗的主要疾病亦是外感伤寒。仲景著书名为《伤寒杂病论》,伤寒和其它杂病等同,甚至更重要。而对于杂病,仲景所处时代的杂病应该不止《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的杂病,作者在力求全面的基础上选取自己认为很重要或当时常见杂病,加以论述,以求后人能“视死别生”。

2 推求六经的由来及本质

仲景为治疗当时主要危害百姓健康的伤寒,必然会“勤求古训”。其六经传理论传遍顺序和《素问◦热论》六经传理论是一致的,笔者认为,这不应是巧合,仲景的伤寒六经传理论直接取材于《素问◦热论》一样的古训,而渊源于运气学说。探究根据如下。

其一,《伤寒论》中所论的六经的症状和治疗法则和《素问◦热论》大体相同,三阳以表证为主,三阴以里证为主,部位涉及经络及脏腑;三阳可发汗,三阴治法主要用消泄。

其二,六经传理论是与五运六气理论密切相关的,是渊源于运气学说的。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中,客气循环顺序,也就是“天道六六之节盛衰”(《素问◦六微旨大论》为: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的循环往复,如果以厥阴为起点,即是从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往复,这是客气的循环。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于天地,乃天地之物,也必然合道于天,道法天地,生化亦然。所以人长期形成的抵抗外邪的过程也是按此顺序化解,但是必然是能简单就简单。所以当太阳经受寒邪为主侵袭时,太阳能解,则太阳解之而病愈,太阳不能解,阳明能解则阳明解之,而病愈,如此则一步步既是把它再推回原形,化为无形,又是抗邪的过程,也是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一步步的而行,这就是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传遍。从太阳到厥阴,邪气渐化为无形,而正气也逐渐亏虚,究竟到何经而解与正气及邪气之间盛衰有密切关系。

其三,《素问◦热论》已明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热病”,它们认为“伤寒”是伤于寒。人乃天地之物,合道于天,也有标本中气的问题,故人受到六气之本的寒邪侵袭,寒邪对应人的太阳标气,故太阳理当先受,同气相求,如是热淫或暑淫,则为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先受之,其症状可能不是太阳经表证症状,表现为热毒内盛、心神不宁、热入心包或肝胆火上炎等,治法也应变通。

其四,笔者认为,标本中气理论是对于六气初次和人互感时的从化规律,主要是从天看人,当六气变为六淫进入人体后,人又是本,六气是标,即三阴三阳是本,而从化主要是从本了,即从经络脏腑了,这就是标本中气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六经病症的原因。

其五,仲景认为六经传理论是经文已明言的,在《伤寒杂病论》看不到任何关于六经传的辨析;后学者发现了《伤寒杂病论》的价值,因为它的珍贵、实用、深奥,就认为它处处藏着玄机,反而把有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简言之,伤寒六经的传遍顺序是外感“寒邪”侵犯人体的传遍顺序,治疗遵循三阳可发汗,三阴可消泄的原则。由于邪气侵袭人体后主要从化为人体之本的经络脏腑,所以六经辨证包括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故有人建议用框架和位置来解释六经[3]。

治病本来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仲景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此有三层含义:任何时候阴阳平衡则为健康;一切疾病都有自愈倾向,人有自愈系统;治疗一切疾病都是为了调和阴阳,简单最好,不要化简为繁。此即是仲景的治病法,所以说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和方法是有着长期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是永远启迪后人的。

[1]滑寿.难经本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2.

[2]吕黎明.《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要[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15-16.

[3]张再良.六经框架位置说[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260-1263.

猜你喜欢
杂病杂病论仲景
《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
廖志峰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杂病经验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妇人杂病乳结核候”导引法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
《伤寒杂病论》中腹满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贯穿式教学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