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及其策略

2013-03-31 16:28李红革
关键词:主客体受教育者客体

李红革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及其策略

李红革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得以实现。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需要主客体条件和中介条件。主客体条件主要包括主客体的态度和能力;中介条件主要指网络媒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主体以‘为我’方式构建、教育客体自主选择信息、主客体彼此不断接近”的过程。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应着重从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努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转化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向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要求的方向转化,但这种转化并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单方面转化能够实现,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相互转化。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及其策略问题,对于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其客体所构成的关系,这种关系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多变。“从现象上看,互联网似乎只是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联为一体,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网上信息的形式,然而,网上的任何信息都来自于操纵计算机的主体——人”[1]。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所实现的不是人与网的认识关系,而是人与人的认识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内涵是多元的,它不仅包含了人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关系,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人与人的认识关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三种方式:一是他人教育。这里是指教育者通过网络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如教育者通过QQ、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网络工具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二是自我教育。这里是指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教育。三是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在这种方式中,又分他人教育为主和自我教育为主两种情况。不同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不同。在第一种方式中,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信息内容和网络虽然也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构成主客体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关系;在第二种教育方式中,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和信息内容、网络的关系;在第三种教育方式中,情况更为复杂,既包含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也包含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信息内容、网络的关系。因此,应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方式,对主客体关系作具体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人,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为避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故本文所指主客体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这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包括个人和群体或组织。值得指出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彼此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在网络条件下,他们享有平等交流的权利,他们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过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过程。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以其自在规定性影响、限制、制约和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身上映现自己、实现自己。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的过程中,主体愈来愈带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赋予的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内容和效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本性、特征、尺度显现于客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据自己的尺度,影响和改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身上显现和直观自己的本质或“本质力量”,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愈来愈带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赋予的特征。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条件与其过程的统一。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条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形成或存在为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时,其主客体关系得以存在。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需要一定条件,发生转化的条件包含了主体条件、客体条件和中介条件,其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条件是最重要的条件,他们在转化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条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条件主要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态度及其能力。影响教育者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如果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被改造者、被加工者,处于一种客体地位,那么,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便难以发挥,使教育活动变成教育者单方面的活动,这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或形成不完全;如果教育者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就会千方百计激发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这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就可能形成主客体关系。教育者的态度对主客体关系的形成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还与受教育者的态度有关。影响受教育者态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受教育者是否有对教育内容的需求。“需求是人觉得需要即缺乏某种东西的那种感受。这种需要的感受,引起人的相应的欲望、意图并促使进行活动”[2]。这种需求是决定受教育者态度的根本方面,因为在网络虚拟环境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选择是一种高度自主的选择,他完全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当他认为有这种需要时就会选择,认为没有这种需要时就会逃之夭夭。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教育者的态度虽然不能决定受教育者的态度,但对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的发挥却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指教育者的态度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教育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态度。如果教育者能够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首先否定自己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认识的客体,那么,受教育者就会感受到尊重,就有可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反之亦然。教育者对教育活动的态度主要是指对活动的组织是否认真,态度是否积极等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态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能力,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备相应的能力,其主客体关系才可能发生。能力一般是指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的外在表现,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有其内在结构,即人的能力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这里的全面性是指各种能力要素,系统性是指各种能力的组成方式。人的能力结构主要是指现代人智能结构,主要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层面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指虚拟学习能力、虚拟实践能力和虚拟创新能力。虚拟学习能力是指基于互联网络和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选择能力等;虚拟实践能力是指基于互联网络和数字化手段进行有目的感性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工具使用能力、网络语言表达能力等;虚拟创新能力是指基于互联网络和数字化手段进行改造和超越现实存在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工具使用技术创新能力等。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突出特点,因此,虚拟实践能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所需要的主要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能力因素中,智能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起着载体的作用,即起着传播知识和技术的作用;二是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各种能力以网络为土壤“生长”出来,因而智能网络也成为主体能力构成的要素之一。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条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作为实践—认识结构的两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主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中介条件予以实现,没有这些中介条件,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就不存在,彼此的相互转化就不可能发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条件主要包括信息、互联网络和教育活动。在这些中介条件中,不同的中介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作用:信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化,是其客体所需要的对象。如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的信息不符合客体的需要,那么主客体关系就不存在,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就不可能发生。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信息传输给客体的工具,但是,网络作为工具与任何传统的工具不能相提并论,它具有交互性、多样性的特点,使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受时空的限制,变得随心所欲,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广度和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其主体通过工具将信息传输给客体的实现形式,一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法与之比拟。我们知道,互联网络是智能计算机与光导纤维网结合而成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它不仅能够展示现实,而且能够超越现实,这就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空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中介条件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它们又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中介系统,因而,它所表现的作用不再是单个功能,而是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过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过程,实质上是其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和客体对主体的作用,都不是简单化的直接过程,而是有层次的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及其循环”[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两种形式作用于客体并接受客体的作用,一种是观念的、精神的活动,即认识;另一种是物质的、感性的活动,即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进行,因而主体和客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观念的、精神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网络接受来自客体的信息,并受到客体规定的影响和制约,促使主体客体化。同时,由于主体按照自身的结构和尺度选择和建构,经过抽象,使之形成新的观念,从而在观念上实现对客体的改造,使客体主体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主体以“为我”方式建构的过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自己的尺度构建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根据自身的规定性建立主客关系。主体自身的结构和规定性是建立主客体关系的出发点,主体一开始就规定了客体与自己相对应的侧面,使客体在进入这一关系时就被改造或“建构”着,无论主体是怎样通过互联网络感知客体,主体都按照自身的规定性活动,从而使客体的自在规定性在这一关系中被加以选择和改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规定性从根本上说,应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使教育客体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条件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自身的规定性构建主客体关系,实质上就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对其客体的改造。二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主客体关系。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处处都与满足主体的需要有关,需要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内在动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它代表着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的需要从基本方面看,包含了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发展的需要。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需要从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主客体关系之所以能够建立的基础。但是,在具体利益即具体需求上又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对客体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建立主客体关系。值得指出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从自身需要出发建构主客体关系并不是任意的,它要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二)是教育客体自主选择信息的过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两个过程相互连接、互为前提,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为我”方式构建主客体关系的同时,教育客体也通过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建立主客体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总是试图把主体的目的、希望和价值追求注入教育客体,赋予教育客体以教育主体的特性。但是,教育客体对于来自教育主体的相关信息,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有选择的接受。这一点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具有稳定性,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总是为一定的教育对象服务;教育方式具有可感知性,教育主客体的地位、身份等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主客体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不是直接相对的,而是通过互联网络中介发挥作用。互联网络的虚拟性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都成为虚拟的教育主客体,从而大大提升了教育客体的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教育主体只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供教育客体自主选择,当教育主体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教育客体的需要时,教育客体便会离开,主客体关系就会断裂,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主选择信息的过程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建立的过程,主客体关系转化以主客体关系建立为前提。

(三)是主客体彼此不断接近的过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循环反复、不断接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各自异质的存在,导致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所谓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主体会使客体朝自己所需要的方向变化,客体又会使主体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彼此相互吸引的结果,使其主体向客体渗透、客体向主体渗透,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向其客体施加影响,客体按照自身的规定性有选择地接受其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同样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向其主体施加影响,主体按照自身的规定性有选择地接受其影响。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各自原有观念的改变,在观念形态上彼此包容,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施加影响的间接性和客体接受影响的自主选择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其客体的影响大大减弱,甚至显得苍白无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彼此相互渗透的过程就是彼此相互转化的过程,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每一循环过程,“使主体和客体都既被肯定同时也被否定,它标志着活动本身既结束又开始”[3],其结果是客体愈来愈主体化,主体愈来愈客体化,主客体之间相互映现,呈现出彼此不断接近的趋势。

四、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的策略

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应以实现其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条件和过程为依据,重点实施以下策略。

(一)始终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发展的,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中,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不能有丝毫的动摇。首先,要在把握教育客体的特征上主导。教育主体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客体的现状,在充分认识和把握教育客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改造教育客体,即引导教育客体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因此,教育主体要掌握教育客体原有思想品德水平和新的思想情感需要,努力克服不分教育对象,实行“一刀切”的做法。其次,要在教育信息内容上主导。教育主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资源,为教育客体提供足够的教育信息,以便教育客体自主地选择信息,满足自身对教育信息的需要。再次,要在教育方法上主导。不同的教育客体有不同的特征,教育主体要根据教育客体的不同特征使用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特别是要把教育信息尽可能融入到教育客体的网络生活之中,使教育客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四,要在教育情感上主导。较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导致情感的缺失。因而,教育主体要特别注意与教育客体的情感交流,要把教育客体作为知心朋友,赋予真情,使教育客体在情感基础上自愿接受来自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二)积极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这并不排斥教育主体主导作用的发挥,相反,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不断强化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

互联网络媒介是促进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转化的重要载体,不断强化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是促进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转化的重要途径。强化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要对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给予准确定位。自互联网络进入商业运营以来,突出的是它的经济功能,而它的教育功能长期被忽视,由于近些年来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事件的不断发生,才开始重视它的教育功能。然而,对它的教育功能只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而缺乏定量的考查;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制度的严格管理。因此,应通过立法,对它的教育功能给予准确的定位。其次,要整合互联网络工具的优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工具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整合其优势,才能有效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转化。因而应通过开发相关的软件和科学设计界面,使网络工具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再次,要大力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技术。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开发却明显滞后,应抓住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技术,以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社会化、教育内容个性化、教育方法生活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四)努力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转化中,教育主体扮演着主要角色,往往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显得十分重要。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教育主体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不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确立起“平等自主”、“包容开放”、“主动主导”等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理念。其次,教育主体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教育主体的人格力量对教育客体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本身就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主体要充分认识品格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加强理论修养和道德实践,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再次,教育主体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体的不确定性和方式的交互性等特性,如果教育主体没有宽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就难以驾御教育客体。因此,教育主体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第四,教育主体要提高虚拟实践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对教育主体的虚拟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虚拟实践能力主要指网络信息获取能力、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教育主体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1]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网络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86.

[2]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21.

[3]李德顺.价值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68.

[4]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62-65.

[5]向军,徐建军.群体人际互动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69-172.

On the Conversion of Subject-object Rel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ategies

LI Hongge
(School of Marxism,Hu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knology,Xiangtan 411201,P.R.China)

The purpos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alized by conversion of subject-object relation,and this conversion needs subject and object conditions and intermediate conditions.Subject and object conditions mainly include the attitude and abil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intermediate conditions mainly mean network media,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s and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Meanwhile,the conversion of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objec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that is a process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for me”way to build,education object to choose information by themselves and subject and object each other constantly close.If we would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object relation,we should mainly respect the subject status of educational object,play the dominant role of educational subject,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internet and improve the general quality of educational subjec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version of subject-object relation;conversion strategy

C913.5

A

1008-5831(2013)03-0133-05

2013-01-22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12YJA710040)

李红革(1967-),男,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彭建国)

猜你喜欢
主客体受教育者客体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析“物我本相因”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