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头部各类伤口引流管的护理管理

2013-03-31 19:04文庭亮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7期
关键词:创腔计划性脑室

文庭亮,王 莉,王 芬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湖北 荆州 434000)

神经外科术后头部各类伤口引流管的护理管理

文庭亮,王 莉,王 芬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湖北 荆州 434000)

总结阐述神经外科不同类型引流管的妥善固定高度及位置,以及各类引流管拔管期间的护理管理,保证各引流管对患者的良性作用。正确加强神经外科术后各类引流管的护理管理,细心观察病情并结合引流情况,及时调节引流管位置,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1]。

神经外科; 伤口引流管; 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术后的引流管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不只是引流积血,更重要的是降低颅内压,减少水肿,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因此,加强引流管的护理管理相当重要 。我科NICU 从对患者引流管的妥善固定方法及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措施落实到位,并加强病情观察与引流液相结合护理,促进了患者早日拔管,减少了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间护理了脑室引流120例,创腔引流130例,硬膜外引流88例,硬膜下引流78例,脓腔引流8例,腰穿持续引流280例。其中非计划性拔管3例,管道打折堵塞5例,未及时调节引流高度影响正常拔管时间18例,头部伤口感染1例。

2 加强引流管理后结果

总结经验教训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管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注意引流位置高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引流的量相结合分析、调节引流管位置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预期拔管,减少了感染机会。至今仅1例因管道堵塞影响患者正常拔管时间,效果较满意。

3 引流管护理管理

3.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首先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患侧肢体障碍一边的胸部上1/3处,橡皮引流管长度至少应为1m,以利于患者翻身和头部转动不受牵拉,防止躁动不安时脱落 。其次对于意识障碍患者予以手拍式约束带行保护性约束,患者偏瘫侧可不予约束。对于患者深昏迷GCS评分在5分以下者也不需约束。2根引流管不要挂在一起,不利于观察及挤压引流管操作,更不能与胃管系在一起。在翻身拍背理疗时要注意引流管的保护。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应该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引流的目的,引流管的位置,翻身或者起床时注意防止管道脱落。

3.2各类型引流管位置及拔管时间

3.2.1 脑室引流管 要注意脑室引流瓶高度,以维持正常脑脊液压力。脑室引流瓶的高度一般高于侧脑室10~15cm[2]。以柄带及胶布固定好高度,防止引流瓶因液体重量及患者烦躁掉在地面上,位置过高且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无法起到降低颅内压作用;引流瓶的位置过低,引流速度则过快,但引流量应小于500ml/d,拔管时间一般在术后3~4d,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可适当延至10~14d,但在拔管前1d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24h了解有否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2.2 创腔引流管 早期高度与头部创腔一致,48h后根据引流性质决定高度,若量较多、色浅,应适当抬高引流瓶;引流物血性色深时,引流瓶低于创腔,术后2~4d可以根据病情及引流量考虑拔管。

3.2.3 硬膜外引流管 引流瓶低于创腔,可适当给及负压引流,术后一般1~2d拔管。

3.2.4 硬膜下引流管 引流瓶低于创腔30cm,头低足高位。必要时让患者吹气球。术后不能使用脱水剂,也不限制水分摄入。术后一般3~5d考虑拔管。

3.2.5 脓腔引流管 引流瓶低于创腔30cm,待术后24h、创口周围初步形成粘连后方可进行囊内冲洗,待脓腔闭合时拔除引流管。

3.2.6 腰穿持续引流管 引流瓶悬吊于床下20cm,控制引流速度:每分钟滴速不超过5滴,每日引流200~300ml。预防干扰,及时送检脑脊液,一般术后7~10d考虑拔管。

3.3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1次。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打折、受压、牵拉。每2h挤压1次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的色、量及性质,并结合患者病情及引流类型整合分析,必要时告知医生调节引流瓶高度。

3.4预防感染

引流袋尽量应用抗返流引流袋,注意戴灭菌手套及无菌操作,且每周更换1次引流袋,减少操作的感染机会。对转科或者外出做检查时需要搬动的患者应夹闭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应关闭三通,防止逆行感染,但切记回病房后应立即开放引流,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免引起管道堵塞。注意观察引流管接头是否渗液,松紧如何,防止脱出引起污染。注意体温变化,加强抗生素的应用,对于高热的病人及时降温。头部置冰枕的患者,防止冰枕渗水,注意保护好头部伤口敷料不要被水污染。

4 讨 论

引流适当不但可以减低颅内压,还可减轻水肿、减轻头痛,引流不当或不良则可加重感染和拖延病情。我们亦可以结合患者病情调节引流管位置改善病情,引流管常作为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3]。患者头部引流管对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神经外科引流瓶的高度应根据引流量灵活处理,若引流量过快过多,应适当抬高引流瓶或调节开关减慢引流速度。若引流量过少,应调节开关使引流速度加快,或低放引流瓶,增加压力梯度。因此,预防非计划性拔管,防止管道堵塞,注意引流高度等术后引流管的护理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1]曲风枝.脑出血昏迷病人的管道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9(3):95-96.

[2]陈丽秀,梁彩莲.脑出血急性期多管道护理与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188-189.

[3]胡丽云,黄建红.临床各种管道的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3):337-338.

2013-04-23

文庭亮(1971-),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

R473.6

A

1673-1409(2013)27-0056-02

[编辑] 何 勇

猜你喜欢
创腔计划性脑室
颅脑术后创腔张力性积液的诊治分析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创腔”在黄梅戏唱腔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五步疗法”治牛蹄叶炎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