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研究的新视角:韵律分析*

2013-04-01 00:55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块流利二语

杨 萌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口语流利性是衡量学习者口语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是评判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Schmidt指出,今后二语习得研究的目标之一是口语流利性发展的问题[1]。然而,国内外关于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的认识,对于口语流利性的评价和测量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该领域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考察时间指标的层面,借鉴的理论基础也主要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拟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试作归纳概括,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概念的界定

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界定首先可以借鉴著名语言学家Fillmore对母语流利性的观点。Fillmore从言语产生的角度,对母语口语流利性包括流畅性、正确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内的四种能力进行了阐释,他关于流利性的描述已经超出了流畅性、自动化和表达不费力的范围,对口语流利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2]。

在二语习得领域,关于口语流利性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 Lennon、Chambers和 Richards。Lennon认为,口语流利与否主要基于听话者对说话者言语表达的整体印象[3]。Chambers提出,流利性、轻松不费力等术语都是定性的判断,通常是基于总体印象做出的。因此,纯粹的定量研究不足以使我们找到促进口语流利性的有效途径,定性的分析语言特征与之相结合将会更好地揭示口语流利性的本质特征[4]。Richards等人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流利性的概念,即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流利是指交际能力的一个水平,包括:1.自如地写出或说出语言的能力;2.拥有良好但不一定完美的语调、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说话能力;3.成功地交流思想的能力;4.说出连续话语而不会产生理解困难或交际失败的能力。流利有时与正确相对,后者具有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但可能不包括流利说写的能力[5]。国内学者张文忠指出,二语流利性是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流畅性、连贯性和语言可接受性应为言语听辨者所感受到[6]。

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较为广泛的是Lennon关于广义和狭义流利性的划分。前者指口语水平的总称,后者则强调说话者的语速。他理解的流利性是指“基于在线处理的时间性限制条件下,将思想或交际意图迅速地、流畅地、准确地、清晰地、有效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7]。

二 相关研究回顾

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者口语流利性进行了研究,涉及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测试、失语症、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诸多领域,既有宏观论述,也有微观分析,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调查。其中,大部分研究从时间性指标分析,有的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有的强调流利性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还有的将流利性与语调结合进行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Riggenbach总结了四种研究口语流利性的视角[8]。第一种是基于流利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基于准确性的课堂活动相对立。第二种是将流利性看作自然连接的语流中的包含声学、语音和时间特征在内的总称。第三种视角认为流利性与同时连续的语言的控制能力及心理过程引起的自动化有关。第四种将口语流利性等同于口语能力,将流利性看作是口语水平的总称或要素之一。

纵观前人的研究,关于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察时间指标的研究较多,考察内容、语言及其他指标的研究较少。Lennon总结了考察有关口语流利性的12项指标[9]。Freed使用了语速和停顿数量2项指标[10]。Towell等人考察了包括语速、发音速度、发音时间比、平均语流长和平均停顿长在内的5项指标[11]。Kormos和Dénes使用了10项时间指标,并将时间指标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语速、平均语流长、发音时间比和节奏,第二类包括填充停顿、非填充停顿在内的停顿频率及其他非流利指标,如重复、重启和修正等[12]。考察内容指标和语言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张文忠综合考察了时间、表达、语言等指标,并增加了内容指标[13]。

2.从言语听辨的角度考察影响听话者感知的流利性研究较少。有的研究者从语言的产出过程(包括语言计划和语言表达)和语言的听辨反馈(在听话者听来是否流畅、可接受等)两方面考察流利性。Chambers将流利性研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定量研究、比较基于听话人的评价和实证研究结合(时间性指标)以及考察语言特征和流利性发展的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Chambers认为,第二类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有:(1)停顿的频率而非长度;(2)语流长(停顿的音节数之间);(3)停顿的位置;(4)母语到二语的停顿模式有无迁移[14]。此外,这方面的研究还有Ejzenberg。他认为,关于口语流利性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基于说话人”和“基于听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流利性是对说话人传达消息的感知,使得话语在听话人听来流畅自然,有节奏感。对于谈话者或评价者而言,流利性被粗略地等同于说话人的“表达舒适”,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以感知为基础”,同时也是潜在的心理语言学各因素作用的结果[15]。

3.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考察使用语块及句法策略的研究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中,Towell等人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考察受试者在目的语环境下一年前后的口语流利性的变化,探讨了套语在流利性中的重要作用[16]。Ejzenberg比较了流利者与非流利者使用套语的情况,得出流利者能更加有效地使用预制语块,而非流利者常出现不恰当使用的情况[17]。

国内学者缪海燕、孙蓝较早进行了该领域的研究。他们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口语流利性发展与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情况,得出框架使用与口语流利性紧密相关,语篇功能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多样化特点,学习者在口语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等结论[18]。此后,毛澄怡和原萍、郭粉绒分别做了语块与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均认为语块的频度与流利性呈正相关[19,20]。原萍跟踪研究了语块在学习者口语输出不同阶段的特点,包括语块的多样性、平均长、个数、频度和类别等[21]。

三 研究的新视角

针对目前口语流利性研究的特点,一个有益的研究方向是研究语言技巧的不同方面在学习者口语中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从韵律学的角度探究语调在流利性感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借鉴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等研究成果,充分考虑语言的互动型和交际的复杂性,增加更多的实验性研究,向更深处挖掘对口语流利性概念的理解。

Kormos和Dénes提出了口语流利性研究的四种趋势。第一种是集中考察时间指标,如语速、发音速度、发音时间比、平均语流长和平均停顿长;第二种是在时间性指标基础上考察上下文特征;第三种侧重语言产出的语音特征;第四种注重考察套语在口语流利中的作用,以探讨口语流利者与不流利者的语言特征差别,揭示语言特征与口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22]。

其中,第三种研究趋势中的语音特征从韵律学的角度阐释了口语流利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为重要的语音学术语,韵律特征可粗略等同于超音段特征,与语调的节奏和旋律密切相关,主要指音高、音强、时长等因素的变化[23]。目前的国内外研究中将韵律特征与流利性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主要代表人物有Wennerstrom和Riggenbach。Wennerstrom建议把语调看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与流利性无关的言语现象。她根据英语本族语者对英语学习者流利性水平的判断,对比分析了流利非母语者和不流利非母语者在音调上的某些特点(如音高),提出非母语者对英语语调系统的控制是流利能力的重要方面[24]。Riggenbach不仅指出停顿的时间、频率和位置分布会影响听话者对口语流利性的知觉[25],而且通过对非本族语人话轮模式影响其流利与否的考察,肯定了韵律在评价流利性时所起的作用[26],为语言特征与交际过程的结合提出了新视角。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是从停顿入手,分析其在流利性评价中的作用。Freed指出,在二语习得领域,关于流利性的研究既包括听者对影响流利评价特点的研究,也包括鉴别言语流利度的具体方法的研究。流利概念作用的功能较为宽泛,广义和狭义的含义兼而有之,并根据上下文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改变而改变[27]。Vanderplank考察了节奏(pace)在听力判断时所起的作用[28]。在此基础上,Kormos和 Dénes发现,节奏(pace)、重音(stress)和重音比率(spacing)是评价流利性的可靠依据。因此,探讨哪一种评价方法更真实客观有待于进一步论证[29]。

目前,关于口语流利性的研究没有能够将语言性、时间性、语音性和交际性多种特征结合起来考察,仅Kormos和Dénes将语言特征(主要是语调特征)和时间特征结合,以预测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师对流利度的感知差异[30]。

[1]Schmidt R.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cond language fluenc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2,(14).

[2][7][8][10][15][17][26][27]Riggenbach H.Perspectives on fluency[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

[3][9]Lennon P.Investigating fluency in EFL:A quantitative approach[J].Language Learning,1990,(40).

[4][14]Chambers F.What do we mean by fluency?[J].System,1997,(4).

[5]Richards J C,Platt J,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Longma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2.

[6]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9,(2).

[11][16]Towell R,Hawkins R,Bazergui N.The development of fluency in advanced learners of French[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

[12][22][29][30]Kormos J,Dénes M.Exploring measures and perceptions of fluency in the speech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System,2004,(32).

[13]张文忠,吴旭东.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J].现代外语,2001,(4).

[18]缪海燕,孙蓝.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与二语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19]毛澄怡.语块及其在英语学习者会话中的使用特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20]原萍,郭粉绒.语块与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界,2010,(1).

[21]原萍.语块在二语口语输出能力发展中的特点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

[23]Cruttenden A.Intonation(2nd ed.)[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4]Wennerstrom A.Prosody in second-language discourse[A].In the music of everyday speech:Prosody and discourse analysis[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5]Riggenbach H.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fluency:A microanalysis of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J].Discourse Analysis,1991,(14).

[28]Vanderplank R.A very verbal medium: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closed captions[J].TESOL Journal,1993,(1).

猜你喜欢
语块流利二语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流利口语练习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
诠释学视域中的语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