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方法研究

2013-04-01 05:3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血氧电极通气

肖 婷,李 晶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方法研究

肖 婷,李 晶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了一套适用于多导睡眠监测的高效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患者心理、生理信息,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进行生理、心理护理,创造适宜的监测环境。结果:总体监测护理失败率从普通护理的16.67%下降至改进护理后的4.88%。结论:多导睡眠监测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有熟练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也需要我们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进行细致的生理、心理护理。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护理

人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睡眠,而正常的呼吸是良好睡眠的前提。呼吸障碍特别是因鼻咽部疾病或肥胖等原因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具有隐患的常见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指每晚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1-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存在可造成重要器官的慢性损害,也是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的一大诱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多导睡眠图仪监测是目前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最权威的方法,可以判断其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睡眠结构,其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脑电图、眼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以及血样饱和度等。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多导睡眠监测的失败。为了提高监测成功率,改善这种状况,科室对传统的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12 年7月至2013年2月的83例住院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为了研究护理方法在多导睡眠监测中的作用,我们将8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第1组42例,配备一组普通护理人员,实施一般的护理方案,采取常规的监测和护理;第2组41例,对其实施改进护理方案,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准确收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创造舒适的监测环境,为其安排一组经过特别训练的护理人员。

2 监测与诊断

采用EMBLA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83例患者进行夜间7 h睡眠监测,监测过程中记录ECG、EEG、EMG、EOG、呼吸频率、胸腹式呼吸运动、脉搏、脉搏波、鼾声、血氧饱和度、体位等睡眠呼吸参数。通过参数的分析,对睡眠障碍、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为: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加低通气的次数,即计算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发生的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AHI)之和≥5次/h,临床上有典型症状者,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3-5]。

3 结 果

第1组,采取一般护理共监测42例,失败7例,失败率为16.67%;第2组,采取改进护理共监测41例,失败2例,失败率为4.88%。从分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案的结果来看,改进的护理方案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案。充分说明多导睡眠监测较高的成功率需要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水平和管理措施,需要了解患者各方面的资料,包括心理和生理状况,并能及时全方位的为患者提供心理和生理护理,同时创造舒适的监测条件与环境。

4 改进的护理方案

4.1监测前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通过交谈了解患者最新的思想状况及身体状况,尤其是睡眠状况。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愉悦的心情接受护理与治疗。同时为监测提供舒服的环境,做到保持监测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温湿度、光线适宜,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易取得的地方,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护理操作,病室内要尽量减少干扰。

为提高监测成功率,避免在监测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影响监测质量,应及时告知或督促患者注意如下事项:每日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头部面部清洁,男士不要留胡须,女士不要使用化妆品,维持头发的清洁保证多导睡眠监测仪的传感效果;生活饮食中要做到相对清淡一些,切不可饮酒、咖啡等导致兴奋较难入睡;尽量避免强度较大的运动,以保持稳定的情绪,也不宜用镇静催眠药;另外,为达到晚上较好连续的监测,患者白天应尽量减少睡眠。

为避免在监测过程中出现监测被中断等情况,要求患者每天22∶45分调整好心情和身体状况,做好接受监测的各项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护理人员仔细询问患者当日进食及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提醒患者将检测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小便器、呼叫器等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避免手机信号干扰监测质量,要求患者关闭移动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

4.2监测中的护理

多导睡眠监测仪导联装置安装好后,导联黏贴的牢固度与导联长度足以满足翻身,这样患者在监测中可调整自己感觉舒适的睡眠姿势,即便在监测过程中发生脱落,护理人员也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对于特殊类患者如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癫痫病人以及老人和小孩等,应事先要求家属陪护,确保监测质量。

正确安置各个电极和传感器是确保多导睡眠仪监测成功的前提条件[6]。安放脑电电极时,要保证电极阻抗尽量一致,避免心电波对脑电波的干扰;使用导电膏装填约三分之二;对于电极的固定,用胶布按照正确位置逐个固定,然后用医用自粘弹力绷带,从头顶至后脑勺环形固定一圈,然后用小的塑料发夹把电极线以及该处的一小撮头发一起夹在固定好的医用自粘弹力绷带上,这样,电极线的固定就更加稳固;口鼻气流传感器安放要加强固定,避免与皮肤接触产生监测误差;胸带、腹带最好放在衣服外,胸带在乳头之上腋窝之下环绕患者胸部,腹带安放在脐平面;安放好血氧饱和探头后,用胶布将导线固定在手指和前臂,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完整性。

在监测过程中详细记录以下内容:监测仪上各项参数的变化;患者睡眠过程中体位变化;患者的感受及下床活动;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等。同时应做到定期(监测开始后约30min 1次)检查电极状况、观察呼吸频率与心率。巡视中还应重点关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大部分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夜间都会因睡眠呼吸暂停间歇而明显下降,做到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医师,并进行合理处理。

4.3监测后护理

当睡眠监测结束时,护理人员轻轻唤醒患者,询问患者睡眠状况,同时取下患者身上各种记录电极和起固定作用的导电胶布,并及时对电极进行清洗,整理好各导联装置,整理病床。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多导睡眠监测仪配合改进的护理方案对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研究表明:多导睡眠监测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我们有熟练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我们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进行细致的生理、心理护理,提供舒适的监测及护理。虽然对多导睡眠护理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1]任重.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5.

[2]王晓颖.多导睡眠监测中的护理[J].科学之友,2012(3):162-163.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141.

[4]王慧玲,何忠明,李静.无创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呼吸中枢反应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1):2193-2197.

[5]范树腾,戴冬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32-1033.

[6]孙书臣.多导睡眠仪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48.

2013-05-15

肖婷(1988-),女,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6

A

1673-1409(2013)24-0057-03

[编辑] 何 勇

猜你喜欢
血氧电极通气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