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抗战时期在渝统战事迹钩沉

2013-04-02 03:2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宋美龄冰心国民党

金 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重庆南岸400067)

重庆不仅有丰富的抗战文化,还有丰富的统战文化。“所谓统战文化,即服从我党统战工作需要的战略指异思想理念。统战文化来源于我国长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它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单元,是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谐文化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1]所谓重庆统战文化,在广义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指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统一民族战线的提出、形成过程中,在重庆创造的诸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尤指精神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的文化观念、文化名人、名人故居、遗迹、遗作、文化轶事等。在狭义上,重庆统战文化专指在抗战时期,在统一民族战线的提出、形成过程中,在重庆创造的诸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尤指精神文化。[2]本文对重庆统战文化作广义的理解。抗战时期,诸多统战名人在重庆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风采。冰心也是这些统战名人中的一员。以往对冰心与重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学层面或者作家生平事迹梳理方面,而从统战文化方面的研究尚不多,颇有钩沉与探析必要。

一、冰心与国民党人的接触

一是以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人极力笼络冰心。

1940年,新的妇女指导委员会在重庆正式成立,新的妇女指导委员会会长是蒋介石,宋美龄亲任指导长,她的英文秘书张蔼真任总干事,史良任委员兼联络委员会主任,吴贻芳任执行委员,刘清扬任训练组组长,沈兹九任文化事业组组长。后来,沈兹九去了新加坡,在华侨中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因此,宋美龄不得不另外物色文化事业组组长的人选。

宋美龄早就耳闻冰心的才名,有一天,她对教育部政务次长顾一樵说:“我的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同学谢冰心,抗战后躲在云南,应该请她来妇女指导委员会做点文化教育工作。”顾一樵是冰心的留美同学,1923年,他们乘杰克逊总统号邮轮赴美求学,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顾一樵按照宋美龄的意思,迅即办理正式邀请函寄往云南。[3]

冰心意外收到宋美龄的邀请,她以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校友的名义,向冰心表示关切和钦慕之情,并说,现在全国都在抗战,你躲在昆明的呈贡,不能参加抗日的工作,欢迎你到重庆来,参加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以便直接的投入抗战活动……冰心的心海被激起了阵阵波涛:身为中国人,就应该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告慰自己亡父的在天之灵。再加上1940年底,吴文藻的社会人类学讲座,受到了干扰,课程无法继续下去。在重庆工作的清华同学顾毓琇、浦薛凤等,都来信动员他到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担任研究工作。于是,冰心和吴文藻决定离开云南,到重庆去。[4]这就是冰心全家到达重庆的因由。

1940年的冬天,冰心同丈夫带着三个儿女辗转来到重庆。冰心刚到重庆,宋美龄就请她到曾家岩官邸。冰心到官邸,就看到许多人已在那里等待接见,她心里暗自嘀咕,这么多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只好耐心等待了。没有料到,秘书越过众人,说:“你们都等一下,请谢先生先进去!”彬彬有礼地为冰心引见。

宋美龄以同学的身份来接待冰心,表现得热情而亲切。她欢迎冰心到重庆来参加抗日工作,并仔细询问冰心从昆明到重庆旅途的情况,在重庆的住处怎么样,当她听到冰心一家临时借住朋友家里,就立即让人去把陈布雷找来,请陈为冰心帮忙找房子。宋美龄对冰心说:“现在是抗战建国的紧急关头,最大的需要是各党派以及社会各部门的团结合作,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女子在许多方面,可以影响男子……妇女指导委员会罗致了全国妇女工作有经验的人才,指导全国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创造新妇女的新生活……文化方面就请你来领导,接替沈兹九的工作,担任文化事业组的组长。”接着又谈到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其他工作。[5]

冰心到任不久,总干事张蔼真请吃饭。冰心因感冒没有赴宴。第二天,冰心怎么也没有想到,张蔼真居然派医生到“嘉庐”来给冰心看病。冰心对她说,只是着凉引起的,没有什么大要紧。而医生一定要给她量体温……冰心并不了解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成员中,有爱国民主人士,有不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也有国民党员,三青团员,还有政治上站在中间的人士。各种力量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斗争是很复杂的。因而对国民党总干事的关心和好意,心里还很感激呢!

二是国民党欲发展冰心入党,而冰心毅然拒绝。

因为冰心在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积极,国民党以为冰心可成为发展对象,就准备邀请她入党。有一次,陈布雷特意拜访冰心,请她加入国民党,遭到婉拒。冰心并不愿意为他们装点门面。事后才听友人说起,蒋介石在全国军民一致对外抗击日本的形势下,提出“全国党化”的口号。在国民党的刊物上一再宣传:“中国人都有加入国民党的权利和义务,中国青年都有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权利与义务。许多人在机关、学校,都是“集体入党”、“举手入党”的。冰心不禁叹道:“真是怪事!反正我不要这种权利,也不尽什么义务。”[6]

冰心拒绝陈布雷的入党邀请后,再联想到妇女指导委员会里的种种内情,冰心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心里像被泼了一瓢冷水。于是,正直的冰心决定脱离这个组织,宋美龄虽一再挽留,但冰心离意已决,不久便称病辞去了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当然,这中间内情颇为复杂)。

三是国民党人斥责冰心不参加国民参政会。

在渝期间,冰心以“社会贤达”的身份,进入国民参政会女参政员行列。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定于1941年3月1日召开,可是会前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蒋介石指使军队,阴谋袭击了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牺牲。中国共产党的参政员,拒绝参加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因国民党查封了他主持的生活书店,职工被捕,愤而辞去参政员职务,离开重庆赴香港。冰心因支气管扩张的旧疾复发,没有出席参政会。这个偶然的巧合,国民党却看作是同共产党的参政员采取一致行动。

参政会第一次大会开幕后,冰心在家静养。国民党宣传部长程沧波突然到她家里来。讲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客套话,就说:“参政会正在开会,你是这一届刚选出来的参政员,怎么没有去参加大会?”“我的身体不好,前几天吐了点血,所以请了病假。”冰心稳静地回答。“共产党的参政员拒绝出席会议,你也缺席,总不太好吧!”宣传部长带着威胁性的口气说。“大概生病不至于也采取同一步骤吧。”冰心淡淡地反问了一句。“如果身体好一点,还是到一下会。”“好吧!”冰心随口回答,但她终究没有出席这次参政会。[7]

四是冰心因《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签名运动呛声国民党。

1944年,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5年春,一些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发表了《对时局宣言》。郭沫若起草了《文化界时局进言》,提出中国的时局该改弦易辙,召开各党各派公正人士参加的“国是会议”,组织“战时全国一致政府”,并提出六条实现民主的要求。郭沫若的《文化界时局进言》起草后,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干部分头征求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意见并征集签名,以充分显示文化界的力量。当力扬和臧克家带着这篇战斗檄文到歌乐山上时,冰心正卧病在床,她看过进言后,便毫不犹豫地签了名。

1945年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新蜀报》等报刊公开发表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和全体参加签名的人名单,共有三百一十二人,里面有著名的诗人、作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名导演、名演员以及新闻、出版、教育各界的著名人士。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重庆,发表这样的宣言,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蒋介石暴跳如雷,责令张道藩、潘公展等国民党文化头目,率众四处追查。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程沧波在《文化界时局进言》发表的当天,就上了歌乐山,问冰心,说:“名字是你签的吗?”“是!”冰心干脆地回答。“你看到进言没有?你是否同意那个进言?”“这有什么不得了的!今天大家都在争取民主,中国没有民主就国无宁日”。冰心几句严正的答话,呛得这位善于宣传的部长一时语塞,只得怏怏而去。[8]

二、民主党派劝导冰心

冰心在重庆的工作生活中,民主党派人士与她多有往来。陈恕先生回忆道:“在重庆的妇女界的各种活动中,冰心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人士。”[9]冰心提及最多的是“七君子”之一的史良(政治家、社会运动家),坦言接受了史良的影响。

有一天,冰心同史良在一起。两位同龄的女性,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冰心风闻史良在五四运动时,曾领导江苏常州市的学生爱国运动。后到上海攻读法律,又参加反帝的五卅运动。为推动抗日,她同沈钧儒等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成为震动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史良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冰心虽然没有这种惊涛骇浪般的艰险经历,但对女中豪杰,她是钦敬的。她们倾心交谈如何联络更多的中上层妇女为抗战出力及妇女参政问题……冰心无意间流露出很不喜欢参加宴请活动。史良说,你可以借故不去嘛。冰心提到总干事请吃饭,因为伤风没有去,第二天就派医生来了,她怕给别人添麻烦。史良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便豪爽地说:“你实在太善良了,你以为她们是关心你呀!并不是那么回事。她们是派人来看看你是真的病了,还是‘称病’,探病只不过是作个幌子,实际上是监视你的!”

史良还和刘清扬(刘清扬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刘清扬中断了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以致最终脱党。1944年,刘清扬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和妇女委员会主任。1961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起告诉了冰心更多关于新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内幕。宋美龄让刘清扬担任新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组长。刘清扬利用自己已脱离中共的身份,积极主持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的工作,她把中共党员郭见恩(郭建)、李植春、张润芝等人安排为助手和骨干,使训练组成为一块红色基地。

刘清扬在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中,着力于培训妇女干部。刘清扬领导的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接连办了三期妇女训练班。每期都通过巧妙的方式,邀请进步人士讲课。一天会后,冰心同刘清扬一起离开会场。刘清扬悄悄地对冰心说:“妇女指导委员会里面,不是所有的人都为着抗战的,情况复杂得很,你要留心点!”刘清扬和史良的坦诚相见,冰心十分感激,同时在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史良、刘清扬的坦诚而强烈的一番话,使冰心大吃一惊。她非常感激史良等人的提醒,但也难免困惑:国难当头,国共两党合作,一致对外,蒋介石还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妇女们更是都为了抗日而勤谨工作,自己只是一片爱国热诚,为什么还要这样的对待呢?冰心原本是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并对国民党寄以希望,才不远千里来到重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指导委员会的诸多问题便暴露出来,她感到这里的情况与自己当初的想象相去甚远。因此,她对宋美龄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10]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界,对冰心离开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原因有争议:既承认冰心自己说法:是因为健康的原因,事实也确实如此,同时也认为“但可能又不仅仅是健康的原因”。

对于后者,有的认为是冰心受进步、民主人士的影响,看穿了国民党的伎俩和用心,不愿意当陪衬,如颜坤琰提出,史良和刘清扬的一席肺腑之言,冰心十分感激,思想上也受到了极大震动。她感到极端困惑,国共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妇女们史是为了抗战而勤奋工作,但内部却钩心斗角;自己本是一片坦诚,却招来领导的不信任。[11]也有的认为是冰心不喜欢政治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单纯的作家不愿意参与政治,选择了逃避式的处理。如任冬梅提出,“妇女指导委员会,从人员组成看,大多为爱国民主人士,但内部还是相当复杂,有国民党员、三青团员、有未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等等,冰心来得晚,各方力量都在争取她……弄得冰心不知所措,她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在一起工作又相互怀疑各自拉拢的阵势?她不想利用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利用,党派的争斗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她感觉不能适应,便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独处去了。”[12]再如段慕元编《一个真实的冰心——美丽与哀愁》也提出,“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也为了躲避复杂的政治环境,冰心不顾宋美龄的一再挽留,辞去了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住进了郊外的歌乐山”[13]。

三、共产党人看望冰心

在重庆,冰心与共产党人多有往来,尽管这种交往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动的。可以说,从共产党角度而言,其实这些接触都是我党基于统战需要而有意为之。

周恩来在重庆期间进行了非常出色的、富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人们说,“没有周恩来就没有统一战线”,此话不假。一位长期跟随周恩来在重庆工作的同志就说过:“实际上,周公馆就是一簇圣火,周公馆就是统战的司令部。”[14]“值得特别一说的就是,周恩来驻渝期间,在困难的条件下,他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团结民主进步人士,唤起人民,扩大党的影响。如发文庆贺冯玉祥过寿,联合文艺界为郭沫若庆贺生日等。”

在这种情况下,冰心在渝与共产党人的交往,看似偶然,而实际多少是与统战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党主动创造机会与冰心见面。特别是在以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大力争取冰心的背景下,如何将冰心争取在抗战阵营十分重要。因为争取知识分子加入统一战线是我党统战工作的策略之一,要“积极扶持同情分子,努力争取中间分子,尤其是知识分子及公正绅商参加抗战,以扩大统一战线。”[15]

一是冰心与邓颖超的远交。在重庆的妇女界,在进步力量中间,也有一位磁石般的人物—邓颖超。她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在一次讨论抢救战区的难童问题的会议上,冰心看到一位朴实、沉着的女性,拿出一本相册,上面贴着延安托儿所儿童生活的照片。这是冰心第一次见到来自延安的女干部。冰心静静地听着邓颖超在会上的讲话,声音并不很大,却是坚定而有力的。

二是冰心与董必武交谈。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尽管共产党的参政员全体拒绝参加会议,大会依然选举董必武为常驻委员。这使得冰心日后开会时有机会接近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坐在他邻近的座位上,悄悄地问他:“丁玲在那边怎么样?”当她从董必武那里了解到女作家丁玲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时,她感到由衷的欣悦。

三是冰心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正当冰心处在惆怅、迷茫的情绪下,看到了雾重庆一年难见几次的灿烂的阳光!1940年12月7日,“文协”为了欢迎近期先后从外地来重庆的会员——冰心、茅盾、巴金、徐迟等等,在中法比瑞同学会举办一个茶会,以团结文艺界人士共同抗日为主旨。在这次不拘形式的聚会上,冰心见到许多老朋友,认识了阳翰笙。

在这次茶话会上,冰心第一次见到她一生最为敬重的周恩来:据《冰心全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注:本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后收入《晚晴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9月初版。再后收入卓入编《冰心全集》第六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记载:“一九四一年的春天,冰心在重庆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欢迎会上,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周总理。”这里的会议时间,冰心老人记忆有误,应该是1940年12月7日,时令是冬天,不是春天。当然,冰心在渝只是认识了周恩来,并没有深入的谈话,直到1952年她才和总理有深入的谈话。(我们和总理的较长的谈话,是在我们从日本回来后的一九五二年的一个初夏夜晚。)[16]

冰心在重庆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让她认清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她对时局走向有了更明确的把握。她认识到,国民党已经不可救药,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可信赖的力量。她是这样谈到自己的心路历程的:“我又到了我国的大西南——云南的昆明,和四川的重庆,尤其是在重庆,我看到了蒋介石政府不但腐朽反动而且奸险凶残,中国的希望是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真正抗战的中国工农大众身上的。”[17]当然冰心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她同样成为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民族战线的重要一员,在文艺领域为抗战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之,从上述经历可看出,冰心在重庆的统战文化事迹总体并不繁复,但也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参加政务及其他社会活动,但政治嗅觉不太敏感;二是受共产党人影响大;三是最终选择了远离政治,回归作家身份,这也符合传统中国文人的路子。大体而言,冰心作为统战文化名人,其在抗战时期重庆的创作、救国、轶事,为重庆统战文化留下了丰富的财富,也为重庆当代旅游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这方面的开发空间颇大。

[1]贺善侃.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J].学习与实践,2009,(9).

[2]金华.略论重庆统战文化名人[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3][10][13]段慕元.一个真实的冰心——美丽与哀愁[Z].东方出版社,2006.263-270.

[4][8][12]任冬梅.冰心与静庐[J].红岩,2009,(3).

[5][6]卓如.冰心在重庆[J].红岩,2005,(3).

[7][9]陈恕.冰心全传[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201.199.

[11]颜坤琰.抗战时期冰心在重庆的岁月[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1).

[14]薛学共,黄小用.周恩来超群智慧[Z].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86.

[15]中国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守则(提纲)[A].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

[16]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恩来总理[A].冰心全集·第六卷[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597.

[17]从“五四”到“四五”[A].范伯群编.冰心研究资料[C].北京:知识出版社,2009.81.

猜你喜欢
宋美龄冰心国民党
快过关了
吹泡泡
迎“春”冰心
宋美龄戒烟
《寄小读者》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宋美龄——中国抗战中一位睿智坚毅的女性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