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

2013-04-02 09:03孙岩郭晓娇刘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阶段教材探究

孙岩,郭晓娇,刘超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

孙岩,郭晓娇,刘超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为进一步了解体育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效率,揭示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本文从学习方式的概念界定入手,对体育学习方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探讨了体育学习方式选择与运用.以期待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教育和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样也就比较好的促进了体育教育与健康卫生教育的紧密结合.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纲要中出现了一些与传统体育教育课程不同的新理念.这些新的理念传达的就是新课改的内容,而且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在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范围之内.多年来,学者们对学习方式概念和内涵还没有达成共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一直都是体育教学中的关注点,合理的有效的运用体育学习方式,有利于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1 学习方式的界定

从上位学习角度来研究学习方式,首先要区分方式与方法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方式是说话和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而方法则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1]那么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分,从上位学习的角度仅仅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够的,学习方法适用的面较宽,学习一项技能不同的学生可以适用同一种方法,而学习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选择,在一般的情况下,一种学习方式可以用多种学习方法去实现.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因地制宜所采用的各种学习方法、策略.[2]

虽然目前对于学习方式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是目前较为认同的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或者某一特定步骤、学习方法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不同特点,包括学习态度、情绪、动机取向以及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偏爱等方面的总和,研究特定对象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

2 体育学习方式的分类

2.1 根据学习方式本身价值倾向和特征倾向分类

根据学生自身价值倾向和特点,以及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各种学习方式的利弊关系.我们把体育学习方式分为传统的和新型的体育学习方式.传统的体育学习方式包括: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他主学习.新型的体育学习包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2.2 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境,根据使用条件和特定功能分类

在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特定功能下定义的体育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境出发,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特定功能进行分类,将体育学习方式分为:体验性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和合作性学习方式.

2.3 从学习方式的心理倾向,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来进行分类

以学习方式的对立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单一学习方式与多样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方式和被动学习方式、个体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以及探究学习方式和接受学习方式.

2.4 从体育学习方式的内涵出发,结合生理、心理进行分类

以动机取向划分,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以学习内容是否是定论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以学习是否有意义划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学习;以学习情境划分,分为情境学习和体验学习;以自主水平划分,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以学习团队划分,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是否以问题为载体划分,分为探究式变化学习.

3 体育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3.1 根据技能和项目,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

体育课堂学习的内容多种多样,有单人单器械的内容、有不用器材的竞赛内容,根据这类内容呈现特点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有注重团体协作的内容,这类内容应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表现难美性的项群主要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等.自主学习方式适合难度不大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安全系数高,但是需要有问题导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如挂图、示范等),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不偏离学习目标,并且达到目标.而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选择和运用时,需要发挥学生个人和集体的技能和技巧,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自主创新为主,在合作与探究时,首先要确定探究的主题,通过实验、调查、操作等来处理信息,最后得出结论.所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并有答案,让学生动脑筋进行探索才能找到答案.

3.2 学生心理特点是选择与运用不同学习方式的依据

学生的心理倾向是选择学习方式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体育学习中学生的性别特点和认知倾向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Witkin)按照学生认知趋向的不同,把学生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3]场独立型偏好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场依存型偏好于合作学习.根据男女生的性格特点,三种学习方式的偏好对象为自主学习——女生(场独立型)、合作学习——男生(场依存型)、探究学习——男生(场独立型).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某类学生就适用某种学习方式,应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身体状态.

3.3 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不同,教学中选择与运用体育学习方式要有所偏重

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经历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每个时期和阶段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选用的学习方式要有所侧重,这样才会更好的完成该阶段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比较适合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反应力、灵敏性和协调平衡能力.学生的兴趣广泛,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情绪不稳定、变化快,自觉性和纪律性较差.所以这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多会采用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和他主学习.初中阶段学生速度、耐力和灵敏发展迅速,兴趣开始分化,有意注意和自觉性增强,意志薄弱,情绪稳定性差,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在此阶段可以偏重于自主——合作——探究组合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方式、他主学习方式.高中阶段学生适合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个性初步形成、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意志主动性增强,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此阶段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体育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原有的经验等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学习一些复杂的技术时可以运用学习方式的组合,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教材要善于变化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体,抓住不同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有所偏重的发展学生的体能,选择与运用较为适合的学习方式.在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启发、情境、概念的方式,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降低,学生对于该学习就不会产生厌烦情绪.在运用学习方式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已经用过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从学习方式自身、学习方式与教材之间,还有学习方式与学生主体契合度等方面,发现教学和学习当中的闪光点和成功与失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4 抓住体育学习方式的关注点,从所学的教材特点出发,选用合适的体育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无疑就是抓住教材和学生,只有抓住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体育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考虑体育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课程论专家毛振明教授在构建体育课程内容的排列时,提出了四类不同性质的教材(简学教材、精学教材、介绍体验性教材、锻炼性教材),这些教材在选择与运用学习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知识学习中,如在学习一些基本的概念、比赛规则、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等方面,学生不需要亲身去体验,只需要认真的听,用心去理解知识,这时可以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在技术技能学习中,根据技术的熟练度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也不同,开始阶段,教师首先要讲解、示范,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挂图和多媒体技术,此过程学习可以采用接受学习方式,当对所学技术有了一些了解或者技术熟练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或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或者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技术安全性方面,一些安全系数相对较低的和多人完成动作所需器材的项目,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另外一些难美性创编内容学习时,必须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5 根据教学内容掌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掌握的不同阶段,选择与运用体育学习方式也不同.在新授课程准备部分,常采用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而复习课程的准备部分,主要采用有意的学习和主动学习方式.新授课程的基本部分主要是教师的讲解、示范,诱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有意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复习课程的基本部分主要是对同一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启发学生的智慧,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所以在体育实践课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同一教学内容在新授课程和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根据各阶段做出改变、调整,以来适应学习过程.

4 结束语

体育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只有在恰当的情境下,才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变化,从多角度入手交叉运用、螺旋式运用.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4]因此对于自己常用或者偏爱的学习方式要不断地分析、评价、监控及时地修整再次选择,使其不断的完善,符合体育学习活动规律.

〔1〕张聪.关于体育学习方式内涵、特征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1(9):31-32.

〔2〕吴海宽.体育学习方式与体育学习方法的辨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48.

〔3〕陈娴.体育学习方式的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 2011(10):44-45.

〔4〕陈晓峰.选用学习方式的三个关注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46-48

〔5〕陈瑜.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54-156.

〔6〕冯进炜.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12):75.

〔7〕邓若峰.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37.

〔8〕钱张伟.准确分类,科学选择体育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47.

〔9〕钱张伟.区别对待择优运用体育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45-46.

〔10〕张健.例析体育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1(11):45-46.

〔11〕万立江.针对当前学生体质状况转变体育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46.

〔12〕吴本连,季浏.体育自主学习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5):98.

G807

A

1673-260X(2013)09-0091-03

猜你喜欢
阶段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