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筑之间
——浅析纽约高线公园的重生与反思

2013-04-02 09:03陶峰张程王娅张彤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高线铁轨纽约

陶峰,张程,王娅,张彤阳

(1.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2.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9)

植·筑之间
——浅析纽约高线公园的重生与反思

陶峰1,张程1,王娅1,张彤阳2

(1.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2.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9)

本文结合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案例,从历史意义、文化背景、可持续生态景观、经济价值、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城市旧工业建筑的创造性改造以及再利用.

高线公园;创造性改造;再利用

一个事物是新的,然后变旧过时,然后被废弃,只有到后来他们重生之际才有了所谓的历史价值.

——凯文·林奇(Kevin Lynch)

1 背景与概况

还记得卞之琳那首著名的《断章》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今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高线公园即真实地演绎了这美好的景致.然而在30年前,没有人会预料到一个已经垂死挣扎,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铁路线如今却成为了“纽约市民的公共大阳台”,让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成为了现实.

如今的纽约高线公园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它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当年修成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的交通压力,便于在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区的哈德逊港之间运送货物.但由于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高架早已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1980年以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并一度处在被废弃的状态.当地政府本已决定将其拆除,然而在FHL(即高线之友)组织的努力保护下,高线终于被成功地保存了下来.并且经过创造性地改造,呈现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空中花园走廊,不仅奇妙美丽,富有趣味,还让高架两边的街区成为了吸金重地,引来很多商业大亨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沿途可欣赏城市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高架铁道距离地面30英尺(约9.1米),铁道最宽处有60英尺(约18.3米).

高线公园有三个可供开放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第一段,第二个部分是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第三部分是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每天的开放时间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21:45之后便禁止进入. 2.1留住城市工业化的记忆——历史价值

城市发展的步伐犹如呼啸而过的火车,留下的只有当年列车疾驰而过的痕迹.对于30年前的曼哈顿和高线铁路,必定承载了那个时代的发展.

19世纪,纽约修建了曼哈顿West Side的火车线路,此后相撞事故频发.20世纪20年代末,纽约开始治理这种潜在的安全隐患,高线铁路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历史舞台.1934年纽约的高架铁路正式运营,这也为纽约的货物运输增加了安全和便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路运输业的发达,高架铁路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60年代起,纽约的高架铁路开始逐渐荒废,1980年在向纽约的居民运送了最后一批火鸡之后,这条铁轨也就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然而,时间带走的是退却的功能,留下的却是整个工业时代的记忆.曾经的高线,它应该作为一种工业时代的符号,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兴亡.每个旧建筑都是城市化进程的教科书,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所以,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可以调和落后的旧建筑和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的关系,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保存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进而在新旧交融中创造新的美感.旧建筑创造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对旧建筑的简单保护与复原,其最大的功效在于利用创新的方法展现曾经的历史文化遗风.

2.2 重现的空中花园——生态美学价值

高线公园的一期工程从甘瑟弗尔特大街起到20街止,共九个街区.在这里,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历史保护街区的更新,仿原生生态环境的创造,公众主导项目开发等一系列要素都包含其中.并且,与传统公园不同,高线不仅是建在废旧铁轨上的公园,还是一座悬浮于空中的花园.公园尊重场地的自身地域特点,利用新的景观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以“植——筑”为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通过对软性的植物,硬性的铺装,线性空间的再利用,生态与可持续的理念完美演绎.

对于旧建筑的改造通常会走入全盘推翻重做的误区,而高线公园为了确保其铁轨的原本属性,还保留了一些能证明其特点的枕木、碎石路基、铁轨等.而且,为了避免单调,还种植上百种当地的野花、野草,兼具男性的阳刚与女性的柔美.同时,为了防止高线公园的铁轨遗迹和野生花草不被破坏,政府禁止宠物进入,也禁止游人在花园里跑步和进行其他体育活动.

已经开放的公园里,有近210种本地植物,以浅根植物为主.植物可将建筑形状与其周围环境紧密连接在一起,统一和协调环境中其他不和谐因素,突出景观中的景点区分,减弱高架铁路粗糙的外观和单调的线性延伸空间,用以限制视线.设计者没有矫揉造作的加以修饰修剪,配合铁路线原有的裸露与锈迹斑斑,彰显了自然纯真的野性美,赋予她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线公园使用的并非一般混凝土,为了突出碎石的肌理,特地选用了一种能将颗粒暴露,且能呈现多种结构形态的特殊混凝土.植被的种植也并非全部沿路铺满,不留缝隙.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适当地留白和欲隐还现反而能增添别样的情趣.所以,高线公园让野生植被在铁轨缝隙和特殊设计的铺装单元里生长,植物的轻柔与地面铺装的坚硬形成强烈对比,却又相互渗透,浑然天成.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施工时,在对高线的保护上倾注了大量感情.当初建设公园时被迫移走的铁轨、枕木,在经过场地防水等多道工艺处理后,又被完璧归赵,送回原处.另外,铁轨也并非生硬地平铺在场地上,它与混凝土模块手指状相交,在指缝里穿插种植野生植被,削弱了废旧的外表和坚硬的形态,形成了柔性界面.

由于其铁轨本身的单一性和线性决定了高线公园必定是线性空间.这种空间相对成长条、狭窄状.然而直线的变化成简洁、豁达的视觉效果,更具阳刚美.正是考虑到游人会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方向体验,道路上的小品和铺装、植物格就更加外别具匠心.铺装与植物的相互渗透使得原本单一的直线软化成曲线,利用大小台阶与景观的分割,打破了单调,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丰富空间感受,使大多数游人漫步其中,有了虽经数十个街区,却彷佛才走了一两个街区那种陶醉其中、难以忘怀的感情.

设计者不断地表达他们“植——筑”的设计策略,重申生态设计的理念.即尊重场地的原生态现状,大量使用本土植物,浅根植物,在建设之后又把撤走的铁轨重新归位保护,有效地提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活力,很巧妙地协调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之间的微妙关系,保护工业遗产.于我们而言,对于旧工业建筑,究竟是大拆大建,还是针对地域特色,植入可持续的生态理念加以重新规划利用,必将成为新的持久命题.

2.3 从废弃到吸金——经济价值

2009年6月,高架一期开放后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游客,纽约人和游客各占一半,是市内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成为了即帝国大厦的又一纽约新地标,有利刺激了私人投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初选择拆除即是考虑到高线铁路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工业的新发展,无法带动新的经济刺激.然而,从2006年开始修建公园开始,却吸引了更多人投资的兴趣.高线公园变成了公共大阳台,却没有减少它丝毫的商业价值.“翻新”后的高线降低了这一曾经“杂乱”的地区的犯罪率,同时出色的景致更是成为了一大卖点,这更加刺激了开发商们的热情.从09年至今,公园附近已有超过30个项目在等待建设.现在受到这一成功开发的鼓舞,芝加哥、费城等地都有类似的开发计划.

高线公园的开发和再利用,激活了纽约新区的经济增长.从05年开始,政府对高架周边地区重新进行了划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量外来淘金者也使纽约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人口猛增了60%.

其实纽约高线公园早已不是第一个废弃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但它再次证明了,尊重当地的工业历史与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再结合强大的创造力,就可以在改造成怡人景观的同时与消费市场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

3 纽约市民的公共大阳台——社会反思

3.1 城市区域性革新与犯罪

日本犯罪学专家伊藤滋说过“城市犯罪受城市的物理条件和空间特性的影响,有时环境及空间形式的不同,能导致犯罪种类、发生过程及犯罪属性的不同.”所以说,犯罪是其社会环境因素.

什么样的城市容易滋生犯罪?(1)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犯罪率高,另外第三产业发达还会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因其具有短期滞留性、文化程度较低性和青壮年化的特性,已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可见,一个城市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该城市的犯罪率也会相应提高.(2)城市人均收入与犯罪率成正比.从整体上看,在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城市中人均年收入越高,商业化、工业化等现代化程度也越高,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在质和量方面都增加,犯罪主体、犯罪动机和犯罪目标亦相应增多.(3)经济关系复杂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容易产生犯罪.而曼哈顿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其光鲜荣耀的背后就是巨大的阶级矛盾和贫富悬殊,以及美国始终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这导致了它很高的犯罪率.在高线公园所在的哈德逊街,我们可以想象在铁路荒芜废弃的近30年里,杂草丛生、锈迹斑斑、无人问津,连同其一起衰弱的铁路两侧的居住区.这种环境是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容易滋生犯罪.一个城市的空间若规划得不合理,易产生四种死角,即“空间死角”、“心理死角”、“社会死角”和“时间死角”.犯罪时常发生在犯罪分子容易藏身,过往路人无法看到以及被害者难以逃脱的场所.之前废弃的高线铁路应该就属于这类死角中的“空间死角”.所以,在高线公园建成之后,该区的犯罪率降低.一个暴露在阳光下的大阳台,其极大的公开性是无法隐藏犯罪的.

3.2 公众隐私

高线公园距离地面30英尺,但它周围的楼房更高.且虽用植物覆盖,也是浅根性植物,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故而不会遮风挡雨,同时一个明显的问题暴露出来,那就是如此公共的场合缺少必要的私密性.我们知道公园通常都是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下的,那里环境优美,大树茂密.只要你站在对面的楼里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看见高线上的一举一动,同时站在高线上也很容易窥见楼里的私密画面.这一点想必在高架桥上坐车往两边看过时都有这种体会.而高线公园即是把这种隐私堂而皇之地扩大化了.另外,有报道称在高线公园上厕所也是一件很公开的事情,所以笔者对它的私密性表达有着深深的担忧.当然,这些问题有待于慢慢去寻求解决.

4 结语

近年来,对工业时代的旧建筑及其历史地段保护性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受到世界各界越累越多的关注.国外改革的早,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高线公园便是当前极为成功的一例.而国内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实践成果,如北京798、上海的苏州河仓库区、广东中山岐江船厂改造等.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仍然显得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分析高线公园一例,认为单纯的简单复原或者拆建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精神需求,任何建筑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人文环境下的创造性改造.同时要避免动辄使用高科技,高能耗的盲目追求,本着对地域性文化历史的探索,避免以保护再利用为名进行建筑、街区复古建设的肤浅做法.

〔1〕李涛.从废弃的高架铁路到纽约市民的公共大阳台[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http://baike.baidu.com/view/6789763.htm

〔3〕[日]伊藤滋.城市与犯罪[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8.

〔4〕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5〕周虹,廖德轩.高线——从愿景到再生[J].城市环境设计,2007(05).

〔6〕杨春侠.悬浮在高架铁轨上的仿原生生态公园[J].上海城市规划,2010,90.

TU242.7

A

1673-260X(2013)09-0130-03

安徽省教育厅2012自然科学一般项目(KJ2012Z341)、安徽省教育厅2012青年计划资助(2012SQRL173)

猜你喜欢
高线铁轨纽约
我把纽约搬走了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铁轨之间:一战停战百年鉴
关于“三线交一”的思考
从“荒废铁轨”到“高空花园”纽约高线公园记行
纽约往事
涉及三角形高线、中线的欧拉不等式的加强
铁轨接口处为什么有缝
坚守『底线』与跃摸『高线』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