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02 09:03梁振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家庭

梁振聪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广东广州51052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梁振聪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广东广州510521)

目前,全国各高校采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虽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在认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化、主观化等工作倾向.所以,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量化认定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便于高校加强后期的动态跟踪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

1 各高校均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1.1 高校实施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要落实,首要任务——认定资助对象.在认定资助对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发放各项资助资金,真正起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大学梦想的目的.因此,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就是如何科学鉴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有效明确资助对象.

1.2 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基础——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近年来,虽然政府及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资助资金和需求量比较目前来看还是存在相当大的缺口.因此,各高校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放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区别其困难程度.进一步来看,大学生对真实、公平与正义等价值理念的理解与认知也受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工作结果的影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2.1 高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程序

各高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归纳来看,主要遵循以下工作流程:(1)发布资助信息.高校有关部门公开资助项目,向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填写,该表需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证明其所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属实.(2)提交资助申请.各班级成立认定工作小组,负责收集申请资助的学生提交的表格.(3)初步甄选.根据申请学生提交的表格及平时表现,班级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初步甄选,汇总后名单提交学院认定工作组进行复核.(4)复核名单.初步评议结果由学院认定工作组认真复核.复核过程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班级认定工作小组,汲取其意见后予以更正.(5)名单公示.学院认定工作组公示复核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学院认定工作组应及时予以调查.若经查证,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6)汇总审定.公示结束,学院上报名单至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汇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确定.

2.2 目前高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难以筹集其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群体.各高校目前鉴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与否,缺乏具体判断标准,基本源于学生自身定性描述,而且经济困难程度具有相对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也使得跨地域学生认定的困难.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2.2.1 缺乏具体、统一的认定量化标准

我国存在地区经济差异,高校学生源于不同地区,认定工作难以统一具体的经济困难判断量化标准.

2.2.2 家庭经济情况失真、甄别困难

虽然高校认定工作程序严谨,但大多数申请学生生源地不在学校所在区域,真实家庭经济情况无法实地调查,认定工作通常只能依据家庭情况调查表所述信息,存在一定的信息失真及漏洞,因此申请经济困难生的人数到了二、三年级会略有增加.

2.2.3 评议认定存在认为主观判断

出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护与尊重,班级认定评议工作大多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由各班全体学生选出部分同学组成评议小组,同学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互相了解,评议小组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民情民意,有利于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实际认定工作中往往是主观判断,这样申请人中性格外向、人缘好的学生会比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更易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2.4 缺少后期动态跟踪管理

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年一次,已经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无变化,不需要再次提交申请,但其中会有部分家庭经济好转的情况不被及时了解,这样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 本研究的视角

目前,全国各地区、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尚没有一个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定和标准,现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方法虽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在认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化、主观化等工作倾向.所以,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量化认定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后期的动态跟踪管理.

3.1 建立权重模式,定量分析

量化内容应包括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班级同学对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及平时的节俭程度的评定.首先,对家庭经济情况、学生评定做出科学的权重,如家庭经济情况占50%,学生评议占50%,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特点来分配这些指标的权重.

3.1.1 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一级指标为以下八项:(1)符合城镇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无固定工作者;(3)该家庭有两个或以上同时接受非义务教育者;(4)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需支付高额费用;(5)单亲家庭或家庭发生突发性人身事故及财产重大损失;(6)发生重大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的;(7)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8)其他情况.将贫困生的各项困难原因分为八个一级指标,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对每一个一级指标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不同的指标打不同的分值,按照申请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照评分指标逐一打分后累计,最后所有得分汇总排序,根据分值高低划分困难等级.

3.1.2 班级民主评议

平时学习、生活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存在较大区别.评价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消费是否合理,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应该比辅导员老师更具有发言权,他们一起上课、就餐、生活,更了解申请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日常消费.为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评定中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班级认定工作小组,综合考虑评价申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平时的节俭程度.为保证公平,申请人不参与.班级非申请的同学根据平时的观察,对申请学生做出在校生活情况的评价.具体如下:首先在班级成立评定小组,由班长、团支书和各宿舍长组成.评定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整个评定过程.系奖助贷工作小组负责监督.

在评定时,设定:R为班级非申请人总人数,K为家庭困难程度得分.困难程度得分K是根据该生的家庭状况及平时的节俭程度进行的打分.为保证公平,申请人不参与打分.班级非申请的同学根据平时的了解,客观的对每一名申请同学的经济困难程度进行打分,只要符合基本申请条件的同学最低为60分,最高100分,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越高,生活越节俭,得分越高.所有打分不得低于60分或高于100分,否则该非申请同学打分无效.如班级非申请的同学打分超过20%为无效打分时,该班评定无效,需重新组织评定.为进一步保证公平,在计算某一申请同学的得分时,去掉2个最高分、2个最低分后求平均分.每一申请同学的困难程度最后得分K=(K1+K2+K3+……KR-4)÷(R-4).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每位申请人的K值,然后按权重算出申请人最后得分,按得分高低划分各等级困难学生,确定名单.

3.2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高校当中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凡是虚报家庭经济状况者,一经查实,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在其诚信档案中作不良记录.同时,助学贷款及部分评奖评优工作应结合学生的信用记录.经核实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资助资格并追回资助资金.个别情节严重者,依据高校有关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3.3 建立有效地动态监管信息库

各高校在新生入学后会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次认定,据此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呈一个动态波动,因此每学期开学后视变化情况,再次进行认定,同时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形成一个动态跟踪及情况反馈机制,实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认定.其次,实施谁申请谁举证原则.按照各高校资助申请工作要求,申请学生提交申请的同时,必须提供各项真实有效地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该材料需加盖有关单位如当地民政、医院等公章,另外需要同时出具申请学生及监护人书面承诺书保证所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

3.4 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

如挑选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同学担任导师,义务对学业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一方面,有附带条件的回报式资助,可以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体现自我价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回到学习的主基调.还可使那些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的“假贫困生”自动退出,减少认定的难度,可谓一举多得.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

〔2〕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

〔4〕王春娟.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

〔5〕龙兴跃.大学“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与预防[J].中国西部科技,2006(11):6~7.

〔6〕陈伟,王洪洲,李文星.高校贫困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94.

〔7〕肖小琼,徐红.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12):109-110.

〔8〕危力秀,余永贵,郭艳,罗建国.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33-34.

〔9〕杨得利,熊志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7(5):32~33.

G640

A

1673-260X(2013)09-0209-02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