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译笔记教学的若干建议

2013-04-02 09:03张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记笔记译员口译

张伟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关于口译笔记教学的若干建议

张伟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口译笔记是口译活动中重要的一项技能.本文根据口译笔记的特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和实践体会,提出了教授口译笔记的一些具体建议.

口译;笔记;教学;建议

同所有专业技能一样,口译也遵循专能发展的普遍规律,需要传、帮、带,不仅需要人之知识的积累,更需要进行大量高强度的、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实践.口译培训应该以技能培训为主线.(柴明颎、张爱玲,178)交替传译需要培训的技能包括:口译短期记忆、口译笔记、口译笔记阅读、交替传译的理解原则、数字传译技巧、演说技巧等.(仲伟合,165)其中,口译笔记是辅助口译记忆的一项重要技能.

口译是一项艰苦而紧张的脑力劳动,这个“听与理解→记忆→表达”的过程是极其复杂而又极其短暂的.口译特别强调即时性,它依赖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在口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短时记忆的遗忘规律使笔记成为必需,特别是在处理大段信息时.虽然译员经过记忆练习后信息感知和保持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高,但是,译员对信息的感知、加工、贮存能力再强也有一定限度,因此,为了保障口译信息的准确、完整,笔记的使用在所难免.(鲍刚,175)鲍晓英(2006)及钟钰(2002)等人众多的研究已证实了口译笔记训练的重要性.

但是,笔者发现,在许多大学的口译教学中,交传笔记(即通常所说口译笔记,以下称口译笔记)的技能训练往往被忽略,在已有论著中,也少有谈及口译笔记教学的具体做法.

1 口译笔记的基本特点

交传笔记具有个性化、暂存性质.笔记是记忆内容的载体,但不是信息的文字化.笔记的作用在于,在记录是帮助译员集中精力、在使用时为其做提示.(刘和平,89)由此可知,笔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一种“记忆工具”.以下者根据口译笔记的特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和实践体会,提出了教授口译笔记的一些具体建议.

2 口译笔记训练的具体建议

以下是一些论著中提到的笔记教学的具体建议,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和实践,总结并阐述如下:

一、为强调口译“记忆工具”的特点,一般来说,对于初学口译的学员,可以先进行记忆训练,不管是单语复述还是口译训练,材料可以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在材料较短、较容易时,要求学员不记笔记.(陈翔,36-40)过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已有深刻的认识,即人脑的记忆应占主导地位时,随着材料变得稍长或稍难,再开始记笔记.也就是说,当学员学会透过原语的词句抓住原语所传递的信息,并学会对信息的快速分析、整理和记忆时,就可以学习口译笔记了.(柴明颎,50)

一、帮助学员建立一套可行的笔记系统,学会运用常用词的口译笔记速写.(仲伟合,165)可以分专题练习,如专门进行经济领域的笔记记忆.在经济领域,常出现数字以及数字的变化,这时可提醒学员“上升”、“下降”、“急剧下降”、“波动”等分别可用“↗”、“↘”、“↘↘”和“﹋”来表示,“经济”可用“eco”、“E”、“e”、“$”等表示,“商业”、“business”可用“bz”,“财政”可用“fz”,“农业”可用“ag”或“农”,等等.鼓励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并重复练习.

二、启动被动记忆的成分.(刘和平,95)在不记笔记的情况下,让某一学员口译一段话(如叙事性的讲话),教师作为“台词”提醒者,帮助回忆讲话细节,或让其他学员在其遇到思维“短路”时提醒.教师提醒的内容要有逻辑性,如学员在翻译在叙事性讲话时,当其一时忘记怎么翻译某个词,或遇到不会的词,教师可以问诸如“做了什么”“是否做了某事”,使学员回忆起事件的发生经过.事实上,正是这些阻碍学员记忆整个过程的词或词组等,才是笔记该记的内容.通过类似的练习让学员明白什么该记录,什么该使用记忆,什么时候可以借助笔记回忆听懂的内容.

三、记笔记与不记笔记的表达.(同上)进入笔记训练后,为保证技能的掌握,还可以采用记笔记、但表达时让学员放弃笔记的方法,“强迫”其尽量用脑记,而非依赖笔记.同时,在笔记训练开始后,仍定期进行记忆训练时的无笔记练习,以巩固听信息、记意义的训练成果,让笔记真正成为记忆的辅助.

四、使用译入语记录.(同上)让学员用译入语记录,可以训练学员在口译过程中更深的体会“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笔者建议这样的练习不宜过多,因为口译笔记应记译入语还是译出语,完全取决于译员的习惯.

五、教师演示与评论.在2007年暑期《中国翻译》编辑部主办的口译学习班上,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的施晓菁教授以及中国外交部的译员费胜潮先生都运用了这种方法.笔者也在自身的教学中运用了口译笔记的演示和评论活动,均有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此种方法应在教学的中后期经常使用.具体的做法是:适当时候邀请一到两个学员将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或到台前进行记忆或口译训练,在黑板上进行笔记.在学员复述或翻译后,请他(她)说明原因,解释记笔记时的想法;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分析原因,及时纠正错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笔记抄在黑板上,或直接用黑板演示笔记,与学员比较,说明理由,进一步明确方法.同时,也鼓励学员在课外经常进行笔记的比较与分析.

例如,在学员刚刚接触笔记时,笔者曾让两名学员复述下面一段话(笔记写在黑板上):“泰山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完美的融合为一体,山上有不计其数的奇石、清瀑、古松、石桥、庙宇、亭阁、古塔、殿堂.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尤其是历代文人雅士书法家所留下的时刻碑文,令游客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两位学员同时在黑板上做笔记.

教师先让学员一和学员二分别参考各自的笔记复述原话,然后分别对两人的笔记进行评点.以下是学员根据笔记做作的复述.

学员一的复述是(经整理):“泰山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合为一体,山上有很多奇山、瀑布、石桥、庙宇、塔和殿堂,名胜古迹很多,书法家留下了很多石刻碑文,感到目不暇接,感叹不止.”

学员二的复述是(经整理):“泰山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融为一体,山上有无数奇石、古松、石桥、清瀑、庙、亭阁、古塔和殿堂,历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石刻碑文,使人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在学员解释自己笔记后,教师带领全班对两人的笔记进行了评点.首先,对于刚刚接触口译笔记的学员,能够基本进行纵向记录,笔记呈递进式缩进,并以此体现逻辑结构,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员一在记录“山上有不计其数的奇石、清瀑、古松、石桥、庙宇、亭阁、古塔、殿堂”时,因为内容很多,而记录时不够简洁,因此信息有所遗漏.同时,“尤其是历代文人雅士书法家所留下的时刻碑文”与“游客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之间的联系也没有表达出来,如果能像译员二那样,用箭头标出,那么就可以明白,是“碑文”使“游客”或“人们”目不暇接,而不是“书法家”感到目不暇接.

相比之下,译员二能更多地用线条、箭头等表示逻辑层次,再加上有的文字记录更简洁,因此复述也就更全面.例如,“自”(自然景观)与“文”(文化景观)用线条标出,两个字成纵向平行分布,说明两者为并列关系.在记录名词时,灵活的运用了拼音,避免了汉字的许多笔画,为听和理解争取了时间.

最后,评点完学员的笔记后,教师再亲自示范此内容的笔记.

教师在复述后,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了解释,旨在让学员明白:要纵向记录,通过缩进和线条体现逻辑层次,尤其要多用线条.同时,要做有心人,不断积累适合于自己缩略方式.在教师笔记中,所有“山上有”的内容都纵向排开,更适合快速解读.将“石”、“碑”处与“游客”之间用箭头连接,表明是“石刻碑文”使游客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最后,要多动脑筋,常常积累缩略形式.如,“NB”是女性熟悉的化妆品牌“自然美”的缩写,在此理解为“自然景观”是很自然的.“!”表示“叹为观止”也是容易理解的.而“X No.”意为“数不胜数”.“esp”表示“尤其是”,这当然是平时积累的结果.

在数次这样的笔记学习课堂后,教师感到学员的口译笔记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学生获得了交流习得的机会,另一方面,学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较、竞争的气氛,更激发了兴趣.

以上介绍部分口译笔记训练方法,教师可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反映对各种方法的使用频度进行调整,除了训练初期要进行不记笔记的记忆训练,以使学员明确笔记的根本特点外,后期训练的各种方法可灵活进行,并不时将不记笔记的记忆训练穿插进来.同时提醒学员,要想掌握熟练的口译笔记技能,需要不断摸索,更重要的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

3 结束语

以上是总结已有著作及多位著名口译教学者做法,并结合作者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有的训练方法虽然还没有理论的支撑,但却有实践经验的支持.需进一步研究具体方法的理论支持,同时探索更多可操作的好方法.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75.

〔2〕鲍晓英.口译标准“信”的实现—记忆心理学在口译中的应用.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柴明颎.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03-4-7.

〔3〕柴明颎.口译与口译教学.中国翻译,2007(1):50.

〔4〕柴明颎,张爱玲.论口译专能的开发与培养.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柴明颎.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78.

〔5〕陈翔.交传技能训练的五大模块.上海翻译,2005(5):36-40.

〔6〕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89.

〔7〕刘和平.口译的技能意识与口译教学.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蔡小红.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 92.

〔8〕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蔡小红.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 165.

〔9〕钟钰.做笔记对英译汉连传口译质量的影响.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蔡小红.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430.

H319

A

1673-260X(2013)09-0248-02

猜你喜欢
记笔记译员口译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with an Ayurvedic drug as cofactor:A case report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用手写记笔记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害怕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