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白粉病及其防治技术

2013-04-02 15:24吴仁锋杨绍丽
长江蔬菜 2013年21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瓜类白粉病

吴仁锋 杨绍丽

瓜类白粉病及其防治技术

吴仁锋 杨绍丽

特约栏目主持:吴仁锋

男,高级农艺师,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农业部杀菌剂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白粉病是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在各种露地和设施栽培的瓜类上普遍发生,在黄瓜、瓠瓜、甜瓜、西葫芦、南瓜等作物上最为常见。该病一旦发生,短期内便可迅速蔓延,给瓜类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1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后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像撒了一层面粉。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叶片,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叶片枯黄、植株早衰,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发生条件

白粉病是由子囊真菌引起的,以子囊壳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或直接在寄主体内吸食营养,以菌丝体在温室大棚的瓜株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释放子囊孢子或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空气湿度大,温度20~25℃,最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肥水不畅,光照不好,管理不当,通风不良,植株徒长,天气闷热时病势发展快。

3 防治方法

白粉病的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白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3.2 加强栽培管理

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控制温湿度,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防止徒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深埋或烧毁。

3.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施药时注意喷雾质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力求均匀周到,施药间隔期7~10天,连续用药3次左右。可供使用的药剂有: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3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30%醚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0%唑胺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20%乙醚酚悬浮剂600倍液等,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在生产中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

吴仁锋,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杨绍丽,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013-07-23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瓜类白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蔓枯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