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的EAP模式构建

2013-04-02 15:4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辅导心理健康

秦 莉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08万人增加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1].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这意味着起码在量上,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加之存在供求上结构性的矛盾、毕业生就业观念与现实需求的不同步等问题,很多大学生从一入校就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特征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中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较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焦虑

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升学与就业、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地域与职业、待遇与发展等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存在各种心理冲突.他们既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既希望理想的工作正是自己所喜欢的,又担心自己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择业目标的多元化,职业选择自由度的扩大,反而使得他们焦虑不安,表现出行为上的迷茫无助和无所适从.

1.2 自卑或自负

有些大学生过低地评价自己,在求职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这种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以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2]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屡次碰壁之后,往往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灵扭曲以及失望、沮丧和脆弱等不良心理.而有些大学生由于就读于重点院校,就学于热门专业,或者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高人一等,产生强烈的自负心理,表现为职业取向太高,行为上往往自命不凡.这都反映出一些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评价不够客观.

1.3 依赖

在面临求职择业时,有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由于心理未“断乳”,一些毕业生潜意识里存在“找工作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天然“使命”,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等”、“靠”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临多重选择时茫然无措.还有的大学生是不愿承担职业决策责任,具有择业责任逃避倾向.

1.4 从众

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有部分大学生没有职业目标,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打算从事什么职业以及如何使自己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等一无所知,因此在求职时不顾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盲目跟随别人扎堆所谓“热门岗位”.我们经常可以在招聘会上看到:一个专业、一个班的学生都只盯着两、三家用人单位,大行投简历的“车轮大战”,而对用人单位所提的“求职原因”、“目标职位”、“职业发展意愿”等问题张口结舌,此即求职盲目性的真实演绎.

2 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EAP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2.1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方式的不足

总体上看,目前高校还欠缺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的应对措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管理基本体现在大学生个人层面,其就业心理压力的纾解和调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从对压力的认知层面来说,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和评估.他们往往认为存在就业压力是很正常的,甚至“大家都一样、无所谓”,但是当就业心理压力超出自身承受的限度而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时候,他们又会认为这是心理疾病,害怕被同学和老师知晓,而不愿去主动地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更不会采取预防性的压力管理措施.

其次,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心理压力是自己所必须面对的,仅是个人层面的.因此,往往仅从自身角度考虑解决办法,没有意识到组织层面进行压力管理的优势,没有寻求必要的外界援助,导致各类问题的发生.

2.2 高校引入就业压力管理EAP模式的优势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可译为“心理援助项目”.它由应用心理学专家队伍深入单位,根据单位具体情况,为管理者、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咨询与辅导服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其个人生活品质并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目标.[3]其实施流程一般包括问卷及访谈、宣传、培训、服务、效果评估等.

大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高校发展的主体.而目前大学生所处的就业压力困境,使高校有必要也有义务承担起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的重任.EAP模式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且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EAP模式是一种长期的、系统的模式,它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的一项长效机制.它在对大学生心理进行科学专业的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为高校提供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的评估诊断报告,使其决策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其次,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授课+咨询”就业心理压力管理方式的弊端.EAP模式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如何管理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压力,还在于通过积极广泛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就业心理压力的认知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并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再次,高校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远胜于其他组织,导入实施EAP模式更能使广大学生接受.最后,高校还有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和场地、设施,这为EAP模式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的EAP架构

3.1 就业压力评估与诊断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就业压力状况进行科学专业的评估与诊断,是EAP工作的前提与准备,此项工作需要专业人员采用专业方法操作.例如,可以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卷等测评工具,来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尤其是就业心理压力状况及压力源,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档案.

3.2 就业压力认知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4]因此,认知引导在大学生的压力管理中非常重要.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站、BBS、学校微博、QQ群、校报、健康讲座、健康手册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主要内容应包括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知就业心理压力、了解就业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以及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等,以提高大学生的压力认知水平.其次,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设诸如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压力管理》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宣传和普及压力管理及心理健康知识.再次,通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识课等相关课程中增设压力应对管理、挫折应对、情绪调控、健康心态、自我成长等一系列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自我,掌握基本方式方法,消除或减少心理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首先,丰富和拓展压力管理途径.改变传统的“授课+咨询”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如团体心理辅导、网络心理咨询、咨询热线、个人咨询、心理微博等,使学生能够及时、快捷地获得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其次,重点关注预防.心理辅导尤其是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学生压力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一年级的新生主要面临的是适应性压力,所以重点应放在适应教育上,可以开展以“压力认知与管理”、“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涯设计”、“认识自我”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增大,面临考研、就业的选择,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人际交往困扰,所以重点应放在学习、选择和人际交往指导上.如,可以开展以“情绪管理”、“职业认知”、“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指导”、“学习自我效能”、“时间管理”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四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择业心理压力,因此可以开展以“就业压力调节”、“挫折应对”、“积极心态”、“团队合作”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

3.4 构建就业压力支持体系

压力管理的根本在于管理压力源.首先,高校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只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择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努力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第三,可以借鉴国外的放松室、宣泄吧、音乐治疗室等成功经验,设立适合大学生放松心情、宣泄压力的场所,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第四,落实“人本”理念,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尤其是在面临就业时,有关领导和老师要主动深入到毕业生中,了解其求职、实习、论文等相关状况及遇到的困难和需求,适时提供咨询、开展帮扶,引导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竞争.

〔1〕吕诺.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5/07/content_1455229.htm.

〔2〕李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缓解途径浅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0.

〔3〕王继文.EAP:让员工拥有健康的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66-67.

〔4〕邓晓红,严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4.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