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研究

2013-04-06 07:20段湘怀
关键词:外国文学任课教师信息时代

段湘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娄底 417000)

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研究

段湘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娄底 417000)

信息时代全面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认知,广大外国文学教学者应该明确定位信息时代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感受到外国文学对于人的生命的指引,形成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求全责备,任课教师要有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权力;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信息时代;外国文学;创新教学

信息时代凭借其海量信息高速传播的特点对高校教学无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笔者曾专门撰文《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认知的消极影响》,认为这种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导致学生认知的功利化、庸俗化和自我中心化。那么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笔者认为:广大外国文学教学者应该明确外国文学相对于中国文学在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呈现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思考外国文学教学不同于中国文学课程的独特的目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有效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接下来笔者将从信息时代外国文学的创新教学目标和创新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

一 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目标

学生认知的功利化、庸俗化和自我中心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变得极度重视现实功利价值、忽视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对人生、人性、人的尊严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典型的表现就是不爱读书,不爱思考。再加上外国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更加注重人生、人性的探求,表现得比较晦涩;在艺术特点上各种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尤其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更让其显得扑朔迷离;在呈现方式上,外国文学的典型特点就是“长”,绝大多数经典之作往往是以大部头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并且文化差异也很明显,学生理解存在相当难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即使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却依然不愿意去读作品。笔者进行的一次关于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上外国文学课之前,读过外国文学作品的同学占70.91%,没有读过的占到了29.09%;而且在这已读过外国文学作品的70.91%的同学中,经常阅读的只占12.82%,偶尔阅读的占到了69.23%,还有17.95%的同学选择了“很少阅读”。面对浩如烟海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量可想而知。针对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我们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主要是要实现以下两大目标:

首先是通过阅读、欣赏经典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学对于人的生命的指引。

文学教学的一个必备前提就是学生要熟悉作品,外国文学也不例外。但事实上却是我们奉为经典的作品学生却基本没有读过。在笔者进行的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现状的调查中,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外国文学作品是《简爱》和《飘》,但也都只占到14.55%,而且这两部作品在传统文学史中都不是重点。有学者指出:“在这样一个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大多是在多种电子媒介引导下接受文学的。他们缺乏自主文学阅读与思考的机会,他们进行文学阅读也不再是朝向诗意启蒙的高标准,而是转向大众娱乐的低标准。即以提高为主转向以娱乐为主,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不再是以启发为主而是以通俗为主。”[1]117这样的现状告诉我们,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外国文学对于人的生命的指引,从而能够自觉地去阅读作品。

目前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由于受教育体制的束缚,教学观念基本落后,任教者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外国文学知识,提高作品鉴赏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这样的目标定位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明确的学科针对性。杨林柯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的眼里要有生命,要有人,不能只有‘教育’。”[2]141“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此而言,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影响别人的大脑和心灵”。[2]152其实,外国文学跟中国文学相比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更加注重人生、人性的拷问。无论是太阳神阿波罗神殿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哈姆莱特的“活着还是死去”、浮士德的两难选择,还是阿基琉斯的脚踵、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无不围绕着人、人生、人性的主题。不论时间有多久远,这些追问依然激荡人心。而这些追问对目前学生认知所出现的功利化、庸俗化、自我中心化倾向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所以,外国文学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生、生命、审美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优秀的作家作品的了解感受到外国文学对于人的生命的引领,认识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丰富而完整的人类生命。

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一种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的认知之所以会出现功利化、庸俗化和自我中心化的倾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面对海量信息缺乏批判、辨别的能力。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学生虽在中学就已接触,并且准确记住了这一“主义”的内涵,但可叹的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即算是到了大学也依然缺乏自主“拿来”的素质。正如杨林柯老师所说:“我们在应试选拔教育的同时,几乎没怎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审美教育,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搞训练,学校成了训练集中营。由于教育本质的缺失,导致应试性的功利人格遍布校园,生命里面空空如也。一些学生不会正常地思考问题,缺少常识,大脑简单,思维模糊,感情细腻,精神脆弱,缺乏责任感……”[2]147所以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就应该成为我们大学教育的核心要义。而关于这一点,外国文学无疑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为一部外国文学史就是一部包含着独立、自由、批判精神的历史。从阿基琉斯的脚踵到《俄瑞斯特斯》所体现的“对”与“对”的矛盾,到中世纪但丁思想艺术的二重性,到著名的哈姆莱特命题,到古典主义的带着镣铐跳舞,到启蒙作家们的哲学思辨,到十九世纪金钱社会的集体博弈,再到二十世纪对人的异化变形的思考,无一不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与相对更加注重阶级矛盾的中国文学相比,外国文学课程在这一点上更加责无旁贷。

二 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外国文学的教学目标既已明确,那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呢?目前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都有形式差不多,内容也大同小异的教学大纲。从古代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每一时期的教学内容:如哪些是识记的内容,哪些是理解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至于哪一个内容讲几个课时都有详细的规定。一年又一年,学生变了,而我们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却很少变化。从笔者十多年前学习外国文学时用的教材是南开大学的版本,而现在这本教材依然通行就可看出来(这本教材虽几经修订,但依然大同小异)。教学内容不变,教学形式自然难以更新。时代进步日新月异,可我们的教学内容却十几年如一日,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地教好学生吗?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外国文学的阅读吗?能够感受到外国文学对人的生命的指引吗?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吗?不可能的!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1.教学内容不求全责备,任课教师要有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权力。

外国文学课程在时间上是跨越古今,包含了从古代到二十世纪几千年的文学;在空间上是指除了中国之外的各国作家作品的总和,还包括了文学史的许多知识。并且它还和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真正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一位专业的外国文学教师,无论如何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也无法精通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而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年轻教师则更不用说。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学内容到底该如何选择?现在通行的教学内容安排一般是按时期讲解,在各个时期再选择性按国别介绍代表性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重点作家重点介绍,次要点的作家则简单介绍甚至简单概述,并且这些都有严格的学时限制。这就有一个问题:许多作家作品是任课教师本人也不一定熟悉的,但按照教学大纲他必须介绍,甚至必须详细介绍。这就导致一个很尴尬的现象:很多时候很多教师所介绍的内容其实是他自己也并不是很熟悉的对象。而他了解的、有经验的东西他不一定有充足的时间拿去和学生分享。这样的教学肯定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任教者的水平,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教学内容不能求全责备,任课教师要有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权力。因为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并不是要学生去记住一些具体的细微的文学知识,虽然这些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这一类知识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事实证明,在信息时代,任课教师在文学史的讲解上只要给学生点明一条线索,学生完全可以凭借教材、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资料文献等进行自学,轻松有效地掌握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一些优秀的作家作品的接触,认识到文学对人的生命的引领,认识到一颗灵动、丰富的心灵的美好,一股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的可贵,一种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才是我们外国文学教学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不同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作家作品的讲解去实现,所谓殊途同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讲到我们现在高校通行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其实就是按时期按国别选择讲解,既然是选择,其实就涉及了一个选择标准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作家我就一定要重点介绍,我选择另外一个作家为什么不行?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教材基本上都选择介绍塞万提斯,但拉伯雷为什么不行呢?其实,不同的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阅读经验、生活体会、审美趣味,喜欢的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也往往不一样。如果任课教师有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的权利,那么他就有机会把自己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深有体会的内容跟学生分享,并且因为有了足够的时间保证,他还能自由选择有效的分享方式。只有这样,授课才会生动、有吸引力,教学效果才能显著。

“思想只有经常保持自由的状态,才能具有勃勃的生机。”[2]154当我们的教学者面对教学枯燥无聊的指责的时候,连教学内容选择权利都没有的他们能占取主动的底线在哪里?

2.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果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了自主权的话,那么其教学方法也就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了。笔者根据自身这几年的外国文学教学经历,觉得以下这样一些课堂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①组建学习小组,分工合作。

外国文学内容庞杂、繁复,许多内容教师没时间也没必要在课堂上介绍。如一些任课教师不打算重点介绍的作家的生平、创作概况之类的内容,甚至一些任课教师只熟悉作品但对作家生平并不熟悉的作家,都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来完成。任课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按教师要求搜集整理材料,最后选择准备最好的一组做代表,在课堂上为大家做介绍,并以平时成绩的形式进行适当的表扬奖励。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精心设计主题讨论。

教师可以就某一作品精心设计几个问题,问题应该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作品,在规定时间内自由讨论。这样的形式主要是告诉学生倾听、思考、表达的技巧和重要性,既督促学生阅读了作品,又有利于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③举办专题讲座,发挥师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师资情况,在教学内容中选择一到两个比较有趣有意义的话题举办专题讲座。任课教师可以邀请本校相关领域的资深教师围绕选题做讲座,讲座后留下师生互动的时间。不同教师出现在同一门课程中,既可以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调动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师资优势,因为毕竟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研究优势,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

④进行优美诗歌、经典对白朗诵,戏剧表演,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人独霸课堂,滔滔不绝,不顾学生感受。在笔者进行的关于大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现状的调查中,数据显示有高达44.71%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愿意听课的主要原因是老师一个人讲,单调、无聊。因为真正阅读过我们奉为经典的作品的同学并不多,如果缺乏有效的互动的话,是没法让这些生活在读图时代的孩子们提起兴趣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优美的诗歌、经典的对白等让学生朗诵,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中的经典对白。此外,经典戏剧表演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如《伪君子》《悭吝人》《娜拉》等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剧本。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有助于加深理解,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心理需求。

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其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什么我们听不到、也不想听学生的声音吗?因为我们从来只把学生看做是‘教育对象’,而忽略了、甚至不承认学生也是有自己思想的独立的人。”[3]91事实上,学生是独立的有自己想法的行为个体,教学者不能主观臆断,自恃为师的身份,只顾自身所想,沉醉于自己自言自语的课堂;而应精心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表达意见看法、展现自我的机会,多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群体在认知上体现出的功利化、庸俗化、自我中心化已非常明显,面对这样的接受群体,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只有准确定位自身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有效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1]虞晓伟.外国文学教学改革探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2(12):116-119.

[2]华商网—华商报.中学老师写“万言书”希望教育不要沉沦下去[A].钱理群.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192.

[3]钱理群.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192.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InnovativeTeachingofForeignLiteratureattheInformationAge

Duan Xianghuai

(Chinese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Hu’nan 417000,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tion is influenced greatly by the information age ,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know tha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 It is defined a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foreign literature and making them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thinker and to be a man of critical spirit. They should explor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of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is basi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deal with the teaching affairs and to choose th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should be rich and diverse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als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s.

information age; foreign literature; innovative teaching

段湘怀,讲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与女性文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创新教学研究”(RKJGZ1110)。

1672-6758(2013)08-0011-3

G642.0

A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任课教师信息时代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信息时代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