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省酿造原粮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13-04-07 10:37白文斌景小兰董良利王伟仁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原粮酿造酿酒

白文斌,景小兰,董良利,王伟仁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技术推广处,山西太原030006)

酿造原粮的品质提升和稳定供应是保证酿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山西省作为传统酿造业大省,商品高粱的90%以上作为酿酒和酿醋原料[1]。当前,全省传统酿造业正处于战略扩张阶段,名酒和名醋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但目前山西省名酒、名醋的生产总量还比较小[3],酿造原粮生产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做强、做大酿造原粮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4],增强山西酿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全面提升酿造原粮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传统酿造业发展“醋八条”和“酒九条”的相关要求,提出发展构想,并针对性研究如何安排工作重点、配套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全省酿造原粮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酿造原粮生产发展构想

1.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速酿造原粮产业化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抓手,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优化酿造原粮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转变酿造原粮的生产组织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现代酿造原粮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升酿造原粮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酿造原粮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从而提升山西省传统酿造业在国内外的市场地位。

1.2 发展目标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酿造原粮产业[5],强化酿造原粮新品种的选育和配套高产优质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高粱的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种植,稳步扩大基地规模,积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酿造原粮产业打造成山西省农业调产中的新支撑。

到2017年,酿造原粮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酿造原粮主推品种鉴选至8个,建设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吕梁山地和上党盆地4个规模相对集中的块状或带状优势产业带区;建成酿造原粮标准化基地6.7万hm2,打造1~2个在国内外公认的酿造原粮龙头企业旗舰,建立5~10个666.7 hm2酿造原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2~3个知名酿造原粮品牌,酿造原粮年产值达10亿元,农民人均种植酿造原粮年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逐步实现山西省酿造原粮产业的战略地位转变。

2 工作重点

2.1 鉴选酿造原粮品种,选育机械化作业品种

按照“摸清基础、分类鉴选、专营销售、更新品种”的要求,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收集整理全省目前农业生产中的酿造原粮种植主推品种。根据全省高粱种植早熟区、中晚熟区进行分区鉴选,确定主栽酿造品种[6],并同步开展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同时,高粱酿酒业是高粱产业中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7]。

根据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品质需求,由汾酒集团牵头组织开展品种专用酿造性的试验,以确定不同风味名酒的适宜酿造原粮品种和酿造原粮新品种的选育指标,并支持其获得优良品种的专营权。鼓励山西全省酿造原粮生产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开展适宜机械化生产酿造高粱品种选育指标体系制定[8]和配套高产优质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9]。积极构建“酿酒企业+科技院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联盟,支持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汾酒集团联合申报国家高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2 生产安全酿造原粮,全力建设四大片区

按照“发挥优势、组织有序、集中连片、安全高效”的要求,以山西全省现有酿造原粮种植区域为基础,围绕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强力推进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吕梁山地和上党盆地四大酿酒原粮片区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建设5~10个666.7 hm2规模化、标准化、绿色、有机认证的优势酿酒原粮生产基地。

2.3 打造龙头企业旗舰,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

扶持酿酒原粮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特别是以大型酿酒企业为依托成立的原粮基地建设公司。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四大片区发展酿酒原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种植规模最少为666.7 hm2)。支持鼓励酿酒原粮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购买、租用、流转的形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10];建立“公司自主管理”、“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公司+政府+农户”等形式多样的基地自建和共建模式;建立和完善酿酒原粮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稳定酿酒原粮产、供、需的关系。

2.4 实施名优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原粮竞争力

注重实施酿酒原粮品牌战略,围绕“专粮专酿”目标,培育2~3个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品牌酿酒原粮,并努力培育成山西省、中国著名商标,促进品牌酿酒原粮的产业化。推动四大片区酿酒原粮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11],积极申请基地认证,并加强对酿酒原粮质量安全检测[12],建立从田地到产品的完整监测溯源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对获得“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和“省、市名优产品”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3 扶持政策

3.1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狠抓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财政厅等涉农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谋划酿酒原粮基地建设、酿酒原粮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和提升酿造品质技术等相关基建和科研项目,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支持酿酒原粮产业发展。按照渠道不变的原则,整合支农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学技术经费等项目资金[13],重点用于扶持酿酒原粮产业化经营,集中扶持酿酒原粮666.7 hm2标准化基地、酿酒原粮专粮专酿加工项目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

3.2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通过设立5个年度连续专项扶持资金的方式,解决酿酒原粮产业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所需要资金问题。连续5 a由省财政厅安排年度酿酒原粮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6 000万元,主要用于龙头企业新建、技改、扩建等固定资产的贴息以及酿酒原粮产业化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种子购置补贴、农机具补贴、基地农田培肥补贴、原粮收购价补贴、农民技术培训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扶持。

3.3 落实税收减免政策

落实好国家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税收扶持政策,并根据山西省酿酒原粮产业化实际,制定出对酿酒原粮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所得税征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酿酒原粮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发、666.7 hm2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按有关规定给予税收免征或优惠。

3.4 创新信贷支农机制

山西省内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涉农银行,要增加扶持酿酒原粮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综合授信额度[14],在信贷规模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扶持,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贴息或免息贷款,特别是在规模化流转土地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切实解决酿酒原粮666.7 hm2连片基地建设中存在购地、租地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3.5 政府协调土地流转

由地方政府协助酿酒原粮企业或合作社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加强管理和服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5],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实现酿酒原粮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专用化。

3.6 优先安排项目用地

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对酿酒原粮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经营所需的建设用地,要在省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内予以优先安排、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对从事酿酒原粮种植和流通临时性用地,不涉及建成永久性建筑的用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参照临时用地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3.7 部门联动支农惠农

市、县各职能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为配套[16],积极扶持酿酒原粮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力供应部门要大力支持酿酒原粮生产基地建设,凡涉农产业用电应按农业生产用电对待,享受农业用电电价。水利部门要加大酿酒原粮生产基地的配套水利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自身职能特点,全力支持酿酒原粮产业化发展。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对酿酒原粮产业化工作的总体规划与督导,强力推进酿酒原粮产业化项目建设进程。全省涉农部门要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在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扶持政策制定发布、多方利益关系协调、规范市场有序竞争等方面搞好协调联动,形成推进酿酒原粮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支持和促进全省酿酒原粮产业化发展。

4.2 及时督导,狠抓落实

按照酿酒原粮四大片区发展目标,由基地所在市县政府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实际,合理督导安排酿酒原粮基地建设项目,按“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合理做好市域、县域内酿酒原粮基地建设中长期规划,组成由农业副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分步实施,狠抓落实,达到基地集中连片、管理标准一致、收购价格稳定,力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4.3 广泛宣传,严格考核

要把酿酒原粮产业化建设作为振兴山西省传统酿酒业的重要抓手,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尤其要重视对龙头企业典型、合作社领路人、种粮大户标兵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同时,项目实施执行月分析、季调度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日常督导检查,严格年终考核,对被评为酿酒原粮产业化建设先进单位的予以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强力推进酿酒原粮产业化建设进程。

[1]孙美红,柳青山,白文斌,等.发展酿造高粱,推进名酒名醋产业升级[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97-999.

[2]白文斌,张福跃,焦晓燕,等.中国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定位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107-110.

[3]畅红周,郝登明,孟治军.山西省酿造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山西农经,2012(5):44-48.

[4]严福忠,成慧娟,马尚耀,等.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基本目标与设想[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91,101.

[5]马尚耀,严福忠,成慧娟.高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6):8-9.

[6]马尚耀,孟繁盛,王蕴玉,等.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群体遗传参数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2):7-9.

[7]卢庆善,丁国祥,邹剑秋,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二论高粱酿酒业的发展[J].杂粮作物,2009,29(3):174-177.

[8]卢峰,吕香玲.高粱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8,23(增刊):149-152.

[9]杜江洪,张立媛,王显瑞,等.赤峰地区旱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02.

[10]白乙拉图,塔娜,包春光,等.通辽地区发展高粱产业前景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17.

[11]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等.黑龙江省高粱产业技术需求[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38-39.

[12]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07-309,356.

[13]石莎,李晋陵,申潞玲,等.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8):896-898,916.

[14]李杰林,侯履谦,李有华,等.小杂粮是山西“两区”开发的优势产业[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3-7.

[15]徐娥,周瑞东,韩文清.巴彦淖尔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现状及改进建议[J].华北农学报,2007,22(专辑):138-140.

[16]蔡碧凡.浙江休闲农业3类典型经营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311-316.

猜你喜欢
原粮酿造酿酒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2019年6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19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19年2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黄昏十月末
湖北省4月中旬粮油监测价格
酿酒忘米
山西老陈醋酿造技艺
2014年《中国酿造》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