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蒜灸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验案

2013-04-07 11:14许艳琴尚秀葵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施灸脓液红肿

许艳琴,尚秀葵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患者,29岁。乳房肿痛1星期伴发热1 d。患者适值哺乳期,于1星期前出现左侧乳房硬结,继之红肿疼痛,曾进行乳房按摩治疗 6次,无明显疗效,且红肿疼痛加剧,并伴有发热1 d,体温39℃。经人介绍,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见左乳内上象限有一约3 cm×4 cm片状红肿结块,皮肤光亮,皮温升高,触痛,略有波动感,乳头皲裂,用手挤压有少量脓液溢出,色微黄,无腥臭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乳痈,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治拟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以隔蒜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隔蒜灸施灸病灶处。针刺取阿是穴、中脘、膻中、内关、丰隆、三阴交。取独头大蒜切片,厚度3~5 mm,当中刺数个小孔,置于病灶处,上面放置直径10 mm、高10 mm的艾炷点燃施灸,患者感局部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在其下垫一片蒜继续施灸,灸至蒜片发黄卷曲为佳,灸3壮。阿是穴沿乳腺管走行针刺;膻中穴向左右方向平刺;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深度视患者胖瘦而定,以刺到得气层面为度。留针30 min,隔15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经治1次,病灶局部皮肤发皱,皮温正常。继续针灸 2次,局部破溃,脓液自行流出,量多,色微黄,无臭味,夹有少量白色乳汁。此后施灸2次,脓液逐渐减少,混有血水。第 6次施灸时,脓液全部流出,创面淡红,有少量无色透明的渗出液。因创面暴露,局部有渗液,蒜汁浸渍会产生疼痛,故此后改用温和灸继续施灸局部,每次灸45 min。灸至第8次时,创面缩小,新生粉色肉芽组织,渗出液渐少。继续施灸2次,破溃口结痂,色黑,无触痛。此后患者在家继续灸治,灸2次,结痂脱落,局部皮肤淡红;继续施灸3次,皮肤恢复正常。从破溃脓出至创面结痂愈合,共施灸14次。

按 乳痈一证,治疗宜早不宜迟。从临证中观察,应在酿脓期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病痛,缩短疗程。隔蒜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健胃等作用,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沿袭古代,现代治疗范围有所扩大,适用于外科痈疮肿疖、腹中积块、肺痨、瘰疠等疾病的治疗。本案采用隔蒜灸治疗,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托毒外出、收敛破溃口的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让患者在家庭中操作,简便易行,不留瘢痕,无创伤,值得运用。

猜你喜欢
施灸脓液红肿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中暑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