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体会

2013-04-07 16:40陈元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泻下郫县补骨脂

陈元品

(四川省郫县振华医院,四川 郫县 611731)

大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体会

陈元品

(四川省郫县振华医院,四川 郫县 611731)

大黄附子细辛汤为《金匱要略》方,由大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通破结之功。主治寒实结聚,肋下偏痛,恶寒肢冷,脉沉弦而紧或寒积便秘。笔者临床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现报道于下。

1 慢性肠炎

谢某,男,67岁,2010年11月9日初诊。反复腹泻3年,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佳,曾经市、省人民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面色萎黄,大便每日3~4次,便稀不成形,大便解时不爽,有未尽之意,无黏液脓血便,左下腹疼痛,饮食尚可,舌淡苔薄白,脉微弦有力。腹部扪诊左下腹有压痛,但无反跳痛。3年前食火锅时饮用冰冻饮料后腹痛腹泻,虽经治疗腹痛腹泻好转,但经常左下腹疼痛,腹痛即欲大便,大便不成形,而欲解不尽。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辨证为脾阳不足,冷积内伏。治以温阳导滞。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大黄6g,附片24g,细辛6g,党参15g,白术15g。3剂,每日1剂,服药后腹痛腹泻已止,左下腹痛明显减轻,大便爽快成形。前方大黄减为3g,加补骨脂15g、益智仁15g,再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痊愈。

2 慢性结肠炎

杨某,男,43岁,2011年6月15日初诊。2年前因大便呈糊状,常夹白色黏冻,腹泻前有腹痛,泻后即缓解,反复发作,每日泻下10余次,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中含有血、黏液。每因进食生冷油腻而诱发,在川北医学院附院、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内服、灌肠治疗效果不佳,因病情反复发作,已休假在家。精神萎靡,形体消瘦。大便每日10余次,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带有黏冻、血液,大便自觉未尽,时时欲解,小腹部发冷。舌淡边有齿痕、苔中心厚腻微黄,脉沉、微弦尚有力。辨证为脾肾阳虚,冷积内伏,气阻瘀滞。治法温阳导滞,行气活血。药用大黄9g,附片30g(先煎),细辛6g,党参15g,白术15g,桂心10g,枳实12g。2剂,每日1剂。服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爽利,左下腹已不痛,大便中的黏液血丝基本消失。前方减大黄为3g,另加薏苡仁24g、补骨脂15g、槐花15g。服3剂后用人参养营汤加熟地,补骨脂、益智仁为丸以善后,半年后追访未复发。

3 胰腺炎

蒲某,男,25岁,8月10日诊。有胰腺炎病史,2011年8月10日中午因进食油腻食物并饮冰冻啤酒后左上腹剧烈疼痛、胀满、恶心欲吐,四肢发冷,立即在乡镇卫生院诊治效果不佳。B超未发现异常。面色青暗,急性痛苦病容,左上腹剧痛,胀满恶心欲吐,二便闭结未解。舌淡苔白厚,脉沉弦有力。血淀粉酶增高,提示急性胰腺炎。配合西医静脉输液对症治疗。辨证为寒食结聚,腑气不通。治以温里通下。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加枳实。药用大黄10g,附子30g,细辛10g,枳实30g。先煎取汁300mL,冷服200mL,服下0.5h后恶心呕吐消失,腹痛减轻,但仍未大便,速将剩余药汁服下,10min后腹中雷鸣,泻下大量酸臭油腻未消化之物,小便亦通,诸症霍然。

按:大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于《金匮要略》,方中附子辛以宣通阳气,热以散寒破结。大黄泻下通便,与附子合用,取用而不取性,荡涤肠中便结。附子量大于大黄3倍,变大黄寒下为温下,并逐寒积。细辛辛温辛以宣通,热以温阳散寒,协助附子温通阳气,散寒止痛,更制大黄之寒,使大黄发挥泻下作用。诸药合用,共达温阳通便之功。运用必视正气之强弱、寒积之轻重、病程之长短,适当调整附子与大黄的比例,急症、重症,附子3倍于大黄并加行气破滞之枳实,虚证、病缓大黄用量酌减,尤其是大黄的用量仅为附子的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其意在使腑气畅通,同时配伍扶正之药,达到邪去正复之目的。

R249.7

B

1004-2814(2013)03-202-01

2012-12-03

猜你喜欢
泻下郫县补骨脂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太阳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补骨脂果皮和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3种补骨脂炮制品水煎液中4种成分含量的比较
小豆瓣 大产业川菜之魂完美升华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郫县豆瓣:打造区域品牌样板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聚焦“最美创客小镇”记录成都郫县的创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