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院历史的立体透视——读《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

2013-04-07 22:41张天杰
关键词:官学理学儒学

张天杰

一百多年来,关于书院的研究层出不穷,将千年书院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加以总结研究,为书院精神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肖永明教授的《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则是书院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中国的书院与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寺庙、道观是佛、道两家的文化符号,那么书院就是儒家的文化符号。研究唐宋以来儒学的发展演变,特别是研究理学绝对离不开书院。肖教授在书中对书院与儒学的具体联系与相互关系作了细致的阐发,书中的第四、五章将宋、元、明三代书院与理学逐步结合与相互促进的过程与原因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梳理。特别是关于宋代 “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以往的学者往往过多强调外在的、政治的原因,过多地夸大了官方对理学的排斥。肖教授则指出,理学在宋代并非总是处于受禁状态,一度还成为孝宗、宁宗经筵进讲的内容;理学家也时有机会尝试在官学机构中推行理学。理学终究未能与官学结合,转而选择与书院结合,这并非完全被动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出于一种 “理性的选择”。在书中肖教授从理学家的官学教育实践及其反思看理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理学理论特点与书院对自主性的强调的内在契合、书院可以为理学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等三方面讨论书院与理学结合的内在原因。同样还有阳明心学与书院的关系,处于官学体制之外、环境相对宽松的书院为心学的提出、发展、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书院也在心学迅猛的发展之下数量激增,心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书院讲会制度的完善。

肖教授还将视野拓展到书院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书院在儒学传播中的作用,儒学的民间性特点的强化与儒学选择书院这一体制外的文化教育机构有着密切关系。书中分析了书院学术活动对于地域化的儒学学派的影响,儒学在地域分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洛学、关学、闽学、金华学、姚江学等不同的学派,对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儒学学派如何依托书院讲学与研究等都作了清晰的梳理。书中还将书院对地域文化的地理格局的影响作了分析,又从书院的藏书、刻书活动,以垂直的角度来看书院对地方儒学传播的影响。书院的藏书与官方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不同,其服务的对象更为广泛,读者包括书院师生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士民;书院的刻书也在满足自身教学与研究的同时惠泽地方百姓,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积累,是地方文化继往开来的重要推动力量。

将书院这一特殊的文化教育组织,放入社会大系统之中才能真正认识书院。了解书院制度的特色、地位、功能,不能局限于书院制度本身,而要将书院放入社会大背景之中。肖教授在书中对书院与社会政治的互动、书院发展的社会动力、书院与文化环境的关系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先来看书院与社会政治的互动,也就是书院与王权的关系。书院往往介于官方与私人的中间,作为文化教育组织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引起专制王权的关注。肖教授指出,历代的最高统治者总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如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等,将书院纳入到国家权力的控制之中,对书院加以改造、收编、控制,这一情况到了清代中后期达到顶峰。再看书院发展的社会动力,历代书院的发展其实都是多种社会力量交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本书所占的篇幅最大。书中从最高统治者、国家各级官员的支持,到各种家族、士人、商人等民间力量对书院发展的贡献等等,将社会力量推动书院发展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还对不同的力量支持书院的动机、心态都有独到的分析。儒家文化通过书院作为中介,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塑造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念,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习俗、社会风气。比如书院的祭祀,就有教育与教化的功能。祭祀除了可以增强人们对儒家伦理观念的认同感、对儒学的信仰之外,还有社会教化的功能。肖教授指出,书院教育家在设立书院祭祀的时候,就希望借此改善士习民风,比如明代白鹿洞书院忠节祠祭祀诸葛亮与陶渊明,目的就在于世道人心。书院祭祀活动有地方官员主持、参与,地方士绅、百姓也有机会参加祭祀活动,声势浩大的祭祀成为地方重大文化事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因而其教育作用远不止书院本身,可以视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

能做到对千年以来书院的历史进行立体、宏观的研究,与肖教授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吸收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论长处是分不开的。比如就传播学理论的运用而言,肖教授特别指出了理学的传播需要特别的传播情境,因为理学是一种道德追求、价值取向,希望学者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信仰的确立、道德品质的形成、安身立命的归宿感的产生,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仅仅依赖一般的传播方式,还必须在一般方式之外营造特别的传播情境。正是由于书院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与群居共学、朝夕相聚融洽相处的组织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情境才能促进理学的传播流布。

肖教授的大作将儒学、书院、社会三者结合,以社会文化史的视野来全方位、立体地透视千年书院,有助于我们在具体的历史脉络之中把握书院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书院的功能、作用与历史地位,对书院的认识得以更加完整和准确。该书是近年来书院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创获之一,也是人们认识书院文化最佳读物之一。

猜你喜欢
官学理学儒学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儒学交流在路上
明清时期太谷县教育刍议
金代的官学教育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理学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