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结合夹脊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6例

2013-04-07 15:54范梁松刘忠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龙眼夹脊火针

范梁松,刘忠慧

(云南省景东县中医院针灸科,云南 景东6762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属中医 “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等范畴。2010年9月起,笔者采用火针结合夹脊穴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6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7天;腰腹部15例,胸胁部13例,肩臂部5例,下肢部3例。表现为患侧皮肤绿豆大小水泡、簇集成群,基底色红,排列成带状。皮疹出现前皮肤局部刺痛或灼热感,疼痛明显。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病程在1周之内,年龄20~60岁。

排除标准:不符合带状疱疹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年龄2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病程超过1周,瘢痕、过敏体质、糖尿病、高血压、血友病及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火针点刺: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取阿是穴(皮损部位的龙头、龙体、龙尾)、龙眼常规消毒,根据病变部位和体质选用合适的贺氏火针。一手持点燃的酒精灯,一手持针,在病变部位上方约10cm处,火焰外焰部以倾斜约45°角烧针,令针尖及前部针身呈白亮时迅速垂直进针,即刻出针。点刺针数和深度根据疼痛程度和病程灵活选择(病程长、病程重者选用中粗针密点,病程短、病变轻者选用细中火针散点)。

夹脊穴放血:根据病变部位判断受损脊神经所在,行脊神经起发部位夹脊穴用梅花针重扣刺,在扣刺夹脊穴处用闪火拔罐法,留罐10min,放出血液5~10mL,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去局部血液。

前3天每日1次,后改为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开始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治疗部位保持干燥,勿沾水,饮食清淡,忌生冷、鱼腥。

3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4 治疗效果

治愈26例,占72%;好转9例,占25%;未愈1例,占3%;总有效率97%。

5 典型病例

田某,男,42岁,2012年11月21日初诊。3天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胸胁部皮肤轻度瘙痒,搔抓后发现出现局部有红色丘疹,疹上少许水疱,第2天皮肤刺痛而痒,服止痛药(具体不详)、外擦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疼痛无缓解,不能入睡。今晨左侧胸胁样皮肤乏起绿豆大小水泡、簇集成群、排列成带状,局部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体温36.8℃,呼吸21次/min,心率89次/min,血压120/80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左侧胸胁部有簇集状疱疹、不过身体中线,泡内液体呈白色,有少许抓破溃处结痂,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为缠腰火丹(肝经郁热证)。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治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主穴取阿是穴(皮损部位的龙头、龙体、龙尾)、龙眼,配穴取太冲、合谷、支沟。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右侧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先用短细火针点刺龙眼穴,然后选用细火针快速散刺法,点刺龙头、龙体、龙尾三处大小水泡。太冲、合谷、支沟穴用短细火针点刺,一手持点燃的酒精灯、一手持针,在病变部位上方约10cm处,火焰外焰部以倾斜约45°角,烧针令针尖及前部针身呈白亮时迅速垂直进针,即刻出针。另根据病变部位判断受损脊神经所在T9、T10夹脊穴,采用梅花针重扣刺T9、T10夹脊穴,在扣刺部位用闪火拔罐法,留罐10min,放出血液10mL,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去局部血液。治疗部位保持干燥,勿沾水,饮食清淡,忌生冷、鱼腥。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夜间可以入睡,2次后疱疹消退,大部结痂、痛止,5次后疱疹消失而愈。3个月后随访未遗留后遗神经痛。

6 体 会

本病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调、肝胆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湿热蕴结肌肤,气血凝滞,阻滞经络,蕴塞不通而发。火针是根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轻者毒气随火气而散,重者拨引毒通彻内外”的理论,以热引热,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阴平阳秘、正胜邪去。带状疱疹局部疼痛是毒邪壅滞局部经络,气血不通所致,故针对病所,取局部阿是穴可活血通络、祛瘀泻毒。龙眼穴为经外奇穴,位于小指尺侧第2、3指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头取之,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之效。用火针点刺局部阿是穴、龙眼穴,可借助火针的温通作用以热引热、驱邪扶正,使局部受阻经脉气血通畅,达到通则不痛之效。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之间,既可通过督脉与诸经的联系调整经络气血,又可过膀胱经背俞穴与脏腑的联系调节脏腑气血。夹脊穴处于脊髓相关脊椎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随的动静脉丛分布区,可支配着相应部位的痛、温等感觉和运动反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再度激发,使受损神经节发炎或坏死,引起神经痛。梅花针扣刺夹脊穴、拔罐放血能泄热排毒、祛邪通络、调和气血,通过放血排出受损神经节发炎或坏死炎症时局部代谢产物,调动机体内的抗炎因素,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传递,减轻病理性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用火针、放血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龙眼夹脊火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龙眼鸡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买龙眼
甜甜的龙眼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