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CU在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2013-04-08 11:34孙玉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4期
关键词:监护仪医师重症

孙玉蓉 文 莉

重症医学科,在提供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对患者进行各项必要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成为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如何做到安全有效转运,并能在转运过程中及时、连续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2004年制定了“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1],2010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布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都明确了转运监护的重要性。本科于2010年2月开始建立“移动ICU”,运行30个月后,累及安全院内转运患者1345次。现报道如下。

1 移动ICU的建立

1.1 人员配备 由辅助班护士负责转运,一般是科内高年资主管护师,转运经验丰富。转运时必须至少有1名主管患者的医师或者主治医师、1名负责转运的主管护师在位,其他可有医师、进修医师、护士、实习护士随行。晚夜班、周末、节假日,“移动ICU”的一切护理工作由护理组长负责。

1.2 仪器配备 “移动ICU”配备的仪器设备包括便携监护仪、转运呼吸机、含有蓄电池的微量泵、转运用电动吸痰器、转运床。

1.3 专用转运箱配备 根据转运需要,配备转运箱2个:外出药品箱和外出气管插管箱,均使用带提手的透明塑料箱,方便携带和使用。外出药品箱内物品:肾上腺素(1 mg)10支、去甲肾上腺素(2 mg)10支、多巴胺注射液(20 mg)10支、生理盐水250 ml 2袋、生理盐水100 ml 2袋、一次性输液器2个、50 ml注射器2个、5 ml注射器2个、10 ml注射器2个、安全型套管针2个、贴膜2个、肝素帽2个、三通2个、止血带1个、复合碘1瓶、无菌棉签(5根装)5包、胶布1卷。外出气管插管箱内用物包括简易呼吸器1个、喉罩1个、无菌石蜡油小瓶2个、吸痰管2根(12#)、牙垫1个、20 ml注射器2个、绷带1卷、胶布1卷、口咽通气道1个、纱布5块。两个箱子置于治疗室内固定位置,有患者需要转运时,转运护士负责带转运箱随行。

2 制定科室转运工作流程

2.1 转运前流程 转运前流程包括:(1)充分评估患者的转运风险,由医师将转运风险告知家属。转运同意书需家属签字[2]。(2)医师、护士联合评估患者情况,确定患者转运方式(呼吸机、氧气袋、氧气瓶、无氧),在患者需要进行转运之前,转运护士先准备好便携监护仪或者脉氧仪,与管床护士交接患者的病情、管路、液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管床护士共同准备好转运用物品,如微量泵、转运呼吸机、转运床、吸痰用物、转运箱、氧气袋,或特殊检查如造影所需用物、特殊型号吸痰管等。(3)电话通知电梯待命,通知相关科室,并询问是否做好准备。(4)确认准备就绪,将患者搬移至转运床上,再次确认仪器工作是否正常、管路无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开始转运。

2.2 转运中流程 转运患者途中,转运护士在床头有中心静脉置管或外周置管一侧负责固定监护仪,观察监护仪数据,并防止便携监护仪坠地。行进中负责指挥方向,发现患者任何问题及时停车,通知医师查看,遇到问题迅速取出转运箱,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在进行辐射性检查时,固定好患者,转运监护仪屏幕要面向检查窗。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及时中止检查,就地检查、抢救。

2.3 转运后流程 患者安全转运返回科室后,转运护士负责将模块妥善连接到监护仪主机上。将患者搬至病床,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运护士与管床护士共同整理床单位并再次交接患者的病情、管路、液体,并将转运中情况与管床护士进行交接。交接完毕后,转运护士离开,将转运用物归位。

2.4 物品管理 “移动ICU”的各种仪器设备由消毒班负责维护,每日检查仪器状态,清点数量,并在物品登记本上签字。“移动ICU”返回后,消毒班要督促并协助转运护士将物品及时归位,检查氧气瓶是否需要充氧,并安排助理护士及时充氧,保证下次使用。外出药品箱和外出气管插管箱放在治疗室的固定位置,由治疗班及时清点检查、补充数量。

3 “移动ICU”工作情况

自2010年2月启用“移动ICU”以来,截至2012年8月,累计院内转运患者1345次。患者年龄3~101岁,平均72.1岁。转运时间15~180 min。其中外出检查患者877例次,运送转科患者468例次;需要使用转运呼吸机患者654例次,需要氧气瓶供氧患者28例次,氧气袋供氧患者663例次;需要吸痰器随行患者276例次,转运途中未吸痰患者1069例次;转运中使用微量泵患者890例次,未使用患者455例次;转运中使用便携监护仪患者1021例次,仅使用脉搏指氧监测患者324例次。转运过程中有8例出现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以下,经迅速检查,1例因为血氧探头脱落,6例因为氧气袋供氧或者氧气瓶供氧无法满足患者需要,1例因为氧气管脱落,经及时对因处理后,均安全返回重症医学科。

建立“移动ICU”30个月后,对科室医务人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其中医师发放6份,护士发放12份,均针对工作4年以上、参与过科室旧式转运工作人员。共收回有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本科医务人员对“移动ICU”建立满意度100%。均认为它优于传统的转运监护方法,建立“移动ICU”后,转运更快捷、方便、安全。此外,我们还在1345次转运过程中,对患者家属随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4%,认为我们配备了专业人员、专业设备,有专业规范的转运,是可信赖的。

4 讨论

4.1 建立“移动ICU”的优点 “移动ICU”使用方便,提高了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建立转运流程[3],有利于重症医学患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有研究发现[4],重症患者在普通转运条件下死亡率高达7.7%,而应用移动转运单元可使死亡率下降到3%。可见,“移动ICU”是安全可靠的院内转运方式。

4.2 “移动ICU”的注意事项 包括:(1)做好转运前评估。转运前针对患者情况确定转运方式,准备用物,降低转运中风险。(2)转运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转运前告知患者转运中注意事项,可有效减轻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因为环境变化、团队匆忙产生的心理恐惧。转运中与患者及时沟通,告诉患者到哪里去,是否需要等待,检查大概的时间等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3)转运中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决定外出的棉被薄厚,并给患者戴口罩、帽子。(4)良好的团队合作。外出时分工明确,重点突出,不仅要防范大事件,也要注意转运中的细节,避免丢三落四、凌乱无序的状态,以向患者家属及外界人员展现良好的工作风貌。

总之,重症医学科患者的转运是一个转运与监护、治疗相结合的过程,转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和危险。“移动ICU”的建立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5],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可移动转运单元,建立了规范的转运流程、各种应急预案,并配以专业人员,全程监护,是现代化重症医学不可缺失的部分。

[1]Warren J,Fromm R E Jr,Orr R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interand-intra hos- 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04,32(1):256 -262.

[2]方 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22 -23.

[3]王 敏.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7):11 -14.

[4]王仁红,陈家应,唐立健.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40 -1141.

[5]刘大为.重症患者转运的专业化:一个移动ICU[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1 -322.

猜你喜欢
监护仪医师重症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