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

2013-04-08 14:25刘月芹侯晓娟赵钦高丽霞
河北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输液创面局部

刘月芹 侯晓娟 赵钦 高丽霞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在疾病治疗、危重病症抢救、战创伤救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临床实践的深入和护理服务的发展,静脉输液已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渐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知识与技能的临床实践。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女,60岁,主因多饮多尿5年,厌食、发热咳嗽咳痰3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10-8-24日入院。入院查体:双足皮温低,双侧足背动脉博动可,胫后动脉搏动弱,双下肢无水肿。化验:白细胞:15.4 ×109/L,白蛋白:21.7 g/L,PLT:59 ×109/L,K:1.93 mmol/L,葡萄糖 7.24 mmol/L,凝血功能未见异常。胆囊B超示胆结石,胸部CT示双肺炎症,左肺脓肿。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遵医嘱给予3餐前注射生物合成胰岛素R降糖,静点奥美拉唑抑酸,抗感染、补钾及营养支持;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吸氧等治疗。由于患者血小板低,未能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给予外周静脉输液治疗,9月2日在患者下肢给予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时外渗,导致左下肢踝部以上出现一大小约8 cm×10 cm范围脱皮,伴渗出,给予局部换药处理,于9月24日患者出院,伤口尚余有0.5 cm×1 cm范围创面未愈,嘱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注意伤口换药问题并指导如何预防加重感染问题,患者出院4周后随访,创面已愈合。

患者2,男,79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七余年,左足第二、三趾行截趾手术1年余,2 d前在其他科室于左下肢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普通胰岛素4 U静脉滴注时外渗导致左足大片瘀斑,后融合成片,局部较红肿,为求进一步治疗而转入我科。入院后查体:双下肢无水肿,足部皮温凉,左足外侧可见约4 cm×5 cm×6 cm瘀斑,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余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降糖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并给予局部换药处理。3周后创面愈合患者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2名患者均给予内分泌常规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严格饮食管理,监测血糖4次/d,嘱患者抬高下肢,并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抗菌素抗感染治疗,及遵医嘱给予其他药物治疗。

2.2 局部护理

2.2.1 瘀血和肿胀治疗:立即停止在渗漏处输液,正确评估不同时期伤口创面情况,对出现的轻度皮下瘀血和肿胀的治疗,采用马铃薯片贴敷。方法是:将马铃薯冲洗干净,切成薄片外敷于局部肿胀或瘀血部位。马铃薯用于治疗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皮下肿胀和皮下淤血,因其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缓冲局部肿胀,而且马铃薯内含有胆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故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从而达到活血消肿等功效。另外,马铃薯内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效果比较明显,时间短,起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惠,操作方便,安全,对皮肤无刺激,患者较易接受[1]。如果创面出现破溃时要慎用该方法。

2.2.2 水泡治疗:对皮肤出现的水泡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局部坏死组织给予清创,创面给予阿托品纱条覆盖,外敷紫草油纱条换药1次/d,及时清除伤口过度增长的肉芽组织,根据创面细菌培养情况应用敏感抗菌素局部换药。

3 护理体会

3.1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 责任心是护士做好工作的前提,在患者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漏,有无不适感觉,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迅速处理。

3.2 护士培训

3.2.1 输液知识培训:对护士进行输液知识的培训,护士要能够根据输液治疗的目的,药物疗程的长短,溶液和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静脉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输液路径和穿刺工具,进行规范的操作和维护。合理选择血管,避免下肢穿刺。对穿刺部位在穿刺前局部按摩,输液前30 min用热水袋热敷局部血管,或用50%硫酸镁湿热敷,以利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2]。

3.2.2 静脉穿刺: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多次穿刺,加强基本功训练。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防止针头滑脱或穿破血管壁。

3.2.3 输液顺序和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治疗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交待患者或陪护者不能随便调节滴速,杜绝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的现象,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不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实告诉患者[3],有任何不适感觉都要及时告诉护士。

3.2.4 风险防范: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做到勤巡视勤观察,认真监测输液中的微观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4],把握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效地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

输液事件及跌倒、给药错误等一起被列为最常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5,6]。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风险意识不足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直接因素,护士的评估和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患者整体护理质量。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7]。

本研究中例患者均存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肢发凉,皮温降低,肢端皮肤苍白等,对疼痛不敏感,由于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很容易发生肢端溃疡或坏死,护理人员在对该2例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对患者血管评估不足,未能及时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致使液体外渗后不能及时吸收,造成局部的组织坏死。为此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1 马淑玲,吴淑花,张佩超,等.静脉输液外渗的治疗与护理,职业与健康,2009,25:533-535.

2 胡志辉,谢晶晶.老年静脉穿刺逆行方法探讨.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8:94.

3 卢人玉,彭君.静脉输液护理存在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现代护理,2002,8:865-866.

4 梁榕,杨燕宁,蒋巧兰,等.风险管理理论在高风险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4,19:56-57.

5 黄水清,张小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医院管理论坛,2008,25:39-40.

6 宋惠娟,刘雪琴,李漓,等.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8,8:56-57.

7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30-132.

猜你喜欢
输液创面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