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蚕丝文化对千岛湖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3-04-09 01:37
丝绸 2013年4期
关键词:淳安淳安县千岛湖

赵 倩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浙江海宁314408)

中国丝绸,源远流长。富饶的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丝绸的发祥地,与之毗邻的新安江流域,也素有植桑养蚕的悠久传统。据史料记载,浙江淳安县的栽桑养蚕与缫丝织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南朝永泰元年(公元498年),新安(今淳安)已盛植桑,距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近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淳安的蚕桑业几近凋零。但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一件事,使淳安的蚕桑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1959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成功,在淳安县境内形成了573 km2的千岛湖。独特的湖泊气候,为淳安县桑蚕产业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而20年后的改革开放,淳安县的桑园基地快速发展、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蚕茧产量大幅增加、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成为浙江省茧丝产业重点区域之一。同时,千岛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旅游品牌和国内外的享誉度不断提高。淳安的蚕桑业与旅游业都得益于千岛湖、离不开千岛湖,若能把淳安蚕丝文化与千岛湖风景旅游业两者完美融合,一定能达到既促进蚕丝产业的发展,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目的,更好地推动千岛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 淳安蚕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1 天然造化,蚕桑福地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呈现北东-南向紧密线状复式褶皱、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条带状的山地、丘陵区,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以低缓坡为主的地势地貌。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缘,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山区气候昼夜温差大,使桑叶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有利于营养物资的积累,尤其是夏秋季,白天高温时间过程短,夜间降温散热快,除三伏盛暑外,夏蚕和中晚秋蚕均可饲养多丝量品种。由于自然环境良好,水、气、大地受污染少,蚕作安全,蚕茧单产高、茧质好,适宜缫制高品位蚕丝[2]。这种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淳安县的蚕丝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蚕丝文化,历史悠久

浙江是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杭州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丝绸文化早已闻名中外。有言云“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西湖与丝绸俨然已是杭州的两张金名片。溯钱塘江而上,距杭州仅百余里之遥的淳安县,扼守新安水路交通要冲,毗邻徽商聚集地,直通苏杭重镇,农商发达,栽桑养蚕与缫丝织绸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新安(今淳安)人就已大面积种桑,提倡“毅中取于邱岭”,这种利用丘陵山区地栽桑,是杭州地区低山缓坡地栽桑的首创。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新安(今淳安)县令徐漓“劝课农桑”。隋代的《随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新安(今淳安)“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织”。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睦州(新安郡)的青溪(今淳安)等六县向朝廷贡交纳梭绫、赋丝、文绫等。南宋《严州图经》记载,自宋代以来,养蚕业便成为淳安县农民的主要副业之一。明清时期的记载,更是反映了淳安县蚕桑业的发达[2]。现在保存的民谚、民谣、诗词等都充分反映了淳安蚕丝文化的深厚底蕴。

2 淳安蚕丝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

2.1 湖泊气候,宜桑宜蚕

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泊。1959年9月,新安江水库建成,海拔108m以下皆沦为水域。湖泊从四面八方接纳近千条河源和山涧,集水区域达10 442 km2,水面积573 km2,平均水深34m,库容量178.4 亿 m3,湖泊内有大小岛屿1 078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岛湖[1]。千岛湖形成后,“湖泊效应”显著,年平均气温比之前升高0.3℃,极端最高气温降低1.7℃,极端最低气温升高4.4℃,年平均气温17℃左右。一月气温最低,月平均5℃;七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9℃。年平均降水量1 430mm,年雨日15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2]。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它给桑蚕生产提供了更加有利的自然条件。

2.2 蚕丝品质,优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丝绸经历了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关键转折期,淳安县蚕丝行业抓住了新的战略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淳安县被列为浙江省优质蚕茧基地,成为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的重点县之首。淳安县现有桑园面积6 380 hm2(9.57万亩),蚕桑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位列全省前列,2012年全县蚕桑总产值已突破3.01亿元,蚕茧产量占杭州市的56%,浙江省的12.3%,居杭州市首位,浙江省第2位[3]。淳安的蚕茧质量连续14年名列全省前茅。“千岛湖牌”蚕茧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千岛湖牌”白厂丝被认定为市级名牌产品;“千岛湖牌”蚕茧、白厂丝被中国名牌与市场战略促进委员会审定为中国著名畅销品牌[2]。2012年10月在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千岛湖生态丝绸产品走俏,现场签定产品供货协议达1 756万元人民币和15万美元。淳安县的丝绸产品已享誉国内外。

2.3 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蚕丝产业已是淳安县农村经济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4]。淳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丝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现已建成杭州千岛湖蚕种场、杭州千岛湖蚕种催青中心、淳安蚕桑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淳安桑蚕丝行业研究开发中心[5]。投资559.86万元的“浙江省千岛湖桑蚕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11月通过了验收。该项目的建成使蚕种保护室、育种室、浴种室和检验检疫室总面积达2 124 m2,使优质蚕种生产能力每年达到25万张。淳安县的蚕丝产业已形成了包含桑树品种资源库、桑园基地、制种、蚕茧生产、蚕茧收烘、缫丝、织绸、真丝产品、科研开发等多方面的产业链。淳安县实行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和“合同蚕业”订单收购机制,形成以“公司+基地+丝厂”的协作模式,带动了全县2.9万栽桑养茧农户和8家缫丝加工企业,受益农业人口达9.7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1/4强,做大做强了淳安蚕丝产业[6]。

3 蚕丝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必然趋势

3.1 区位优势,前景广阔

千岛湖风景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交通圈、生态圈、生活圈的“四圈”之内,目前已经进入了杭州1.5小时经济圈、上海、苏州、宁波等大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和长三角绝大多数城市4小时经济圈[5]。规划中的千黄高速、杭黄铁路两大工程于2012年开始动工,建成后,千岛湖的交通更加便捷,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必将有力地加速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开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的转型升级,现在的游客已不满足于观光旅游,而转型为休闲度假,表现为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乡村风土人情等自然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为淳安县发展蚕丝文化的特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丝绸作为衣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融入蚕丝文化开发丝绸产品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的这一要求,它必将受到国内外游人的青睐。

3.2 旅游发展,游客日增

由于千岛湖的形成,使淳安成为浙江省优质蚕茧的重点产区;也因为有了千岛湖,使淳安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是“杭州─千岛湖─黄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丽十大湖泊等称号[7]。淳安县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千岛湖成为淳安县的“金名片”,旅游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强的带动效应。2011年千岛湖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6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3.1亿元,2012年截止12月底,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6.6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7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到14.8%和14.3%,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不断彰显。千岛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淳安的蚕丝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 蚕丝文化与千岛湖旅游融合模式

4.1 建造场馆,充分展示

好酒也要勤吆喝,蚕丝文化要融入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宣传。场馆建设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在这方面,中国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如杭州的中国丝绸城、深圳的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都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和追捧。淳安县具有发展蚕丝文化旅游的得天独厚资源和市场优势,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建造一处与千岛湖AAAAA级旅游景区地位相称的淳安蚕丝文化博物馆,以发挥其强大的展示功能,向游客充分展示淳安县蚕丝文化深厚底蕴和发展历史。通过用诗词、图片、标本、服饰、书籍、器具、工具、物品等载体,以历史的凝重静态和现代的声、光、电动态方式将其充分展示[5],为千岛湖的绮丽风光增色。当游客走进蚕丝文化博物馆,聆听民间蚕丝文化的歌谣,了解栽桑、养蚕、缫丝的过程,会感受到淳安蚕丝文化的厚重,领略到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伟大,体会到蚕丝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4.2 乡村旅游,体验感受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俗、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这些都成为了千岛湖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目前,淳安县有乡村旅游景点15个,农家乐特色村12个,农家乐经营户450多户。2012年1─12月份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9.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1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7.37%和27.49%。如何创新地将蚕丝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既提升千岛湖旅游的文化内涵,又通过乡村旅游产品使蚕丝文化得以传承,是一个重要课题。初步的设想:一是整合淳安县现代蚕业示范园区的资源,规划一条集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等蚕丝活动为一体的蚕丝文化乡村旅游线路,精心打造“蚕丝旅游精品线”,让游客领略蚕丝文化的魅力。二是开发“蚕桑休闲农庄”“蚕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让游客参与采摘桑叶、亲自喂蚕等蚕事活动;餐饮上给游客安排与蚕桑有关的特色食品,如桑枝黑木耳、桑蛹、桑椹、桑叶茶、桑公酒等[8];在游客住所的房间里,配置蚕丝被、蚕沙枕等蚕丝卧具和用品。三是制作蚕、茧小物品,根据城里小孩喜欢养蚕玩的特点,可以用精美的盒子装上蚕宝宝,配上一定量的桑叶出售给他们带回家里养,还可以出售一些用茧制作成的各色各样工艺品[8]。总之,让游客充分体验“蚕丝之乡”的文化氛围,形成蚕丝文化的乡村旅游品牌。

4.3 创设平台,形成市场

丝绸可以美化、滋润人们的生活。大到帐幔、服饰、床褥,小到书画、手帕、荷包,柔美华贵的绫罗绸缎随处可见。丝绸产品承载着厚重的与地域关联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情怀,是雅俗共赏的用品、礼品、纪念品。要充分利用游客购物这一特点,在县城建立一条以丝绸产业文化为主题的商品购物街。一是商品购物街的行道、街面的规划、布置和装饰都要突出蚕丝文化的内涵特点,如历代文人咏诵蚕桑诗词以及蚕桑科普知识等蚕丝文化气息,当游客走进街道就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蚕丝文化氛围。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全国知名品牌进驻丝绸产业文化一条街,如凯喜雅、万事利、丝丽、达利、六合、御品云莎、卓尚、绣都、大染坊、杭州高盛等国内顶级丝绸知名品牌。三是不断创新丰富丝绸产品,产品要涉及到丝绸服装服饰、丝绸家纺家饰、丝绸工艺礼品、桑蚕保健品等诸多领域,开拓丝绸品牌新市场,打造“购在千岛湖”新品牌。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蚕丝文化活动,如开展各种蚕丝文化的精品展演、节庆庆典、高峰论坛、签约活动、启动仪式等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淳安蚕丝产品的知名度和高影响力,充分展现蚕丝文化的无穷魅力。

5 结语

得益于千岛湖地区得天独厚气候条件的形成及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古就有种桑养蚕传统的浙江淳安地区的桑蚕生产,在巩固优势的同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其背后所蕴含着的蚕丝文化也与千岛湖日益旺盛的旅游产业相融合,在进一步丰富蚕丝文化自身内涵的同时,也对千岛湖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1]《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Committee of Chorography of Chun'an County.Chun'an County Annals[M].Shanghai:Publishing House of An Unabridged Chinese Dictionary,1990.

[2]《淳安县茧丝绸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县茧丝绸志[M].杭州:浙江省新闻出版局,2005.Committee of Annals of Cocoon & Silk in Chun'an County.Annals of Cocoon& Silk in Chun'an County[M].Hangzhou: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2005.

[3]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省千岛湖桑蚕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淳安: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2008.Chun'an Cocoon& Silk Production Corporation.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iandaohu Silkworm Egg Prodcution Base Project in Zhejiang Province[R].Chun'an:Chun'an Cocoon & Silk Production Corporation,2008.

[4]余荣峰.十一五淳安蚕业发展思考[J].蚕桑通报,2007,38(1):27-29.YU Rongfeng.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silk industry of Chun'an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J]. Silk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s,2007,38(1):27-29.

[5]方德渊,汪宝花,张建华,等.淳安蚕业发展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模式分析[J].中国蚕业,2009,30(2):95-97.FANG Deyuan,WANG Baohua,ZHANG Jianhua,etal.Mode analysis for the merging of silk production and Qiandao Lak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un'an[J].Sericulture in China,2009,30(2):95-97.

[6]许冠军,管三平,徐向宏,等.加快蚕桑生产步伐,提升蚕桑生产效益[J].中国蚕业,2007,28(3):57-59.XU Guanjun,GUAN Sanping,XU Xianghong,etal.On the acceleration of pace and promotion of profit for thesilk production[J].Sericulture in China,2007,28(3):57-59.

[7]吴郭泉,张晶.千岛湖休闲农业开发可行性分析与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27-10029.WU Guoquan,ZHANG Jing.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mod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Qiandao Lak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2007,35(31):10027-10029.

[8]查芳.蚕桑丝绸文化的乡村旅游品牌:以陕西安康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15-4916.ZHA Fang.Brand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silk culture:Shanxi Ankang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2007,35(16):4915-4916.

猜你喜欢
淳安淳安县千岛湖
《千岛湖-2》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杭黄铁路沿线车站探营
——千岛湖站
渔舟唱晚
走进淳安,去游千岛之湖
生态建设理念在淳安县环千岛湖河道整治中的实践
淳安县2014年晚中秋蚕大幅度减产原因的分析与思考
科学引领 生态第一 淳安县持之以恒保护青山秀水
淳安县:助推千岛湖科技城建设
千岛湖上江埠大桥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