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思考

2013-04-09 14:12张虎成闫海鱼邱兴春
水力发电 2013年7期
关键词:水电环境影响河流

张虎成,闫海鱼,邱兴春

(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 言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它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和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①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②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③为其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④检查工程项目环保设施 "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⑤检查环境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为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为了从宏观层面统筹考虑流域性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对环境的总体影响、优化流域性环保措施站网的总体布局,节约资金提高保护效率,补救流域性规划环评的缺失或不足,从全流域角度统筹考虑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发现流域性水电工程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后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开展流域性环境影响后评价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意义不言而喻.

1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不同程序,目前已经开展的还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的提出就是缘于环评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环评制度的深入贯彻及环评的实际效果和作用,认为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对原评价的验证和补充.

目前,我国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对某些大中型建设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试点工作.开展较多的是单个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水利水电项目为:丹江口水利枢纽、河北潘家口水利枢纽、广东高州水库、鹤地水库、湖南韶山灌区、河南宿鸭湖水库、山东陈垓灌区、内蒙永济灌区、西藏自治区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上述后评价基本上肯定了这些项目已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同时指出了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结论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这些项目的综合效益作出了贡献[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为了尝试与探索这种工作的具体操作模式及相关的评价技术,根据国内水电开发建设已经基本建成的两条河流,曾于2007年,在贵州乌江和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3,4]开展此项工作的试点.随后其他流域也相应根据自己的建设进程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针对水库群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国家还尚未出台相关规范和技术导则,但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展重点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既是流域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延续,同时也是强化水电工程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国外,关于建设项目事后环境管理方面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是环境审计.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响应环境立法---对污染者实行重罚,美国率先采用了环境审计.1988年,欧洲经济委员会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ECE)通过对l1个案例研究的比较分析,确定那些已成功进行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项目所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从而使其他的项目以此为鉴来改进实践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同时还提出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用途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确定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分类以及实施程序等[5].

2 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

(1)梯级完建不充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河流上规划的梯级完全按规划建成并稳定运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并不完全.各个梯级分别处于不同的建设期,这会导致开展整个流域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整体滞后.因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特征就是针对基本完建并运行3至5年的梯级开展的,而对于尚未动工或处于建设期的梯级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不大.

(2)环境本底基本数据严重缺乏.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特点之一是针对单个建设项目,其二是评价工作不系统、不深入,有的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前期流域环境的本底环境基础数据严重缺乏.这就会导致在开展此流域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时无工程建设前的数据可以参比对照,因而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建设前后的环境变化.

(3)环境影响管理要求不统一.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只规定了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另外,针对一些未批先建、未开展过规划环评的流域开发项目,为了弥补前期环保手续缺项并同时总结前期开发行为的经验教训,并指导下一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责令这些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这些要求也只是明确了单项工程需开展后评价,但对流域整体的环境影响评价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无哪些河流需要开展流域性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而全国的各大河流基本已有各大水电开发集团负责开发建设,为了节省经费,很少有建设单位主动提出开展此类工作,即使开展也是迫于环境主管部门的相关压力不情愿的行为.

(4)河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完善.虽然目前在某些具备开展此项工作条件的河流上开展了类似的工作,但河流或流域性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方法手段尚不成熟、完善,导致在相关的工作过程中无据可依,随意性较大.评价的技术方法基本也延用传统的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着眼于整个流域的系统研究技术方法还较为缺乏,得出的后评价结论尚存在不足.

3 对策措施及建议

(1)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通过前期评价与工程建成后的环境变迁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流域开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而环境质量的变化也是一个较为漫长、持续的过程.通常河流水电开发涉及的流域范围大,评价范围较广、时空变化系列较长,但通常也因历史资料积累有限等的诸多限制因素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明确阐述.因此,考虑流域后评价工作时应提前做好资料的储备与分析;同时建议,开展类似的后评价工作时最好在整个梯级完建后并开展3~5年的监测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电站建成后的实际影响.考虑到后评价项目为今后环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针对较大流域的水电规划应作好详细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便于后续后评价项目总结时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动态的后评价,了解水电开发或其他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所引起的环境影响,以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2)开展相关的后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我国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工作尚未成体系.建议,今后着重从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入手,逐步在更大层面上开展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工作,这样从小到大,从局部至全局,逐步形成完善的后评价体系与技术方法;从而保证后评价工作的科学进行.

(3)累积影响研究正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开展累积性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大区域多梯级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从较大时空尺度考虑多个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累积影响,有利于从区域整体上预防或减缓累积环境效应,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后续的监测计划,以保证区域综合环境质量.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与实践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建议今后在相关领域适时开展专题研究.

(4)目前有关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实施程序和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评价体系与一般评价体系)及技术方法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出台相关的制度,明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频次、责任主体单位、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不同地域环境特点应关注的重点问题等.

(5)鉴于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是与前评价和环境本底数据进行对比的,因此本底环境数据的积累非常重要.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还主要是收集零散的资料和有限的现状调查来评价的,有限的数据和调查对后评价结论的形成具有很大制约性.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如渔政管理部门定期的对河流水生生态开展调查)履行政府职能,为客观科学地开展河流水电梯级开发或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帮助.

[1]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沈毅,吴丽娜,王红瑞,等.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进展及主要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2005,25(1):56-59.

[3] 陈国柱,张虎成,金泽华,等.贵州乌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报告[R].贵阳: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

[4] 黄玉胜,寇晓梅,蒋立哲,等.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R].西安: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

[5]UnitedNationsEconmicCommissionforEurope(UNECS).Post-Project Analysisi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M].New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90.

猜你喜欢
水电环境影响河流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长江水电之歌
当河流遇见海
养殖的环境影响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