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

2013-04-10 14:34张海涛刘方方
河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指导书变电运维

张海涛 刘方方

(山东聊城供电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3)

0 引言

电网生产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分为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部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在现有模式下,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人力物力都造成重复浪费。现有的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改变运行人员先对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再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而变成统一由变电运维班负责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等维护性检修业务“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1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现状

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最优选择是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通过检修人员的培训和带动促进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能。该阶段是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要求实现运行与设备不停电维护、消缺工作(含D类检修)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设备巡视、操作和维护、缺陷处理任务,自行落实设备维护、消缺过程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自行完成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和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的全过程管理。

2 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

2.1 运行、检修工作性质不同,差别较大,现阶段缺少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运维人才

虽然变电运行、检修工作的面向对象均为电力设备,但运行工作要求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如一次、二次、试验等。各专业员工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只是熟悉原理和流程并配合完成工作,并不具备跨专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大检修模式需要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完成综合性任务。显然,现阶段缺少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运维人才。

2.2 运维一体化现场作业风险加大,安全监督环节易缺位

传统生产模式下,开展变电站停电检修工作,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倒闸操作并布置安全措施,对检修工作许可、验收;检修人员检查安全措施到位并完成检修工作;双方职责清晰、界面分明、监督到位。实施运维一体化,运维人员在单一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运维人员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同时安全监督环节容易缺位。

2.3 运维一体化工作标准、流程需要重新定义

传统生产模式下,“两票三制”是电力人员开展工作中杜绝违章、保障安全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基于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维人员在单一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运维一体化工作标准、流程需要重新定义。

首先业务流程要重新设计。实现运维一体化,现场安全管理失去相互监督作用,只能依靠班组内部加强监护实现,因此要制定并完善内部监护机制。

其次工作标准要重新定义。运维一体化工作相当于整合运行和检修工作,原有的变电运行和设备检修工作标准只适合单一工作性质下的工作任务。因此,明确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及时编制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3 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解决措施

3.1 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维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变电运维一体培训计划。将新增的三个大类共22项维护类检修作业项目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培训、考核。根据培训计划,第一阶段接管的业务有9项,技术技能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更改微机保护装置定值、设备防锈补漆工作等。第二阶段则是蓄电池充放电、变压器呼吸器矽胶更换等技术技能相对复杂的8项工作,第三阶段更进一步,选择了隔离开关操作回路、电气闭锁回路、遥信回路等一般性缺陷的检查处理。培训时间每个阶段都安排了2个月,由公司选调各专业专家,采用“现场讲解+演示+学员动手练习”的培训方式,对工作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便于大家课后复习消化,各个班组培训员每周还组织大家进行练习和考问。同时,建立了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把工作业绩、能力、态度等指标量化,实施员工绩效评比,重奖工作积极主动、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3.2 组建“2+x”小组

传统生产模式下,变电站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一般需要两人完成。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维人员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既要担负运行工作,又要完成检修工作,不管从专业技能,还是人员数量上都有新的要求。现阶段处于过渡时期,为解决现阶段缺少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运维人才问题,在过渡阶段可以组建“2+x”小组。即2个运行人员,x个检修人员为一个工作小组,可以根据检修工作任务的大小和难易,变换检修人员的数量和专业。

比如,在一般情况下,x为2,即:运行(2个)+一次检修(1个)+二次保护(1个)=运维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可以完成一般情况下的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设备检修等任务,可以消除一般缺陷。特殊情况下,比如遇到危机缺陷和严重缺陷,x根据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需求变化。这种模式适应于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时期。

3.3 制定标准

3.3.1 编写运维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规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涉及的专业、工序和标准、规程、规范、措施很多,既涵盖现场作业人员的组织及分工,又包括施工具体流程、标准、危险点及防范措施。运维一体化工作相当于整合运行和检修工作,运维人员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同时安全监督环节容易缺位。因此,编写运维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能够有效规范操作、降低安全风险。

分析运维队模式特点,结合原有的运行和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针对运维工作中具有安全性、重复性特点的作业进行辨识并编写指导书。一要逐层细化工作重点,将各项作业切实对应到各项指导条目中。二要高度重视运行方式、设备各异的变电站中人的行为差异。要求将运维作业分解到点,将作业周期、前期准备、存在危险点和防范措施细化融入到各项指导执行条目中。三要跨专业,多层次广泛讨论,使得指导书真正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并通过运维队人员集中学习,现场试运行等方法,分析反馈意见,修订完善作业指导书。真正使编写的各项作业指导书切实有效。

3.3.2 变电运维一体化“两票”

“两票”即电力生产建设工作中的工作票和操作票。它是电力系统允许工作和从事操作的书面命令和依据,是防止误操作,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运维一体化实施,要根据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特点进行完善补充“两票”。不仅要按照标准化流程图,对工作许可、工作终结、操作准备、接令、操作票填写、核对图板、操作监护和质量检查等全过程标准化;还要针对运维工作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安全监督环节容易缺位等问题,在“两票”内容补充危险点分析条目,明确危险点,有针对性做好控制措施。有效杜绝人身伤亡事故。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2]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M].浙江电力,2011,03.

[3]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9.

猜你喜欢
指导书变电运维
起重机械作业指导书编制思路和实践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标准作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行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机动车安检机构作业指导书编写策略研究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