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改进

2013-04-10 14:34张晶
河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书库阅览室奖学金

张晶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7)

一 勤工助学的含义

勤工助学,或称勤工俭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而言这项制度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校而言是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家庭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同时解决学校人力不足问题的一项制度。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最佳场所之一。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目前设置“勤工俭学”和“勤工助学”两个制度。前者主要针对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这些同学参加勤工助学是获得奖学金的一个附加义务。勤工助学针对的则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本文仅以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的这两项制度为视角进行探讨。

二 设立勤工助学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勤工助学对于图书馆而言,可以减轻管理负担,节省人力成本,降低馆员的劳动强度,使正式馆员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的服务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有了学生的协助,可以加快新书新报刊杂志的整理、上架速度,促进图书的快速流通;另外,图书馆还能在和勤工助学学生的交流中,了解现在大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和对业务种类的需求,从而改善图书结构,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对学生读者的服务质量。

目前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共有藏书约115万册,30多个数据库。另有杂志160种,报纸100份。图书馆大楼共分8层,1楼为学生自修室、采编部;2楼为期刊报纸阅览室;南3楼为电子阅览室;北3楼为纸质图书阅览室和流通书库;4-6楼、北7楼都是阅览室和流通书库;南8楼为外文书刊阅览室和书库。每个岗位均须配备有工作人员,图书馆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晚10点,周末与节假日照常开放。由于书库多、图书整架、上架任务繁重、图书馆开放时间长,单靠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图书整架、上架、读者服务、晚上与周末节假日的值班是不可能完成的。助学成为我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劳动力来源。

其次,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而言,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这样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纪律性以及照章办事的意识,而且还能够在书的海洋里获得更多的亲近图书的机会,在安静、向上的阅读环境下按下浮躁的心灵,培养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免除生活之忧。

三 勤工助学制度的运行机制

目前在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则必须在一个时期内每月到图书馆工作达到50个小时以上,学校每月发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勤工俭学”的学生有义务在一定时期内每月到图书馆工作达到30个小时以上,他们入馆从事勤工俭学的前提是已获得该年度的奖学金,不再另行给付报酬。“勤工助学”的学生须经过通过申请审核程序,而“勤工俭学”的同学不需经过这些程序。这两类同学在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分。他们经由各个院系的辅导办通过学校学生处被派往图书馆各个用人岗位,由图书馆流通部负责人将其分别分配到2楼期刊报纸阅览室、北3楼纸质图书阅览室和流通书库、4-6楼和北7楼阅览室和流通书库以及南8楼外文书刊阅览室和书库中,从事图书整理、上架、运输等工作。这些学生馆员工作年限一般为一到两年,有的更长。也有学生由于课程繁忙等其他原因中途退出。

四 勤工助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通过以上对于我校实施勤工助学制度运行机制的考察,笔者发现这项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上岗前培训。目前,高校学生馆员上岗前都没有经过任何岗位培训,通常仅由各个岗位上的图书管理人员临时口头进行指点。这造成学生馆员在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不理解的情况下直接上岗,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技巧,工作带有盲目性和被动性,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差错,从而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学校不对学生馆员进行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馆员的工作属于临时性的,时间不会太长;二是安排勤工助学的岗位工作技术含量较低,被认为不需要专门培训。

(2)助学学生参与的岗位范围比较狭窄。目前,学生馆员几乎都被安排在图书整理、上架、周末和晚上值班、图书运送等较为简单的工作岗位上,而其他技术性较强和需要责任心较强的岗位如图书录入、数据库管理、以及借还书等岗位上则没有学生馆员的参与。这样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某些岗位上学生馆员太过集中,而其他岗位上缺乏人手;二是学生馆员接触不到技术含量较高和责任心要求较强的工作,起不到对学生馆员实际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提高作用。

(3)区分勤工助学与勤工俭学,使这项制度帮困助贫的目的打了折扣,使这项以自愿为基础的制度呈现某种强制性,并产生在学生之间的歧视现象。勤工助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而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家庭贫困没有必然联系。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有些家庭条件良好,不需要做勤工俭学。如果把奖学金附加勤工俭学的条件,迫使他们从事这项工作,一来会使其心情不畅,工作懒散,二来还剥夺了本来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的机会。

(4)图书馆每个月会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馆员分为三级:良好、合格与不合格,但对于良好与合格的两类学生馆员没有拉开报酬的差距,对于不合格的学生馆员,将不再录用,退回院系辅导办,但也不扣除任何报酬。同时,学校较少组织勤工助学的学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由于这种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不完善,实际上滋生了学生馆员中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有的学生因此无故旷工、迟到或早退,或者出工不出力。

(5)学生馆员的工作时间安排与人员调配缺乏统筹性。虽然图书管理员都掌握了相关学生的课表,但由于调课、外出实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甚至学生的个人原因,使得助学的工作时间和人员调配仍然无法得到完全保证,有时出现缺岗现象。

五 如何改进图书馆助学工作的若干思考

对应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勤工助学工作。

(1)配备专门的馆员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上岗前培训。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好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对来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由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安排,指派图书馆相关库室负责人,配备专门的馆员,承担对勤工助学的日常工作指导,包括学习《图书馆法》以及本馆图书分类排架的方法等图书资料工作的基本知识、图书馆主要工作流程及有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基本操作方法等等。使他们对工作安排、登记、工作检查以及在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明确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工作的职责,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条块清晰、职责分明。

(2)应当合理、均衡地配置助学学生到各个部门,尤其是到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和要求责任感较强的岗位上,从而在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学生馆员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3)还要加强对学生馆员的评价,完善激励、惩罚机制和竞争机制。比如定期进行打分评比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比赛整理、上架速度、找书速度和查错书速度及信息检索速度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纪律性、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摒弃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使助学学生在激励机制中把工作做得更好。并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营造向上、团结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4)勤工助学主要是在学校组织之下的活动,而勤工俭学则含义较广,除了包括勤工助学之外,还包括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家教中心甚至通过他人介绍或招聘广告直接与商家联系从事家教、零工或其他兼职的活动。因此,建议合并这种勤工助学双轨制的做法,取消将奖学金挂钩的做法,消除不合理的歧视现象,实现勤工助学的帮贫助困的主要目的。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为了培养能力,认识社会,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锻炼自己的意志,体验自立等目的愿意从事勤工助学的,学校可以根据勤工助学岗位的富余情况,通过一定的审核程序将其纳入这项制度。他们也可以在学校的监控下,参加上述由学校社团、家教中心等组织的“勤工俭学”,当然应以其自愿为前提,并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

(5)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各院系和学生处之间加强沟通,建立联系网络,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交流信息,提前预判学生馆员的工作时间(何时需要)和工作量(需要多少义务馆员),以免造成要么有些时段和岗位无所事事,要么另一些时段和岗位人手不够,做到人尽其用,提高效率。

六 结论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制度不管从锻炼学生和扶困助贫方面,还是从节约人力、加强图书馆与学生读者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必要性,是一项值得长期坚持的制度。但通过实践与思考,我们也发现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应当消除以奖学金附勤工助学义务的做法,还原勤工助学帮困扶贫的本来目的,消除不必要的歧视,使更多有勤工助学需求的学生加入这一队伍,同时建立非贫困生勤工助学机制和勤工俭学机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自我锻炼的需求;其次,要完善对学生馆员的上岗前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工作,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再次,建立健全各院系辅导办、学生处和图书馆之间的勤工助学管理网络,合理、均衡地分配学生馆员到所需要的岗位,特别注意让学生馆员到技术含量较高和责任心要求较强的岗位去锻炼,使他们通过勤工助学能够有更大的收获;最后,要强化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奖勤罚懒,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1]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E].教财〔2007〕7号,第4条.

[2]柳文霞.浅谈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利与弊[J].图书情报,2008,37(6):103-104.

[3]范明泉.浅议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工作[J].大理学院学报,2007,3,6(3):55-56,65.

[4]百度百科:“勤工俭学”[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88559.htm.

[5]邱建玲、盖玉先、郝冬冬.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作用[J].财经管理,2009.9(中旬刊):223.

猜你喜欢
书库阅览室奖学金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人梯书库”丛书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