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焊接检测课程职业能力培养

2013-04-10 14:34边文亮
河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检测

边文亮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组成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高职教育,近几年,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目前的焊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已经能够实现没有焊接缺陷的焊缝,此种焊缝的机械性能很高,甚至超过了被连接体的性能,如今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产业。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查发现,当前,焊接工艺以及质量检测等是企业需求比较集中的岗位,焊缝检测岗位的需求要更多。高职教育进步的最大的动力就是社会需求,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把就业作为其导向。

1 高职焊接检测课程简介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焊接检测》。在锻炼焊接技能技术的时候,学生对自己的焊接技能的提高非常关心,而最佳的检测焊接水平的方式就是焊接质量的检测报告,所以,磁粉与渗透检测、金相分析法、超声波探伤检测以及X射线分析法等这些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很乐于被学生们接受,面对全新的社会机会和挑战,教师队伍应强化思想解放、坚持创新、改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设立符合教学内容的、生动且具体化的场景和工作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良好的激发。项目任务的操作应以工作过程为前提,使学习、工作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锻炼,构造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

2 高职焊接检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材以及相关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高职焊接专业的教学活动的问题主要有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工作需要、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仍为学科式、现有教材难教、难学等方面的问题。

2.1 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工作需要

现在的焊接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而这和“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不被企业们认可,认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其要求不符”的理论相符合。所以在日后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能脱离我国社会现状。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中,尤其是德国高职教育完全就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组织职业教育,这就无形之中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操作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并且还应具备过硬的教学专业技巧。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高职院校中的教师绝不部分都不具备这样的复合型高要求。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受到教学设施和生源水平等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鉴于目前情况就盲目的套用国外高职的教学模式不可取。

2.2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仍为学科式

高职焊接专业的课程中,除了焊接实训这一门课程是实践课程之外,别的课程都是讲授技术、原理、设备以及方法的学科式的课程,但是焊接实训课、焊接的设备和方式把高职焊接专业的实践和理论相分割,这和职业教育规律是不相符的。通过对高职焊接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并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一下课程内容,同时循序渐进的构建出学生的工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合理有效的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能减轻任课教师的压力,提高了高职焊接课程的实用性。

2.3 教材难教、难学

现在,虽然一些高职焊接专业的教材也添加了些实训的项目,但是这也是根据学科体系理论来编著的,同样没有实际的教学活动来作为其支撑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依据教材的内容顺序来备课、教学,没有和焊接内容真正接触过的学生就难以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无法理解课程内容所要阐述的知识以及这些课程内容将运用在哪些地方。所以,缺少了实践的基础,学生常常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了焊接课程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在焊接课程教授过程中,不断联系实际,导入任务教学的模式,对于现有教材做合理修改,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高职焊接检测课程职业能力培养实施策略

3.1 以工作项目移动构建学习过程

依据焊接检测的操作过程以及生产任务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将待检产品和检测的项目作为载体,完成教学、实际工作情境的完美对接。将岗位的需求视为指导,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轴线,完成课程内容的归纳、整合。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以及任务驱动等,把实际的工作、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锻炼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实际的检测操作和课程相适应,将4个检测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即原料焊接、工序、半成品以及成品检测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焊接检测从业人员的工作标准和需求,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强化对业知识及技能的认识和应用。

3.2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

无损检测、焊接检测准备、破坏性试验、密封性试验以及常规性检测是五个课程内容的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对全部的焊接检测方法的总结,其内容涵盖从了解缺陷开始到产品、表面、整体,以及最终获取相关的焊接产品检测成果的工作目标。其中每一个的学习内容都选择了相应的焊接产品作为其操作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建设符合实际的检测工作的场景,将代表性的焊接产品视为其工作的对象,从而完成开放、灵活型的课程结构的建设。如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未熔合缺陷”的课程的讲授时,通常就需要教师以授课的内容为依据,将代表性的工作零件视为其载体,在此课程中,将气保焊横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焊缝视为其工作的内容,这个焊缝属于多层多道的焊缝,将此作为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多种的检测方法的实用性、适用性的认识,从而使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立出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场景,分成数个小组单位,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负责教育、引导、信息沟通、咨询、团队协调等工作,让学生在工作情境中获取能力、经验的时候,职业素养也得到锻炼。通过这些工作情境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而通过检测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如在准备渗透探伤检测器材的时候,可让学生们扮演检测工、仓库管理员等角色,使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认识工作所需的器械的分类以及数量,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提升职业能力

以教学课程内容为依据,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校内外教师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即专职教师负责讲授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企业教师负责指导专业的技术和技能;而创业培训、企业文化以及管理这一块内容则由相关的企业教师专题讲座负责。开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校内实训场所不足的缺点,从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外,帮助师生更好地完成实际工作的探索,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际的工作情况的认识,同时还能丰富其职业能力经验。

3.4 以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提升协作意识

使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得到充分的利用,开设学校网上学习平台以及各式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登录校园内网的精品课程网站,通过练习网站的习题来完成主动的学习和测验。就有关问题,学生们还可以相互交流;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如工作组、QQ群亦或是MSN等来进行交流,以使不同的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得到良好地满足,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形成团队意识强、人际关系好的学习氛围。

4 高职焊接检测课程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探索

在冷作技术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掌握冷作工、量具、夹具使用方法,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放样、下料、定位、装配、成形和变形的矫正,达到中级冷作工水平。在焊接工装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典型焊接生产任务的定位、支撑体、夹具设计与测绘工作等。焊接电工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焊机电气运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生产技能,能进行常见焊机的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问题。这些课程都为焊接检测技术做好铺垫,在焊接检测技术课程中,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常用的焊接检测方法实施典型焊接生产任务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工作,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提高焊接工程的现场操作能力、典型结构件工艺制定与工装设计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焊接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典型结构件工艺制定与工装设计能力、焊接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等,一举多得。

5 结束语

教师在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的时候,应以职业岗位要求、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立相应的教学项目,把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产品作为其工作对象,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强调职业岗位要求和实际的工作场景。学生以及专业教师应共同参加专业联系性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工学交替以及实习认知等。教师的实际工作锻炼,能够有效加强职业的感性认识,并提高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够增加对工作岗位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职业发展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坚持探索和高职特色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工作任务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实现生产和教学之间的完美、无缝对接。

[1]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2]沈美媛;徐艳华;张琦英;;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职业性[J];职业时空;2009年06期

[3]赵岩,岳燕星,杨淼森,刘玉范.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2010(11)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