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传媒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4-10 23:59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体育

丁 俊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Hubei,430205

1 我国体育传媒发展现状

1.1 形式多样,结构较为完善

自1950年7月1日《新体育》杂志创刊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和杂志逐渐增多,体育宣传报导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体育宣传报导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体育传媒产业,形式多种多样。从形态角度来看,体育传媒包含有体育内容与信息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及网络等[1];内容角度看,体育传媒涵盖了体育新闻报道、体育赛事转播、体育知识普及和运动项目推广等。目前,我国体育传媒呈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结构较为完善的体育传媒产业链,具体构成包括体育信息采集机构、加工机构、体育信息传播渠道、广告公司、媒体监测测评机构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商。

1.2 市场形成,多元价值初显

休闲时代的背景下,体育传媒的多元价值开始显现。一方面,体育传媒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缩短体育运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人们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时掌握体育信息、分享体育赛事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进而参与体育,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体育传媒借助先进技术和科技优势,适时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赛事更好地展现给读者,同时以专业化、深度化的面貌进入体育产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中心,衍生出体育传媒市场。通过商业化运作,体育传媒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并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不难看出,体育传媒在传播体育信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同时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2]。

1.3 体育媒体国际化程度提高,行业竞争激烈

平面媒体方面,不仅有专门从事体育报道的杂志和报刊,更有都市报、晚报等媒体开拓出体育版面,并有增版扩版的趋势。做得较出色的体育媒体有《体坛周报》、《东方体育日报》、《足球》等。广播电视媒体方面,各省市都设有体育频道,它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些独立的体育频道中,比较突出的强势品牌有CCTV体育频道,东方卫视的“今日体育快评”等。网络媒体方面,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各大网站均设有专门的体育频道。体育媒体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借助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逐渐与国际接轨,并通过购买资讯或交换图片、信息等谋求共赢。另外,国际化发展既给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

2 我国体育传媒存在的问题

2.1 传播格调趋向低俗化

运动员的活动领域和价值领域不仅体现在运动场上,还体现在更广阔的娱乐空间和商业空间。近年来,相关的从业人员总是习惯性的将体育传播和娱乐传播相提并论,部分体育传媒甚至将运动员的绯闻轶事当作头条新闻大肆渲染,“无事搅三分,有事乱发挥”,体育娱乐炒作之风盛行。这种“娱乐之风”一方面容易消解运动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滋生他们对物质、金钱的无限向往,给运动员的健康发展设置了无形障碍。另一方面滋长了体育界的浮躁之风,引致体育新闻职业精神缺失,损失了体育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体育媒体这种低俗化的格调和舆论导向容易导致青少年对体育明星的盲目崇拜,不利其健康成长。

2.2 报道因恶性竞争而失实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和公正,但一些体育媒体和记者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吸引眼球和制造轰动效应,一味追求独家新闻、爆炸性新闻,采取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恣意想象等手段挖掘“新闻”,导致体育新闻报道不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各种虚假体育新闻层出不穷。据2002年第7期《新闻记者》杂志统计,韩日世界杯期间中国媒体的失实新闻达8条之多,《新闻记者》评出的“2004年十大假新闻”中,虚假体育新闻占3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利益方面的刺激和追逐,又有制度层面和自律机制的不完善,更与相关人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关。

2.3 体育传媒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体育传媒从业人员缺乏应对能力,表现出知识结构单一、国际交流能力不足和缺乏专业素质敬业精神等。从体育传媒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上看,现阶段我国高水平的体育新闻人才稀缺[3]。概括起来,导致我国体育传媒专业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1)体育传媒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不能完全满足体育传媒发展的需要,尽管部分专业性院校陆续增设了体育新闻等专业,但招生规模有限,培养方案还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阶段;2)体育传媒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随着新兴传媒的不断涌现,在职的体育传媒人员向新兴传媒转移,导致原本就稀缺的人才被市场不断稀释;3)体育传媒人的跳槽行为频繁和无序,同一行业内部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带来的是同质化的重复和恶性竞争,给整个体育传媒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2.4 体育传播内容单一化

我国体育传媒目前多局限于对竞技体育的报道层面,特别是针对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上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弱势或是冷门项目很少提及,较有深度的评述性文章也主要针对优势运动项目,在大众体育健身、学校体育、体育休闲、体育娱乐和体育产业市场方面却鲜有涉足。报道对象上,聚集在少数精英运动员身上,普通运动员和民众很少进入体育传媒的视线,直接导致竞技体育至上,大众体育传播薄弱。

3 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趋势

1)加强深度报道,遏制庸俗化和娱乐化倾向。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使民众对体育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期待着媒体能对体育赛事和体育知识有深度报道[4]。体育传媒需从3方面改变目前的窘况:第一,建立和完善体育传媒行业自律机制,通过体育记者协会、体育传媒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行业公约,规范和约束体育信息传播行为;第二,体育传媒从业人员下大力气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和能力;第三,体育传媒管理者集中精力建设好一支能力强的专业化采编队伍,做好报道深入、分析精辟独到的大文章。

2)体育传媒的资源重组与整合步伐加快,经营业务走向多元化。由于体育传媒之间各自为阵,我国体育传媒已聚集的大量资源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体育传媒要做大做强,必须达到资源能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效果。从国外的成功案例和目前的发展态势看,通过资源重组与整合,组建跨媒体集团将是我国体育传媒基本发展趋势。重组与整合方式以2种形式展开:其一,体育传媒行业内部整合,如报纸、图书等平面媒体与电视、广播、网络等整合;其二,跨行业资源整合,即体育传媒与非体育传媒的合作。体育传媒的规模化发展势必推动其经营业务走向多元化[5],而体育信息来源渠道和传递途径的多样性已为体育传媒开展多元化的经营业务奠定了基础。

3)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工作得到重视,体育传媒人才素质整体提高。我国体育传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即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满足不了现实的发展需要。根据体育传媒发展和媒介全球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应抓紧培养如下几类专业人才:第一,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体育名记者、名编辑、名策划、名主持人等专门人才;第二,既懂计算机网络又懂新闻业务的网络传播人才;第三,掌握多种语言、熟悉多国文化的传播人才;第四,既懂体育新闻传播又懂体育管理和体育法规的复合型媒介人才。

4 小结

体育传媒在传播体育信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传媒还存在着传播格调低俗、报道失实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若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优化组合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体育传媒人才的整体素质将不断提高,庸俗化和娱乐化的报道倾向将得到有效遏制,经营业务将走向多元化,体育传媒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1] 吴 莎.后奥运我国体育传媒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2] 殷 勤.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

[3] 崔冬霞,冯立华.中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前景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4] 李 韧.中国体育传媒发展市场前景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2).

[5] 马海滨.关于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报业,2011(22).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我为体育狂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