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民工创业的形势和对策

2013-04-11 00:32徐学梅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培训

徐学梅

(潍坊市寒亭区劳动就业办公室 山东潍坊 261100)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游离于城市与农村边缘的弱势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其他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农民工既是城市建设者,又是农村农业生产者,具有需求多元化和兼业性特征。作为城市和农村的建设者、桥梁与纽带,农民工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应该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本文以潍坊市寒亭区为例,针对该区近年来在推动农民工创业工作中一些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认真总结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一、寒亭区农民工创业的做法

寒亭区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发祥地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风筝艺术独树一帜,素有“世界风筝都中之都”的美称。该区农村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81.19%,据统计,在寒亭区每年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中,希望自主创业、自立创业的人占了3成左右的比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生产和生活观念,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农民工创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创业是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创业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寒亭区适龄农村劳动力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性别结构:男性6.18万人,女性5.86万人。年龄结构:18—30岁3.82万人;31—40岁3.41万人;41岁以上4.84万人。文化结构:高中以下(含高中)学历的9.97万人;高中以上学历的2.07万人;有专业技术的2.12万人。近年来,每年新增转移人数大约在5000人左右。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区农民创业人数为8000余人,创业办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户6000余户,创业带动就业2万人,分别占全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户的48.38%和创业带动就业的46.2%。

(二)创业政策扶持,助推农民工创业

2009年,寒亭区被省人社厅等十部门确定为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制定了《寒亭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寒政发〔2009〕35号),明确了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求结合返乡农民工专业技术强、社会经验丰富但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从事与其从业经验相关的创业活动,带头致富。并进一步综合了省市一些优惠的创业政策,创新完善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创业人员的扶持政策。人社、财政、工商、税务等优惠政策优先对农民工创业开展帮扶。自创建创业型城市以来,已为农民工创办的创业企业发放社保补贴100余万元,协助初次创业的农民工办理小额担保贷款70万元,为农民工创业者发放创业补贴、租赁补贴和创业奖励10.2万元。

(三)设立创业平台,服务农民工创业

自去年年底以来,全区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尽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和创业,投资278万元,规划建设了潍坊市高标准、规范化管理的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为创业企业和农村劳动力开展求职登记、用工备案、职业介绍、培训报名、创业指导、优惠政策、权益保障等一条龙综合服务。设立了多功能培训室、技能培训室、创业培训室、创业专家指导室和创业成果展厅,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展示农村劳动力创业成果。同时设立了农民工停车场、农民工休息区,方便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中心建设和使用可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加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有效的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自主就业创业,中心可每年为100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30余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帮助百余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6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四)创业形势多样,特点突出农业产业

寒亭区以一年一度的“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为契机,牵线搭台,由“以物资交流为主”向“以创业就业为主”转变,突出“创业就业”这个主题,做好信息收集、项目储备和跟踪服务,鼓励引导依托独具寒亭特色的风筝、年画、潍县萝卜等产业推进创业。目前已形成了杨家埠旅游开发区为龙头的民俗文化产业区,成立了风筝年画协会,加强对风筝年画艺术的研讨、交流、保护,组织当地农民办企业、上项目,搞好风筝年画的生产、销售,推动风筝年画产业做大、做强。寒亭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300余家,基地10余万亩,发展高效科技农业示范园13处,形成了以粮油、蔬菜、果品、畜牧、水产五大农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品牌集群,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涉农产业吸纳就业人员已达到5万余人。

二、农民工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农民工自主创业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但当前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很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工创业选择上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目前来看,寒亭区发布的创业信息和农民工创业的方向对接还有难度,大部分农民工创业选择上还只是依靠亲戚、朋友介绍投资创业,依然走自发盲目创业之路,这是制约农民工创业向更高层次推进的重要因素。

二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结构普遍较低,降低了创业成功和创业做大做强的几率。据统计,寒亭区外出务工农民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未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创业培训的劳动力,其创新创业能力较差,一直仅限于卖百货、送外卖、承接零工等低层次的创业。很难开拓自己的创业事业,无法实现自己创业的逐步成长。

三是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对雇工保障政策不重视,导致人员流动频繁。当前很多农民工在创业中对所招收员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不重视,员工在一些农民工创立的企业中打工存在工作环境差、安全状况差,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工资普遍偏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发展滞缓。

四是创业是艰难地,农民工自主创业更加艰难。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一些企业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当前社会本身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大学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在选择自主创业的过程中相互竞争,互相争夺资源,农民工在这些群体中一直处于弱势,创业成功的难度很大,导致了很多农民工有创业想法,但是迫于社会竞争压力,而选择了放弃。

三、下一步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从政府层面,摸清农民工创业的实际情况。要在乡镇(街道)和社区对农民工创业建立包括创业意愿、创业方向、资金投入、创业选址、前景目标、创业困难等项目建立有关台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户清理核实情况,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从而全面掌握农民工创业的实际情况,并与现有政府机构掌握的创业项目、创业资源、创业资金、创业专家等有效对接,缩短农民工迈出创业第一步的时间,加快农民工创业想法的实现。

二是要扶持农民工在涉农创业中享受更多政策。支农、惠农一直是中央工作的重点,地方在扶持农民、农村、农业的各项事业中,要逐步提高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政策投入力度,尤其在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用机械、农资推广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创业中,各级财政每年视可用财力情况安排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以加快农民工创业企业的做大做强。

三是要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农民工创业的竞争力。加强创业培训是当前加快农民工创业的治本之策,只要抓住了创业培训这个牛鼻子,就能加快农民工创业的步伐。因此要坚持“实训结合”,改进培训方式,开展一些创业培训“进镇街、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升整体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要提升服务水平,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创业的外部环境。人社部门要建立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逐步形成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办公室为骨干的创业服务组织网络,及时准确地为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技巧等创业资讯服务,减少农民工的盲目创业,促进社会创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对接。同时要对农民工企业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工资制度、合同关系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督,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五是要做好创业型新农村建设,形成农村创业的产业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提升农民创业能力,是开辟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新渠道。在不断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同时,要加大创业型新农村建设。引导和大力推进以“普通农民开创家业”为核心的农村创业活动。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撑力度,配套资金扶持等相关政策宣传,进一步培养农民的创业能力,抓好创业农民培训后的扶持工作,立足当地资源和该区位特点,面向市场需求,对有特色、有优势的创业项目进行产业链孵化,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切实推进创业型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