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

2013-04-11 04:35潘丽丽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陈云

潘丽丽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西青 300387)

论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

潘丽丽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西青300387)

摘要:陈云同志是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到的见解。改革开放后,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有着一定的必要性。陈云关于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等,通过学习和回顾,进而明确其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陈云;党风廉政建设;必要性;主要内容;意义

1 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1980年11月,陈云在中纪委召开的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他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高到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后执政党执政环境和执政地位的变化,也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之初党内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尤其是以权谋私的行为。这一命题的提出与党执政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紧密相联。这是一个经典的政治论断,也是经典的理论论断,它准确地揭示了改革开放后抓党风问题的本质,也标志着我们党在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上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1.1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陈云对党风问题有着深刻认识,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与党的生死存亡提到密切相关的高度,认为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并且永远搞下去。一是从现状来看,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在各种诱惑下,部分党员易走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犯罪道路。陈云认为,虽然绝大多数党员是不谋私利的,但因谋私利而犯法、犯错误的党员却不是一个很小的数目。这种状况必须警惕,决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二是从党的执政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必须从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群关系,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党风问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陈云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他主张要给予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人以严厉的打击,制止这股歪风。如果对这股歪风听之任之,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因此,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我们党更好地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

1.2党执政环境和执政地位变化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极易使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如果腐败现象不及时加以整治,党风廉政建设不及时加强,那么执政党就很容易失去民心,执政地位也就得不到有效巩固。陈云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党风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是非不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对我们党内生活和风气的严重破坏,以及党内“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对此,陈云指出:“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1]陈云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发言时指出了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他主张严厉打击那些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的人,并指出了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

2 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云作为中纪委第一书记,对改革开放时期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情况和工作特点,有着清醒的判断和科学的分析,并亲自领导和部署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创了改革开放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其关于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内容丰富,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加强党性党风教育

抓党风是全党的大事,必须全党抓党风建设。陈云认为,应该对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给党风带来的影响和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一定要抓好党风建设。并提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老党员和老干部,以及普通党员都要重视党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决不能放松。另外,陈云认为党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认为没有好党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也就无从谈起。

2.2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陈云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达9年之久(1978年12月——1987年11月),长期奋战在纪检工作的第一线,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自觉维护和遵守党规、党法,必须注重整顿党的作风,这也是执政党的职责所在。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必须建立专门的纪检队伍。党的纪检队伍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我们做好这件事,对我们这样一个在九亿人口国家中的执政党,是一种重大的工作,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是一种重大的责任”。[2]正是基于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纪检队伍自然势在必行。

2.3发扬党内民主决策与监督

陈云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注重倾听各种意见,尤其要注意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不能搞家长制或“一言堂”。作任何决定或决策,要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他认为,在党内生活中勇于讲真话不仅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党内要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在是非面前要有原则和立场。这样才有利于增强党的活力,推动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在党内形成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氛围,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3 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陈云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不仅在党的理论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具体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思想和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概观而论,陈云的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于党风廉政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1要在健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党性党风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益主体片面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就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的竞争,进而就易出现部分不法分子运用各种手段拉拢、贿赂一些权力比较集中的领导干部的现象,以保障自己所牟取的暴力。经济体制转换后,相应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需要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加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增加了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可能性。

党风建设关乎执政党的兴衰和存亡,是个长远问题,不能“只争朝夕”,要将这项工作当成一场“持久战”,长期坚持,不能懈怠,这就要求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具有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3]陈云深知,反对和预防腐败,制度是最根本的保障。在他身体力行和大力敦促下,一系列反腐政策法规先后出台,1980年至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坚决打击走私活动的指示》、《关中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等一大批针对腐败、整肃党风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构建了我党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完善党风、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制度体系。

健全制度与加强教育是不同的两个方面,但又是指向着同一个问题,它们相辅相成,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反腐倡廉工作都不能切实抓好。思想教育落后,党员的思想不积极,则党风建设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制度不健全,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则党风建设没有力度,难以切实推进。因此,陈云将这两方面问题视为党风建设的根本问题来抓,是有着深刻的政治远见的,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的。

3.2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进入21世纪后,党的纪检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如在纪检人员的配备方面,基层单位也设置了纪检部门,有效推动了基层纪检工作的展开;在纪检队伍人员的素质方面,纪检队伍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也不断增强。但国际和国内形势风云变化,我党纪检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工作缺乏主动性、纪检专职人才缺乏、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等,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陈云“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4]的训诫,从严执纪,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严打腐败,严肃处理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另一方面又要铭记“纪检工作应该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5]的谆谆教诲,严守原则、积极应变,建立一支有原则、守党性、有头脑、能应变的高素质的纪检队伍,为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3.3要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民主环境,开展民主监督

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纪律检查工作离不开民主、公开的环境。缺乏民主,纪检工作就会陷于独断,有失公允;积极开展民主监督,能使纪检工作不再仅仅是一司之责,而是成为党的思想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这能极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首先,为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结合,要在党内形成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氛围。陈云反复强调要“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这是应有的原则态度,不是得罪人。否则,就会助长混乱,不能解决问题”,[6]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倡导民主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权力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任何政党一旦成为执政党,都不免受到权力的腐蚀和侵害。老一辈革命家勘破兴亡之理,提出“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让党员的一言一行都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样,党内民主讨论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步伐。

其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还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表现形式,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一问题来进行。早在1947年,陈云就已经认识到了处理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这两对矛盾的重要性。他提出,只有进行广泛的民主,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才会有必要的集中,才能保证集中以后作出的决策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进而避免决策出现失误。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都有在党内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权利,但又必须有服从决定、积极工作的义务”。[7]这些论述界定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个人与党的组织、领导集团内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直至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陈云的党风廉政思想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不仅在过去的党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的党风建设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云.陈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刘萍.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体系架构和理论特征研究[M].济南:山东理工大学,2008.

[4]杨文礼.陈云的党风廉政观[J].理论导刊,1998,(2):31-33.

[5]张永明.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50-52.

[6]胡基祥.加强党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纪念陈云同志诞100周年[J].长江论坛,2005,(4):7-9.

[7]毛国涛.陈云同志对党风建设理论的伟大贡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12-16.

[8]刘启芳.“陈云在上海”研究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50-55.

[9]甘根华,罗贤文.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初探[J].求实,2007,(12):22-23.

[10]房晓军,刘萍.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50-53.

责任编辑:邓荣华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3)04-0004-03

收稿日期:2013-05-18

作者简介:潘丽丽(1987-),女,吉林辽源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陈云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新形势下抓好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