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南省海洋公园建设*

2013-04-11 08:26王道儒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海洋公园滨海生态旅游

吴 瑞,王道儒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 海口 570125)

浅谈海南省海洋公园建设*

吴 瑞,王道儒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 海口 570125)

海洋公园是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海洋公园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注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针对区域范围内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开发现状、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建立生态型的开发利用模式,根据海洋生态状况及环境容量,动态调整生态旅游的目标、方向和强度,有效发挥生态旅游功能价值,真正实现生态旅游有度、有序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海南省海洋公园建设是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海洋旅游的一项主要内容,海洋公园的建设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稳定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海洋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海南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海洋公园;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凡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要求,可以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状况、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特别保护区可以分为海洋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资源保护区等类型。作为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型之一的海洋公园是指为保护海洋生态和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其生态旅游功能,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划定的区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发挥特定海域的生态旅游功能,从而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海南省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由于一些旅游开发活动造成滨海旅游地旅游环境条件破坏,影响了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公园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注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针对区域范围内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开发现状、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建立生态型的开发利用模式,根据海洋生态状况及环境容量,动态调整生态旅游的目标、方向和强度,有效发挥生态旅游功能价值,真正实现生态旅游有度、有序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公园建设是《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海洋旅游的一项主要内容,海洋公园的建设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稳定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海洋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海南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 国外海洋公园建设经验

早在1872年5月10日,美国总统格兰特正式宣布黄石公园为美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全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1]。此后,美国逐步完善国家公园系统的管理。该系统包括了388个区域,占地超过3 399万hm2,这些区域分布在美国各个州 (特拉华州除外)、哥伦比亚特区、美属萨摩亚群岛、关岛、波多黎各以及维尔京群岛,其中至少有97个国家公园包含有沿海和淡水岸线。目前,以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景观保护为主,兼顾海洋科考、环境教育及休憩娱乐的发展模式,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目标均得到较好的满足,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成为国际上海洋保护区设立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相继建立起国家海洋公园体系,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大堡礁海洋公园是世界上珊瑚礁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海洋公园的建立吸引大量的游客,促进了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带动的产业还有商业捕鱼业和休闲产业,其中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最为突出[2]。近年,国际上滨海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和主流。为海洋公园建设带来契机,建立海洋公园,开展多种形式生态旅游,是世界各国发展海洋公园的成功经验。

2 我国海洋公园建设概况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景观为开发建设海洋公园提供了有利条件。2005年3月,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了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浙江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2010年海洋局修订了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将海洋公园纳入到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体系中。近年在国家和沿海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努力下,包括海洋公园在内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得以较快发展。目前,共建有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含国家级海洋公园)28处,保护面积近36万hm2,保护目标涵盖了滨海湿地、海洋生物栖息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原种场或核心分布区、自然历史遗迹或地貌景观、重要海岛、红树林、鸟类栖息地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资源,初步形成了包含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海洋资源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网络[3]。

3 海南省海洋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评述

3.1 生态环境基本特点

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屿及其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4]。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远离大陆,海洋开发活动较为单一,海岛旅游产业目前都还未存在,渔业占绝对优势,没有工业,因而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小,水质清洁,透明度好。海南省近海海域水质均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符合一类标准。据2005—2010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统计,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区、船只活动频繁的港口区、江河入海口邻近海域和入海排污口等局部近岸海域。海南省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监测海域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DDT、多氯联苯、总汞、镉、铅、铜的含量均达到国家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局部监测海域受港口排污、海水养殖等影响,石油类和砷含量超过所在海洋功能区管理要求。海洋生物质量总体保持健康水平,各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能够满足其功能区要求。海南省拥有中国最好的红树林湿地,并构成热带海岸一种重要自然湿地生态景观;海南省是我国珊瑚礁海岸发育最好的区域,在构成世界珊瑚礁连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广布河口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盐沼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湾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以及岛屿生态系统。同时由于陆源污染物的排放、过度捕捞等不合理的作业方式,引发部分海域环境污染。

3.2 滨海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根据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评价方法,海南大学对海南滨海市县和西沙群岛的主要滨海旅游景点及主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总共有148个,占全部调查评价旅游资源单体的50.17%,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总共有148个,占全部调查评价旅游资源单体的49.83%,海南滨海旅游资源总体质量上乘,与全国其他省市滨海旅游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而且大部分旅游资源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最近几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14%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据《2011年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海南全年共接待游客过夜人数突破3 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 919.88万人次,增长15.8%;接待入境旅游者81.46万人次,增长22.8%。全年旅游总收入3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9.47亿元,增长27.1%;入境旅游收入24.57亿元,增长11.6%。

3.3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滨海旅游业得到较好发展,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由于片面追求产值和收入,引发过度开发,导致一些地方旅游资源质量下降,并由此暴露出一些生态问题。一是部分海域沙滩退化现象较严重,由于滨海娱乐及餐饮设施的建设,导致沙滩面积越来越小、沙滩宽度越来越窄。二是旅游景区海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旅游旺季时,游客数量过大,抛弃的废弃物漂浮海面,影响环境;岸上排挡及饭店每天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且部分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倾入大海。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促进滨海资源的持续利用。

4 建立海洋公园,促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海洋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旅游资源,要将其合理开发,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区域,按照以下原则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按照适合自身条件的模式合理开发。

4.1 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合理布局、重点开发

对于海洋公园的选划编制,要以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以实现海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同时,还要突出区域特色。按照区域分布规律,开发出具有生态特色的高品位旅游产品。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特色,选择特点突出、市场潜力大的区域优先开发。在开发时,严格按照保护区生态学理论方法进行科学规划,对海洋公园进行严格的功能分区。重点保护区应维持现状,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除明确可以开展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活动外,不得从事其他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活动。适度利用区可以开展不与保护目标相冲突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活动。

4.2 以效益为中心,效益、环境并重

从事生态旅游开发要以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为依据,社会效益为目标,使生态旅游活动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效益是开发海洋公园的前提。海洋公园经营管理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加强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规划合理的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游人数量,对某些敏感地带必须采取必要、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小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经济效益是海洋公园开发的依据,本着 “合理布局、重点开发”的原则,对区位条件好、资源品位高的保护区优先重点开发,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借助经济效益巩固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应时刻宣传生态保护的理论知识,使生态旅游者加强环保意识。

[1] LLDOS A S.国家公园[M].杨林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 赵领娣,张燕,WANG Xiaohua,等.澳大利亚海洋公园对我国渔民增收的启示[J].休闲渔业,2008(2):51-55.

[3] 杨新梅,韩庚辰,丛丕福,等.积极发展海洋公园,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C]∥桑国卫,陈宗兴.生态健康与海洋发展第七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4] 海南省海洋厅,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9BAB44B03);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905005;201005012-6;201105012-4).

猜你喜欢
海洋公园滨海生态旅游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情牵候鸟 守护童年
岳滨海 藏石欣赏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打造文化游乐综合体先锋队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香港海洋公园之旅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