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岛蓝色硅谷建设的思考
——海洋科技新城需要海洋文献保障平台

2013-04-11 08:26韩京云张晓琨王雪梅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硅谷蓝色青岛

韩京云,张晓琨,施 岩,王雪梅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对青岛蓝色硅谷建设的思考
——海洋科技新城需要海洋文献保障平台

韩京云,张晓琨,施 岩,王雪梅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对青岛地区的海洋科研院所,乃至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 “天时”。文章通过分析青岛蓝色硅谷的定位、建设理念和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海洋研究水平和海洋文献建设现状,提出了海洋文献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议和方案。

海洋文献;蓝色硅谷;文献共享;青岛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并形成了 “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一核就是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2012年2月17日,青岛市政府发布了 《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规划了总体布局。2012年4月27日,《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和 《蓝色硅谷核心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评审,确定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是:中国蓝色硅谷、滨海生态新城。

1 青岛蓝色硅谷建设

1.1 青岛蓝色硅谷的定位及采取的措施

目前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的园区理念是 “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1]。该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是:① 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② 建设国家海洋科技示范区;③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④ 建设青岛滨海科技新城。该核心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围绕海洋新材料、深海技术与装备、船舶装备与仪器仪表、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海水种苗繁育与健康养殖、海水综合利用等八大领域,进行产业规划[2]。

为实现蓝色硅谷的建设,目前青岛市采取的措施是:① 加快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海洋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与国外海洋学科交流,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科研活动,引进利用国外智力资源,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和科普基地。② 着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应用技术和深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增强我国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中国海洋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③ 通过蓝色硅谷建设,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和海洋高技术企业培育能力,不断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输出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引擎。④ 统筹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标志性建筑,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城市功能,把蓝色硅谷打造成以海洋科技为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2]。

1.2 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现状

目前,蓝色硅谷核心区重点引进的项目主要以涉海研究机构、大学、公司为主,其中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国家海洋监测设备质检中心、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青岛分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色硅谷研究院、碧云天青岛科技园、青岛华硕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中心、北斗卫星导航及微电网应用技术研发基地、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微软伟东教育云研发基地等的建设[]。

2 我国海洋研究现状

2.1 海洋研究实力

青岛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集聚了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青岛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3以上,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28家海洋科教机构,1个国家级和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1处国家级和6处部委级海洋科学观测台站,23艘海洋调查船;海洋科研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1/3,拥有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

2.2 我国的海洋研究水平

海洋科技新城的建设中最需要的是建设理念、人才和资金。建设理念与战略定位和政策,人才与成果产出和创新,资金与建设进程紧密相关。青岛的蓝色硅谷建设从其规划和战略定位来看是中国的海洋科技中心,它应该代表我国的海洋研究实力。文献信息资源是科研的手段和工具,也是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集成。它作为重要的科研条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国际海洋科学领域的中国海洋科学论文收录数、占国际1%的顶尖论文数、热门论文等各项指标中可以看出,我国既不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大国,也不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强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比较微弱[4]。

2.3 我国海洋文献资源建设

我国的国家海洋文献馆始建于1964年[5],该海洋文献馆在20世纪70—80年代初的年购国外原版科技期刊为500余种,年购国外科技图书为200余册,基本能满足国内对海洋文献的需求。进入90年代后,由于经费与外文文献的涨价等问题,国家海洋文献馆未能购入急需的文献资源,从而导致海洋文献馆因海洋文献资源的不足而影响到科技查新的问题[6],而且从此海洋文献馆未能在我国海洋文献服务中起到主导作用。

1998年驻青海洋机构成立了 “青岛海洋科技外文期刊信息协调网”,该网的职责是,将各单位的期刊目录上网,开展馆际互借,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从而提高期刊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7]。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真正的外文期刊信息互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图书馆联盟、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按专业或行业范围联合的图书馆联盟的出现,2011年9月21日在青岛成立海洋大学联盟,2012年成立了涉海院校图书馆联盟,但现在还没有出现海洋行业的文献共享平台。

3 对青岛蓝色硅谷建设的思考

3.1 建设海洋文献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青岛蓝色硅谷的定位之一就是 “建设国家海洋科技示范区”。采取的措施是: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应用技术和深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增强我国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中国海洋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

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就是跟踪世界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动态和成果。跟踪世界的最新成果就需要强大的海洋文献保障体系。近几年,我国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和行业图书馆联盟的出现,表明一个图书馆很难在知识爆炸时代,为本单位和本区域的科学文献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各图书馆资源的重复投资和建设的弊端日益显现。2011年成立的“海洋大学联盟”和2012年成立的 “涉海院校图书馆联盟”表明,海洋文献共享势在必行,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海洋文献共享的渴望。

3.2 尊重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共享机制

海洋科学研究院所是海洋文献的生产主体,也是海洋文献的主要需求者。因此,海洋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应该以海洋科学研究院所为主体。在我国主要从事海洋研究、教学、管理、公益服务的机构 (不包括地方所属机构)约有31个。

最理想的海洋文献共享平台应该是能够联合所有海洋研究机构和涉海高校,但在目前没有明确的国家要求和资金资助下,建立全国范围的海洋文献共享中心并非易事。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共享机制和建立地区海洋文献共享平台对于青岛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3.3 抓住契机,建设海洋文献共享平台

青岛作为海滨城市,一直是国家海洋科技力量配置较强的重点城市,聚集了一大批国家级海洋方面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并承担了近40%的国家“863”海洋项目和一大批各类攻关项目及重大基金项目,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共有16个中央和地方的海洋科技研究单位。而且在实施国家、地方海洋研究和调查项目中青岛的海洋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已形成了 “地利、人和”的海洋科学研究优势。

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对青岛的海洋科研院所,乃至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 “天时”。因此,青岛建设区域海洋文献共享平台的 “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已成熟。现最需要的是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建设为依托,建立和健全海洋文献共享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青岛若建立海洋文献共享机制和对其进行政策引导,青岛海洋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会水到渠成。

[1]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EB/OL].(2012-7-16)[2013-06-08].http://www.lsgg.gov.cn/.

[2]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EB/OL].(2013-5-10)[2013-06-08].http://www.lsgg.gov.cn/news_detail/newsId=251.html.

[3]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重点项目[EB/OL].(2012-?-?)[2013-06-08].http://www.lsgg.gov.cn/products_list/&FrontColumns_navigation01-1366789326286FirstColumnId=185&FrontC-olumns_navigation01-1366789326286SecondColum nId=202&&pmcId=5.html.

[4] 樊怡菁.中国及国际海洋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4):12-16.

[5]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数字图书馆.本馆介绍[EB/OL].(?-?-?)[2013-06-08].http://library.coi.gov.cn/bggk/.

[6] 侯秀生.我国海洋文献信息资源滑坡及其抢救对策[J].海洋信息,1996(10):1-3.

[7] 文信原.我国海洋文献信息要走资源共享的道路[J].海洋信息,1999(8):1-5

猜你喜欢
硅谷蓝色青岛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蓝色使命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蓝色的五月
青岛明月申牌?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