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辨析

2013-04-11 04:13张立新张德明
关键词:建设文化工作

张立新,张德明

(沈阳师范大学 机关,辽宁沈阳 11003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后,统一战线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统一战线如何更好地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其中,“统战文化”和“文化统战”是两个热门的话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统战文化”和“文化统战”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面临的任务,对于在统战领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使统战工作更好地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一、“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基本内涵

认识事物,应当从把握它的概念入手。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我们分析“统战文化”和“文化统战”,首先应当准确把握它们的基本内涵及其外延。

所谓“统战文化”,是服从、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指导理念的集合,是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又体现统一战线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在统战工作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它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调动各方面各领域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成为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目前统一战线已涵盖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海外等不同领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因此,“统战文化”包括以团结合作、民主协商为鲜明特点的政党文化,以爱国进步、团结和睦为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以护国利民、崇和向善为鲜明特点的宗教文化,以明礼守信、义利兼顾为鲜明特点的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以同宗同源、念祖爱乡为鲜明特点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等等。其鲜明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凝心聚力,同心奋进。

对于“文化统战”概念的理解,理论界的认识不太一致,实际上存在两个范畴的定义:“领域”与“方式”。所谓“领域”,是指将“文化统战”定义为,是与政治统战、经济统战相对应的在文化领域的、对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的统战。对于“文化统战”的含义,更普遍的理解是“方式”说,即认为“文化统战”是通过文化的方式、形式、手段来开展统战工作。笔者认为,所谓“文化统战”,实际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狭义的“文化统战”,即指针对文艺工作者,在文化领域开展的统战工作;广义的“文化统战”,是指通过文化的方式,利用文化资源来开展统战工作,其对象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在文化领域,针对文艺工作者开展的统战工作。如果追溯“文化统战”的渊源,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撰写《新民主主义论》和《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两篇文章,既从狭义上也从广义上使用了“文化统战”这个概念。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概念。他说:“这种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二十年来,分为四个时期。”“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样,有一个统一战线。”“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毛泽东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接着,他谈到了“文化统战”要注重文化界内部的联合。他说:“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团结,第二个是批评、教育和改造。”“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一切可用的旧知识分子、旧艺人、旧医生,而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为了改造,先要团结。只要我们做得恰当,他们是会欢迎我们的帮助的。”毛泽东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谈到了“文化统战”的任务。他认为“解放区的文化已经有了它的进步的方面,但是还有它的落后的方面。”强调“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为了进行这个斗争,不能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更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而且对其他方面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由此可见,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提出了“文化统战”的问题,而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入手,结合中国革命和解放区的实际,明确了“文化统战”的作用和任务,对于我们现在理解“文化统战”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文化统战”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文化统战”的根本任务,主要就是从文化角度,借助文化平台,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功能,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社会各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影响和感召统战成员,求同存异,凝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相互关系

要分析“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的相互关系,首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文化”与“统战”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从心灵上“以文化人”,因而能够为统战工作达到“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食粮。统战工作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必然需要文化功能的发挥,缺乏文化内涵的统战工作将是苍白无力的。可见,“文化”与“统战”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首先,从其内涵上看,“统战文化”反映了一种形态,体现了一种资源,是统战工作长期的历史积淀,是由实践层面到理论层面的升华。“文化统战”则是一种统战手段、策略、方法,强调要利用文化资源来开展统战工作。其次,从其形成、内容和作用来看,“统战文化”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核心理念,涵盖了政党、民族、宗教、阶层等各个领域,伴随着统战实践工作的展开而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补充、丰富和完善,在统战工作中发挥着引领力、感召力、渗透力和感染力的作用。而“文化统战”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是运用文化的力量开展统战工作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在统战工作实践中,“文化统战”是灵魂,它能开阔统战工作思路,提升统战工作层次,增添统战工作魅力,使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既存在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撑。首先,“统战文化”的发展建设为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源。“统战文化”所内含的团结合作、民主协商的政党文化,爱国进步、团结和睦的民族文化,护国利民、崇和向善的宗教文化,明礼守信、义利兼顾的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同宗同源、念祖爱乡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等等,对于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其次,“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为“统战文化”的发展建设不断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统战文化”源于统战实践,并随着统战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统战”的开展必将为“统战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再次,“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联结。一方面,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所利用的“文化”包括“统战文化”,另一方面,“统战文化”的发展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有着交叉。因此,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推进“统战文化”建设与开展“文化统战”工作融为一体,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实践证明,“统战文化”的发展建设,既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也促进了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既开拓了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增强了统战工作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工作着力点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统一战线的职责所系、优势所在、存续所依。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统战”工作。

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以下着力点: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建设“统战文化”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保证“统战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统战文化”的本质要求。统一战线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斗志。“统战文化”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二是要密切结合统战工作实践,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确立“统战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实践中,提炼、丰富、发展统战文化,使统战领域内的政党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阶层文化、同根文化等“统战文化”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三是要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遵循喜闻乐见、便于传播、易于接受、实用有效的原则,创新统战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四是要将“统战文化”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之中,使其在促进其他事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推进“文化统战”工作的着力点是:一是要把握文化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前所述,文化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统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文化统战”在统战工作体系中的引领作用。要树立用文化为手段开展统战工作的新理念,通过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文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努力营造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工作氛围。二是要建立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促进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和根本,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最核心力量。统一战线既要通过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来促进文化认同,同时也要通过文化认同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为建立文化认同提供了坚固的基石,为开展“文化统战”提供了丰富资源。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统战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心向党爱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三是要挖掘“文化统战”资源,发展“统战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统战”精品工程。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挖掘和发挥历史文物、革命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资源的优势与作用。要利用“统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统战工作。要通过创新载体形式,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统战”精品工程,促进“文化统战”工作的深入发展。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C]//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行道.拓展文化领域统一战线工作[J].中国统一战线,1995(1):31-33.

[4]余源培.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13-21.

[5]甘露,吕艳娟,薛建民,张伟.文化统战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和载体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14-18.

[6]杨毅.关于文化统战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25-27.

[7]贺善侃.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J].学习与实践,2009(9):143-148.

[8]吴红博,常志刚.文化统战的内涵和特点[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46-50.

[9]张密丹.以统战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和谐稳定[J].中国统一战线,2012(1):28-29.

[10]马静.论文化统战在新时期统战工作中的战略地位[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1):86-89.

[11]阳沐乎韧.多元化背景下文化统战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59-63.

[12]文斌.试析统战工作的人文性[J].职业时空,2008(9):126.

[13]杜青林.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J].求是,2012(7):7-9.

[14]杜青林.切实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优势作用[J].中国统一战线,2012(1):5-7.

[15]伏来旺.探索统战文化新思路[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8(5):4-5.

[16]万莉涓.文化统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2):12-15.

[17]林卓才.新时期文化统战简论[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2):6-9.

[18]林卓才.文化统战探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1):1-4.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选工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