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剧戏剧动作的营造方法

2013-04-11 04:13
关键词:戏剧性戏剧内心

董 艳

(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文学系,辽宁 沈阳 110168)

关于“戏剧动作”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动作仅指可见的外部动作;还有人认为可光写人物的心理动作,而这样观点的确会影响剧本质量,影响作品的效果。谭霈生先生在《论戏剧性》中说:“所谓‘戏剧动作’的含义是广泛的,它涉及到戏剧塑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各种手段,戏剧是动作的艺术,那么,剧作者要运用这种艺术样式,当然需要了解动作的具体含义,了解各种手段的效能,正确地掌握这些手段。”[1]这句话指明,在剧本创作中动作的重要性、动作的成分、功能及如何营造动作手段是剧作者应重视的问题。可见如何在创作中营造戏剧动作更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文章以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为实例,结合电视剧本身属性特质探索戏剧动作应包含的各种成分及其性能,分析各种戏剧动作的成分在电视剧作品中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热播电视剧作品的成功之处。积极探究电视剧戏剧动作的营造方法,为更好地刻画和塑造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电视剧作品的创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外部动作的营造

1.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外部动作

外部动作也叫“形体动作”,是指人物形体的活动,是每一个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活动,比如人物走路、舞蹈、械斗等,应该说,人物的外部动作存在于所有的艺术作品中,绘画家、摄影家可以把人物动作最精彩的瞬间留下永恒;小说家用精彩的文字就可以把人物的外部动作描写得惟妙惟肖;剧作家在人物出场时写明“舞台提示”就可以让演员通过形体动作获得直观的再现,但是任何一种文学作品,虽都会有很多外部动作,但并非是所有的外部动作都具有戏剧性,形体动作作为戏剧性动作的一种成分,具有推动剧情的发展外部动作才能称之为人物戏剧性动作。这点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尤为重要。例如电视剧《宝乐婶的烦心事》,宝乐婶因为给了自己生意上的竞争者二十元钱又答应给他两袋子山楂,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大家都憋着气,谁也不动筷子,营造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宝乐婶看到这种情形把筷子一放,教训了几个孩子,这里的外部动作会直接关系到戏剧情节的结局。电视剧《乡村爱情小夜曲》中的刘能和谢广坤因不借车的问题引起争执。赵四作为亲家,出手帮了刘能,刘能为了感谢赵四,就去给他们家送芸豆,说是从自家菜园子里摘的,为下集刘能和赵四俩家的沟通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赵四和谢广坤两家的矛盾埋下伏笔。

2.具有洞察人物内心活动的外部动作

黑格尔在《美学》中曾指出,“人物行动的根源在于内心”[2]。可见,所有人的外部动作自然是人的思想的直观体现,是人的内心推动的结果。而这种体现、结果自然是人在思想推动下的行动。剧作家更要深知这一行动的依据及规律,了解观众在欣赏电视剧作品时的心理需求,多去描述那些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外部动作,这才是明智之举。可目前有许多电视剧剧作家的作品被观众排斥,大家一致认为不好看,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必要的戏剧性的外部动作。在作品中片面强调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每一集的时间段里,剧情进展过于缓慢,剧本气氛过于沉闷,削弱了应有的戏剧性,尽管强大的明星阵容也弥补不了作品的吸引力。可见剧作家让自己笔下人物的外部动作具有真正的戏剧性是不容易的,但在剧本里却不可缺少,外部动作是对人物戏剧性动作的直接体现。例如电视剧《樱桃》,红红学校组织秋季田径运动会,樱桃知道后,便和村人一起上山采蘑菇,特别计较蘑菇的价钱,为的是多挣一点钱为给红红买鞋,让我们看到一个母亲一定要满足孩子愿望的内心世界。在电视剧《疯狂倒计时》中,张宝民对黑皮的叮嘱,让他去交货的安排都是出自内心对黑皮的怀疑、放弃,之所以没有彻底的把黑皮杀掉,是念在多年的兄弟情分上,简单的动作设计却留下了无尽的悬念,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

3.具有视觉效果的外部动作

电视剧是表演艺术,主要的特征就是审美性。观众在欣赏故事、观看人物的命运的同时,对电视剧的视觉效果是有要求的。有经验的剧作家会运用推、拉、摇、移等镜头语言,远景、近景、中景、特写等景别镜头组接来更好地为人物的外部动作服务。电视剧《士兵突击》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伍六一和许三多在一起奔向前三名的指标时,伍六一深知自己受伤的腿会被淘汰,奋力地拒绝许三多的帮助,选择了“自杀”这种极致的动作,告诉许三多要一个人继续前行。在画面里,我们看到了伍六一为许三多加油的那双要喷出火的眼睛,还有许三多放弃同行后的无奈以及奔到终点后的愧疚。这部作品没有通常我们看到的女人,没有看到恋情,没有更多的勾心斗角,没有明星阵容,却让你一刻不肯离开屏幕,对后面的故事充满期待。许三多与史今离别的那场戏,在许三多用自己的身体压住史今的行李来表示挽留,哭得一塌糊涂。史今的手紧紧地攥着,他也不舍,但他为留住许三多的那份信心,什么都没有做,上了吉普车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一张满是泪水的寻找张望的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这是好的视觉效果的人物动作带来的独到魅力。

二、言语动作的营造

1.具有冲击力的对话言语动作

对话是最重要的言语动作,尤其是在剧本中。德国戏剧理论家奥·威·史雷格尔曾说:“对话不过是形式的最初的外在的基础,如果剧中人物彼此间尽管表现了思想和感情,但是互不影响对方的一方,而双方的心情至始至终没有变化,那么,即使对话的内容值得注意,也引不起戏剧的兴趣。”[3]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对话作为一般的交流之外,要成为人物动作的一种方式,要使它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方式,而对话的戏剧性,主要也在于双方的直接交流和深刻的相互影响,对对方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对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动作成分,它不仅是相互倾吐内心隐秘的工具,也是相互交往的手段。尤其是电视剧剧作者在写每一句台词的时候,都把潜台词融在里面。电视剧《女人的村庄》中的李二白对张西凤内心不服气,处处去刁难她。有一天,在饭桌上她对广大说:“上次组织妇女学习,为什么不让我去,让陈莲花去。”广大说:“人家上次去学习那是要求高中毕业,你才初中毕业……”李二白:“她没让我去,就摆明了,没瞧得起我……”“我有的是招,待会儿吃完饭,赶紧给我买瓶墨汁去。”在这样的戏剧性对话中,迫使彼此的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变化,这也是使“一般的交流”能够具有戏剧性的首要条件,更好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动作。

2.具有辅助功能的画外音言语动作

旁白指的是人物在与其他人物对话之中插入的自语。而这样的自语,虽然可以让观众听见,但同场面的其他剧中人物却是听不到的。在影视剧作中,画外音相当于旁白的效果,在剧作中具有辅助功能,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为在作品中更好的转换时间和空间提供便利,电视剧是时间和空间结合的艺术,画外音的运用能很好地改变电视剧的现实时空。有的电视剧作品为追求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加强作品的节奏,画外音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画外音的另一个功能是为叙事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发表评论、揭示哲理、揭示人物的内心动作、抒发感情[4]。画外音的运用达到了用一般叙事手法不能达到的效果,诸如电视剧《潜伏》《一个鬼子不能少》《暗算》等作品都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这种艺术手法在目前的电视剧创作中比较流行。电视剧《青盲》中的画外音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秘、思想的时候最为典型。张海峰在做一系列的行动时都是在利用王玲雨对他的旧情心存依恋,为了完成自己身上的使命、为了完成“师傅”的遗愿,他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王玲雨,而当王玲雨认为他们的爱还在,又被张海峰狠狠地拒绝时,下定决心离开此地。张海峰得知王玲雨伤心地走了,并要和“敌人”徐行良在一起的时候,内心非常纠结、痛苦不堪,他拼命拍打着自己的胸脯,直到把自己打累倒在地上。画外音在这部作品里对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抒发、意愿的表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沉默动作的营造

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沉默是动作。”[5]谭霈生先生对“沉默”的理解也称它是构成戏剧动作的第三种成分,或叫“停顿”“停歇”,当然,因必须具有丰富的心理内涵,才能成为动作,一般称之为“静止动作”。所谓的静止,仅仅是就人物的形体活动和言语而言,指的是画面中的人不说话,也没有明显的外部形体动作,看起来只是在那里沉默不语,静止不动。然而,就在这个瞬间,人物的内心却不是静止的。剧作者们深深地领悟了“沉默”在艺术呈现中的重大意义,不断地挖掘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状态下的艺术效果:人是静止不动的,但内心在翻腾着思想、感情的浪涛。演员在这一瞬间,不借助言语,不借助体形动作,只是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将潜在的心理内容暗示给观众,同样可以收到戏剧的效果。剧作家完全可以借助于这种手段,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内容,从而构成戏剧动作的一种成分。

在舞台剧中的停顿,尽管演员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传达出内心活动,而由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很难对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因此,表情的传达作用就受到很大限制。在舞台演出时,只有让观众了解到人物的“停顿”的具体情境,才能够引导他们对人物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察“停顿”所暗示的特定心理内容,即剧作家本人必须对人物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为“停顿”做好充分准备,为它安排好具体、有力的情境,并把观众带进这个情境中去。把握住人在这一瞬间特有的心理内心活动,赋予“停顿”以具体、明确的“潜台词”或“内心独白”。

而在电视剧中,人物“沉默”的瞬间,借助电影摄影的功能,映出人物面部的特写,把面部细微的表情放大,使观众能够在演员细微的表情变化中体察人物的内心。对于演员来说,只有把握住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下当时的人物心理,才能够把这种动作的意义放大,让观众在那一刻深深了解、理解人物的内心,收到好的收视效果。电视剧《甄传》中,当甄早已经把后宫的人全遣散了,只让自己在垂死的雍正面前历数周围的人是怎样欺骗他的,雍正的手在空中垂着,慢慢地滑落下来,我们看到了一张甄特写的脸,虽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不怒不哀,不疼不爱,不悲不喜,让观众领略了她内心如此的平静是多少代价换来的,所以,这个时候什么都是她的了,但她也什么都没有了,在这里用一个“沉默”的动作是最恰当不过的,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好地表达了一个为求自保而不惜心狠手辣手段的一个女人的真实心理世界。

四、音乐音响动作的营造

1.具有画龙点睛的音乐动作

音乐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可以说是都有一个让观众过耳不忘的好的音乐。如电视剧《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名著改编的作品,还有比较受观众欢迎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每一个电视剧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主题歌,而《还珠格格》《玉观音》等电视剧中的插曲也成了观众们热捧的曲目。音乐在电视剧中一种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渲染情绪,富有感染力。例如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因悟空不听他的话,总“伤害”妖精,惩罚悟空回花果山,这时的主题曲响起,和悟空与师傅不舍的画面结合得相得益彰,让人感动。可以说,音乐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刻地表达了师徒两人的感情与矛盾之间的纠结。

2.具有不可忽略的音响动作

音响效果通常会被认为只是一种辅助因素,但剧作家和导演都非常重视运用这种辅助因素。在很多剧作和演出中,音响效果有的是为人物的动作烘托出外界环境,有的是为渲染气氛,以增强某个场面、某个动作的情绪感染力。还有一种音响效果,却不仅仅是动作的辅助因素,它们本身就可以构成动作的一种成分。区别作为辅助因素的音响和构成动作的音响,主要标志在于:后者既然作为一种动作,如果没有它,戏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大雷雨》的第四幕,主人公卡杰林娜在“雷声”的推动下,把自己和鲍里斯的私情讲了出来。在一些剧作里,音响作为动作的成分,还只限于个别的场面。在某些剧作里,音响就构成了贯穿全剧的一条动作线,在这种情况下,它作为动作的功能,就表现得更明显。如奥尼尔的《琼斯皇》,剧作家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具有象征主义的动作形式,就是土人造反时敲起的鼓声来表达他们的心声。电视剧《在悉尼等你》中的米乐知道李念和贝蕾不在一起了,他开着车拉着贝蕾一路飞奔来到海边,米乐向往着从此以后和贝蕾在一起的快乐与幸福,而贝蕾还在乎着李念,画面是两个人坐在礁石上,传来的是大海的冲浪的声音,一遍一遍一遍……这里运用的音响效果极好的表达了当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故事情节的延续。

弗莱塔克说:“因为戏剧艺术表现的是人,人的内心如何向外发生作用,或者如何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必然利用一些手段,使观众明白人的本性的这些过程。这些手段便是语言、音调、姿势。戏剧艺术必须把人表现为说着话、唱着歌、做着姿势的人。”[6]可见,掌握了外部动作、言语动作、沉默动作、音乐音响动作等方法的营造,就会在作品中强化这些手法的更好运用,发挥各自功效,就会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强电视剧作品的表现力。

[1]谭霈生.谭霈生文集·论戏剧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5:16.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88.

[3]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1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230.

[4]涂彦.电视剧的戏剧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52.

[5]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239.

[6]弗莱塔克.论戏剧情节[M].张玉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1.

猜你喜欢
戏剧性戏剧内心
有趣的戏剧课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