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中国产业转型的战略途径

2013-04-11 16:3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6期
关键词:知识型总部服务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特别是一批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中心城市在城市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自身经济结构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但是,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原有的工业基础日趋衰弱,新兴的产业萌芽寥若晨星,现存的产业结构被打乱、破坏甚至消失,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产业 “空心化” 已初现端倪。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我国一些中心城市,有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部门开始出现外迁迹象;另一方面,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关注,即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纷纷将总部迁往中心城市。外埠迁入的企业总部和本埠制造业外迁留下的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内某些特定空间上聚集,由此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并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预料,总部经济必将成为我国中心城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途径。

总部经济是解决城市发展中产业“空心化” 的有效途径

纵观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地有活力,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机遇,不断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其产业结构将逐步实现三二一的结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将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随着制造业因环境保护和成本高昂的缘故,不得不逐步由市区逐步迁出,怎样避免城市产业的 “空心化”? 第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何在?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中,主要强调的是通过集中资源于城市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但是,当今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大城市来说,继续扩大资源集中规模,就有可能超出城市的承载能力,种种“城市病” 就会产生蔓延,总部经济理论正是针对这种状况提出来的。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一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地大型企业集团入驻,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分布,而其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达到资源最合理的配置的经济活动的统称。

总部经济的理论,为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战略性思路。首先,对于振兴制造业来说。按照总部经济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里主要用来发展企业总部,而将生产制造基地外迁。按照这种思路配置资源,不仅能够突破土地和物质资源对中心城市发展制造业的制约,而且能够克服发展制造业与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的矛盾。从总体上讲,总部经济对于振兴制造业至少具有3种意义。一是总部经济为扩大中心城市制造业增量提供了一种新理念。通过吸引跨国制造公司和外埠制造业企业总部入驻,可以为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引入增量资源,扩大中心城市制造业的总量规模,优化中心城市制造业结构。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总部的入驻,将会在中心城市产生出总部聚集效应,有利于中心城市制造业总量的增加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发展,也会使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更具活力和竞争力,进而会提升整个中心城市产业布局的层次、水平和形象。二是总部经济为盘活中心城市制造业存量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把企业总部留在城区范围,而把生产基地从市区迁到郊区甚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外地,由此而节余出的部分制造业资源则用于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这种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调整方式,较之于“整体搬迁” 或 “整体关停” 的调整方式更为科学和合理,有利于突破中心城市发展制造业的种种资源约束,拓展中心城市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三是总部经济为完善中心城市制造业配套体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构建不同区域 “总部—加工基地” 的功能分工,实现区域之间的协作发展,是使制造业成本最低、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经验。

与其相随的是,专门为总部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 (主要是知识型服务行业)将会与总部相伴生,形成与总部集群同在的知识型服务业集群。同时,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朝着知识化方向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总部和知识型服务业的辐射力越强,这个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就越强。知识型服务行业虽然是企业总部的次生物,但它本身的产生和集群,却形成了最有生命力的朝阳行业群体。这样,新老产业的发展,又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总部经济对于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总部经济战略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其产业结构将逐步形成 “三二一” 结构,城市内部布局也必然要求作相应调整,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将在空间竞争过程中将传统的、已失去优势的产业排挤出,而且一些优势产业会由城市中心地带向外围地区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总部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联动的。总部集群的形成,会增加第二产业的经济总量;同时又会对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提出强烈需求,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各个行业的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入驻,这样既扩大了城市的产业总量,还可以提升城市的产业层次,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

(一)对于城市制造业的作用

总部经济理论最初就是为了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因此它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道理就在于: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空间资源越来越稀缺,制造业成本越来越高,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外迁必然成为企业理性选择。为应对制造业 “空心化”,保持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繁荣,就应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中心城市由于具有各种有利条件,可以集中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使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高端资源密集的优势和外围地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功能分工,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都能够各得其所,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一方面,总部经济战略可以促使城市原有的制造业资源通过产业组织创新寻求新的发展。制造业在当今各地的经济发展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资源特点、节水环保的需要和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市区越来越不适合发展传统制造业中的加工部分。然而,如果按照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的总部办公大楼与生产加工车间分布在一起,是很难进行调整的。要么企业整体迁走 (实际情况是,许多位于市区的制造业企业外迁之后,出现大量的核心技术管理人才流失,他们不愿意随同企业一起离开都市,结果使许多企业外迁之后大伤元气),要么破产倒闭;而如果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调整,鼓励企业总部与其生产加工基地分离,则不仅能够取得加工基地所在地相对低廉的要素资源,还可以继续利用总部所在地密集的人才、技术、信息、政策资源取得更大的发展。可以说,总部经济的思路为城市的制造加工企业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另一方面,总部经济的思路大大扩展了中心城市经济的产业选择范围,使中心城市的制造业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原来以为在中心城市不宜发展的某些产业的部分功能区段,包括资源消耗型的制造业,如果按照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布局,将总部设置在市区,而将生产加工基地设置在拥有这些资源的其他地区,此类产业照样可以在中心城市发展。因而,总部经济使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本地的资源,而是跳出了本地,通过与周边区域其他城市的合作,构建总部经济链条关系来实现协调、互动式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通过总部与加工基地之间的区域分离实现了产业组织创新,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并且,由于有庞大的制造业企业的总部做支撑,现代服务业也拥有了更多的服务对象,因而可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对于城市第三产业的作用

总部经济的思路不仅可以运用于制造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对于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研究发现,在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老旧工厂的关闭过程中,有的城市走向萧条,也有些城市转型顺利,保持了持续繁荣的局面。美国学者J·O·威勒分析了美国20座大城市的资料,发现有60%的城市在制造业转移出去之后,保持了持续繁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城市实现了产业服务化和总部化。可以用如下简单的循环系列概括这种关系:发达的第三产业→强劲的总部吸引力→发达的总部经济→更加发达的第三产业。实践表明,一个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将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服务公司随之迁移;与此同时,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对中心城市的增长贡献也是很大的。

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以及保障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必须的各种配套消费;另一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旅游、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房地产、餐饮、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作用

总部经济与知识型服务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将有助于中心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成长和发展。

总部经济与知识型服务业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一,城市的总部集群为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公司总部成为知识型服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推动知识型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总部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一个区域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总部密集的地区则会对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为强烈的需求。其二,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总部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生存环境要求必须有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的配套。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能为吸引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也能够带动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事实表明,强大的总部经济能为知识型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支撑城市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正是在大城市里集结的企业总部集群,它们是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服务对象,总部经济是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广袤土壤。

以总部经济提升中心城市产业结构

(一)以总部经济优化中心城市制造业结构

我国正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工业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快速发展也是以制造业发展为支撑的。但是,随着中心城市商业成本的不断递增,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城市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城市环境条件约束等方面的制约,因而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亟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总部经济就是基于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为中心城市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相比,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具有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优势,但是也存在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成本高、城市环保条件要求高等方面的劣势。因此,如何立足于中心城市的资源特点,扬长避短,同时又能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成为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将企业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周边区域,实现制造业企业组织创新则成为中心城市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

从企业内部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企业组织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而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客观上也催生了总部经济的形成。在 “扁平化” 成为必然趋势的条件下,企业得以将生产、配送、产品研究与开发、市场销售或营运控制实现空间上的分离,以便有效地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跨国公司设在国外的区域性研发总部、管理总部或销售总部本质上就是这种企业组织扁平化的结果。由于众多总部在特定区域上的聚集,总部经济形态便呈现出来。

以总部经济思路实现中心城市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吸引全球跨国制造公司和外埠制造企业总部入驻,可以为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引入增量资源,扩大制造业的总量规模,优化制造业结构。中心城市可以凭借其丰富的人才、技术等战略资源吸引跨国制造企业的地区总部或研发总部,这些总部的聚集必将促进当地制造业总量的增加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当地制造产业的层次、水平和形象,使得当地制造产业的发展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2.总部经济为中心城市制造业存量资源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目前,中心城市内部许多制造业企业受到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影响,企业持续发展困难,开始纷纷向中心城市周边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转移。总部经济为这些企业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将企业的 “生产基地” 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区域迁移的同时,可以把企业总部,包括销售部门、研发部门依然留在中心城市,而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外地。

3.总部经济有利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之间构建 “总部-加工基地”产业链条,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制造业竞争力。中心城市通过强化研发、设计、营销、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总部功能,同时疏解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制造业寻求成本最低化和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路。珠江三角洲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其他城市之间形成的 “总部-加工基地”产业链条。而长江三角洲则以上海为中心城市形成总部聚集区,以江、浙等为制造业密集的腹地为基地,由此促进区域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以总部经济提升中心城市制造业结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制定有关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制造业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扩大中心城市制造业的总量。第二,抓住若干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但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核心作用、能创造较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设置在地价相对较低的近郊县区,以形成较强的生产加工和装配能力。第三,对于已经不适宜在市区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可通过政策调整鼓励其将总部留在城区内,而将其制造基地外迁到周边地区,甚至外地,或者通过设立生产厂、委托加工等形式,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分工。

(二)以城市总部集群为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中心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型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的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对此,总部经济同样是一条重要的战略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金融、信息、会计、法律、技术开发、产品营销等,逐渐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在社会上成为独立的为厂商服务的机构。这些厂商服务机构在大城市集中起来。大城市不但通过这些厂商服务机构来为城市以外的工商业服务,也通过这些厂商服务机构来控制城市以外的工商业,进而控制城市以外的经济活动。这些厂商服务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城市的知识型服务业,为厂商服务实际上也体现了大城市的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国内外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了城市转型过程中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知识型服务业之所以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也缘于与厂商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正是强大的厂商需求,为知识型服务业提供了市场和发展空间,使得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更迅速和更有根基。其中,支撑城市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围绕总部集群所形成的各种厂商服务,由此可见,总部经济已经成为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引擎。

在总部经济中,总部集群所在区域在区域价值链分工中占据相对高端的地位,总部在执行研发、营销、战略控制、资本运作等功能时,需要一大批知识型服务企业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另一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回报,公司总部成为知识型服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推动它们高速增长的驱动力。总部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本区域知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优化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提高本区域的产业竞争能力;同时,总部所在区域是战略性资源密集分布的地区,高素质的营销、管理、资本运作人才分布在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集团总部、区域总部、营销中心、研发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和城市现代金融服务业、专业中介服务业、研发与技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传媒业之中,他们以较高的学历、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水平、一定的文化品位形成了稳定的城市中产阶层,这部分人的各种消费活动以及形成的消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为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所以,一个地区总部经济的繁荣必然会带来更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总部密集的地区能够为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强烈的需求。一个地区要发展总部经济,必定会带动知识型服务业与之配套,而知识型服务业的集群又会反过来促进当地总部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因势利导,使以总部经济带动中心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发展总部经济符合中心城市资源禀赋特点,是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总部经济是我国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应当成为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企业总部有不同的层次,各地城市的发展环境也不同。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不宜推行一个模式。有些城市适合做地区性公司总部的集聚地,有些城市适合做全国性公司的总部,另一些城市则适合做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地。各地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准确定位,才能够各得其所,促进本地总部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

1.李健.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唯实,2004.

2.史忠良,沈红兵.中国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

3.赵弘.总部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姜杰.城市竞争力[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6.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8.林峰.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与中国对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知识型总部服务业
RAYDATA总部办公室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对策建议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Dave&Bella办公总部
知识型新移民城市生态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