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角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2013-04-12 01:51
关键词:基本原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王 青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济南 2500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下的二级学科,它是进行独立理论研究的学科,正确科学地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建设中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基础上,从原创性与经典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角度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一、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概念可以分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子概念,要厘清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必须首先从语义学的角度把握三个子概念的含义。

所谓“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等优秀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在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创立的,关于探索资本社会发展历史趋势、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无产者解放条件、被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经典部分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共产主义的本质,政治经济学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规律。马克思主义运用自己所创立的唯物史观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的逻辑分析,阐明了人类自身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自身及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人的自由解放是由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再到自由个性;财产所有制是由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到资本家的私有制再到自由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是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然后再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其核心理念是人本共产主义,不是只讲阶级斗争的革命共产主义,不是只讲社会公有的公有共产主义,也不是只讲生产力的物本共产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实现核心理念的方式、方法、手段和过程。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核心理念的理论基础与论证工具,论证这些手段与阶段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发展的,自1848年诞生后一百多年以来先后在世界不同地域和国度随资本主义与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及各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创立自己的新观点,修正过去的旧观点,历经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后期的欧洲社会主义、苏东集权社会主义、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的对垒和演变,至今已经形成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并将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今后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拉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将会加快。马克思主义所预示的世界社会主义、世界共产主义同时胜利的景象将会显现,马克思主义没有终结,认识也不会终结,处于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认识需要改变和发展,打破传统社会主义、传统共产主义的观念、理论框架、思维定式和政治习惯已经不可避免。

所谓“基本”,从语义学的层面进行解释,包括 “根本的”与“主要的”两层含义。它不仅突出地强调某一事物对于一个系统的存在性和持续性具有必然的不可或缺性,因为这一事物对于一个系统的根本性质和本质属性的认定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和根本性作用,而且它还突出地强调某一事物的存在始终贯穿于这一存在系统变化发展的全过程,它是与整体系统始终相连、必不可分的要素。这种语义学上的解读非常适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事物原因的理论界定。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形而上的根据和条件,这个根据和条件就称之为原因。亚里士多德界定的两种原因即形式因与质料因,形式因类似于语义学的第一层解读,它是事物是其所是的原因,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质料因类似于语义学的第二层解释,它是构成事物的基础性的东西,具有载体和始基之意。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而言,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庞大理论体系中最根本与最主要的观点,是决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所是的根本主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庞大理论体系之中最基本与最核心的具有规律性的概念与原理,是始终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始终并起着基础性与根本性作用的概念与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一般性与普遍性意义的、能够成为其他各门具体学科和理论的支撑与基础的具有奠基性的道理和规律。它不仅呈现与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揭示事物发展与演进的普遍规律与一般本质,而且它能够指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发展道路,并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逻辑发展演进全过程,具有基础性与核心性的观点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精髓,能够反映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立场,而且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包含强大的逻辑关联性与必然性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普遍性意义的基本理论与核心观点。

所谓“原理”,从语义学的层面进行解释,它通常是指存在于某一科学或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一般意义的基本规律。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大量的实践作为其基础,原理的正确与否是由实践来检验与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科学的原理出发,依据原理进而演绎推理出各种不同的具体命题和定理,由此再进一步对各类具体实践起到指导与规范作用。所以,“原理”是建立在大量的观察与一系列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抽象而得出的,既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又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一系列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观点。

二、原创性与经典性相统一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的基础上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他的后继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义,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原创性的和经典性的论述,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梳理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角度在经典文本中阐释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结构合理和高度概括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把现实的人,即处于一定的现实环境中的、从事物质资料与人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具体的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围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的解放,并以最终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的价值目标。它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结论”[1]15。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原理;也包括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的原理;还包括对立统一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等基本规律以及人的价值、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一般性规律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真理,这些基本原理揭示了世界运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世界发展提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原则。其次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所体现的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思维领域中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结论,是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2]15。它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规律、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及其历史命运、资本雇佣劳动、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途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共产主义的理想途径、生产资料所有制,等等。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既阐述了自然界、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逻辑与历史联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最集中表达,也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依次更替的客观规律的理论学说,它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具稳定性与持久性、最具决定性与根本性意义的内容体系。

三、整体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论在横向维度上还是在纵向维度上都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演进着的理论整体,它把自身理论体系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揭示三个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对它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是一门以人们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物质资料生产、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解放的科学理论。整体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的视域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体系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系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体系的简单规整与综合,而是表明它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具有高度统一性和综合性的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3]89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本质上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规范性的理论整体,这个整体最集中的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及它们的与时俱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逻辑上不是马克思主义某一构建领域或某一组成部分的逻辑范畴,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归纳、概括、抽象、演绎出来并且始终贯通于各主要组成部分之中的、涵盖各个不同学科的最具基本性和最具根本性的逻辑范畴,它们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构成逻辑联系严整的概念体系。它在研究内容上不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发展阶段或者某一方面的客观反映,而是对充满矛盾性、历史性与发展性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根本性质的正确反映,是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在整体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视域下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人本共产主义理论是它的价值目标。其中,自由人是主体价值目标。经过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自由个性三个阶段的渐进过程,最终达到每一个人都能以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状态而存在的人即自由人。自由人联合体是客体社会制度,是自由人存在的社会形式和社会制度,是一个丰富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恩格斯称之为“共产主义”。它的实现需要在经济上经过由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到资主义私有制再到自由人的个人所有制,政治上经过由血亲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再到自由人的民主制度三个阶段的逐步过渡,最终以自由为主体的共产主义制度成为世界共产党人的最高社会理想。人本共产主义的实质是自由和解放,它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以自由人为根本目的的共产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理念,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其次,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理论,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部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有两重目标,近期目标是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远期目标是消灭阶级、国家、政党,进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社会大同;它具有两重性质,既是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也是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它采取两种阶级斗争形式,早年以暴力革命为主,晚年以和平斗争为主;它在进程上分两步走,后国家先行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再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它依靠无产者和农民两种动力。社会主义建设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先进国家继承资本主义和创立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借鉴资本主义和依据本国国情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它的宗旨是实现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第三,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它以“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引起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以西方的主客二元分离为基础,形成一种多元合力论,世界的本质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人的本质是自由个性,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改变与被改变的关系,从中引出物质、自由与改变三大主题。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统一,它是以论证人类自由与无产者解放目标实现条件的政治学理论;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本实践活动的社会生产理论,由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再到人自身的生产;以异化为主线的资本主义功能理论;以剩余价值为主导的劳动价值理论;以重建个人所有制为目标的生产关系理论;以消灭商品生产实行计划调节为杠杆的经济运行机制。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统一。马克思运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现实的人的需要、社会生产、生产工具、人口、交往形式(生产关系)、意识形态来说明自由人的历史生成和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趋势,论证人本共产主义何以可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阶段和运行规律,即原动力是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及其形成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自变量),亚动力是原动力作用的结果,即两大矛盾的运动(因变量)。这种矛盾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人类能力的三个阶段到所有制的三个阶段,再到政治制度的三个阶段。其核心是从人的需要研究问题,由于人的需要使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统一起来了。

四、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思维领域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基本范畴和概念为核心和基础,以创造性实践和发展性的运用为中介的原创理论、整体理论、运用理论的统一体。它不仅包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包括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同时还包括人类为了实现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等具有时代性与创造性的最新理论成果。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创与经典内容,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的理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等理论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的内核”[4]125。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其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不能脱离经典文本,但是又不能只从纯经典文本来界定其内容体系,必须把经典文本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应当以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视域动态地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用坚持、发展、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做到既能一脉相承又能与时俱进,既在坚持中发展,又在发展中更好地坚持。

对于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客观世界的联系性与发展性原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等常识性的基本原理,我们应当结合新形势、新问题等实际情况不断深化研究和认识,推演出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内容,从而以包含新内容的思想理论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关于时代本质和阶级性特征的原理、阶级观点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等基本原理,我们应结合实际问题深人开掘、深刻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理论等基本原理,我们应结合新的实践深人探讨、充分展开、详尽论证,使之成熟完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规律的理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理论等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依据新时期的实践提出来的,并且它们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它们是对更为广阔时空领域的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反映,我们应把它们归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其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发挥更为普遍的和根本的指导作用。

站在文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认为,它是从原创性与经典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角度把握与理解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总称,它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的、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展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的基本骨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深刻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理论品格,更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全体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以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4]147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说明[J].教学与研究,2003,(6).

[2]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5).

[3] 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碧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