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收益及其应用浅论

2013-04-12 17:33
关键词:经济收益收益计量

王 微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10008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趋于多样化,传统的会计确认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以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综合收益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综合收益的经济学基础

1776年,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首先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后来许多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概念。20世纪初期,美国数理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经济收益理论,认为收益具有三种不同形态:一是精神方面的收益,即心理得到满足;二是实际收益,即经济财富得到增加;三是货币方面的收益,即资产增加所带来的货币价值。可见,经济学家往往更看重实际收益,而经济收益就是上文所说的实际收益,即经济财富的增加。

194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将收益定义为“个人在本星期能支出的最高数额的货币,并预计在未来的每一个星期仍能支出按照实物标准计算的同一数额”。他认为,经济收益因事前、事后而有很大不同:事前经济收益指某人的在期初和期末维持相同财富程度下所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事后经济收益则是指某人在一定期间内,实际消费额与所持有的资本价值的增值部分(或贬值)之和(或之差)。事前经济收益和事后经济收益因其实用性,目前已成为经济收益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义虽然指着眼于个人收益,事实上企业的收益也完全可以套用这个定义来进行解释,即某一企业在期初和期末资本总额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当期能够消费的最大金额。

经济学倾向于认为,企业的经济收益是其所有未来收益的折现值的增加额,可见,经济收益的计量与资产的计价方式直接相关。根据经济收益确定的理念,资产的价值等于企业使用这部分资产所产生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收益等于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净资产金额的现值变化额。该理论的优势是它计量的不是企业的名义收益而是其实际收益。从理论上说,这个实际收益包含范围较广,它既包括了当期已实现的收益,也包括了当期未实现的收益。因此,经济收益的概念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比传统会计收益更多的决策信息。

传统会计收益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交易实现的收入和费用之差,其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原则。而综合收益视角有所不同,它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已发生的全部经济事项带来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其计量基础建立于现时价值。由此可见,综合收益的概念比传统会计收益更加接近经济收益。也可以说,综合收益概念是在经济收益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传统会计收益的改造和发展,反映了会计界在这方面所作出的长期努力,这为进一步提高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综合收益的内涵

2009年6月,国家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明确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并指出:“综合收益,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在某特定期间发生的与业主交易无关的其他所有事项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金额,也即除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外的所有事项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数额。综合收益等于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就是那些按照准则规定没有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从中可以看出,综合收益既包括原来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包括其他所有除了与所有者直接交易产生的各种未计入损益的权益变动。这些权益变动也属于企业的利得或损失,是那些按照传统收益确认原则没有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损益,但这些利得或损失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损益的确认均会产生重大影响。相对于传统利润表,综合收益概念的提出是损益满计观的体现,试图反映净资产的全部变化。

综合收益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包括“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变动。从来源上看,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流出来自企业的“日常活动”为收入或费用,而来自“非日常活动”的则为利得或损失。利得和损失既包括可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部分,也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即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增加或减少;二是确认按照权益法核算时,随着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增加或减少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增加或减少;三是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及其后续的转出;四是境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增加或减少;五是与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三、综合收益的特征

由于传统收益确认模式的影响,大量未实现已确定收益没有经过收益表而是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收益的透明度,也使财务业绩信息的有用性大为降低。作为一种全新收益计量模式,综合收益是对传统净收益的重大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收益直接体现了损益满计观。收益来源于企业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只要存在或发生能够创造收益的经济活动,便可以确认收益。根据这种模式,应确认的收益不但包括企业已经实现的收益,还包括企业尚未实现但已确认的收益。传统收益的确认模式往往以客观发生的经济交易为基础,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的交易,即使价值发生变动也不予以确认和计量。相比之下,综合收益确认模式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当今世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金融工具创新日新月异,传统收入确认模式囿于历史成本原则的束缚,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要求。

第二,综合收益体现的是企业现时成本。综合收益和传统收益在成本计量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是现时成本,而后者是历史成本。综合收益依据的是现时成本,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能有效避免生产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收入成本的计量属性不一致等问题。传统收益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和费用,成本未能得到真正回收,造成表面盈利实际亏损;二是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并非现时价值,而是历史成本计价下以往未分摊资产成本的余额,造成资产负债表数据失真;三是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受会计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导致计量结果可比性较差。

第三,综合收益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收入费用观认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收益表,资产负债表只不过是收益表的补充或者说附属。它直接从收入、费用的角度来确认与计量收益,并认为企业收益是收入、费用相配比的结果。资产负债表观则认为,会计要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分别是资产和负债,只要首先确认资产和负债,其他会计要素都可以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在此情况下,收益的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收益表只是体现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净资产变动情况。由此看出,综合收益很好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

四、综合收益应用的几点建议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向投资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他们要求企业不仅要提供关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信息,还要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经营前景预测的信息。如何更好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逐渐成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有关方面面临的新课题。以下,笔者就综合收益应用就提几点建议。

一方面,要加快引导报表使用者树立综合收益理念。虽然综合收益比利润表包含的信息含量更高,但由于它在我国利润表中单独披露时间相对较短,综合收益理念还没有被报表使用者普遍接受。从企业层面讲,大多数上市公司尚未将其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从投资者角度说,受习惯因素影响,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多数仍以净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采用其他综合收益相关信息。这些都充分表明,报表信息使用者并没有真正理解综合收益及其内涵,对综合收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考虑到推行综合收益涉及投资决策、公司业绩考核等诸多方面,社会影响大,情况复杂,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综合收益理念,以进一步发挥其在考核与评价中的作用。另外,证券监管机构在设定监管指标时要注意将综合收益和净利润有机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对提高财务报表信息透明度有很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目前我国从三个方面来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信息:一是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分项目列报,二是在利润表中与综合收益项目一同列报,三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明细项目信息。而事实上,部分公司并未按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详细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只能反映综合收益的部分内容,披露信息有限,普通投资者也很难清楚地了解企业综合收益情况。建议进一步完善披露机制,规范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督促企业提高收益透明度,可尝试将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项目在单独的一张报表——综合收益表中进行详细披露,并按照项目重要性程度设定合理的披露顺序,这样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构成,还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对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重视程度。

[1]Dhaliwal,D.,Subramanyam,K.,Trezevant,R.Is Comprehensive Income Superior to Net Income as a Measure of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26:1-34.

[2]Biddle,G.C.,Choi,J.Is Comprehensive Income Useful?[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2:l-30.

[3]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2000(12).

[4]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党红.关于全面收益的讨论[J].审计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经济收益收益计量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竞争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分析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政府经济行为弥补道德缺位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