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3-04-12 19:05刘金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驻马店市现代农业农业

□文/刘金荣

(黄淮学院 河南·驻马店)

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该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之称的驻马店市,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驻马店市农业发展现状

(一)驻马店市基本概况。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人口860多万。地貌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面积为1,95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9%。气候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市有大小河流100多条,水库162座,水面52万亩,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63.6亿立方米。

(二)驻马店市农业发展现状。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0.66亿元,增长4.7%;粮食产量670.36万吨,比上年增长1.1%,占全省粮食产量的1/8;棉花产量1.84万吨,下降8.7%;油料产量93.51万吨,增长6.5%,居河南省第一位;年出栏生猪860万头、牛200万头、羊430万只,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和第四位;养殖总水面52万亩,占全省总水面的7.4%,居全省第三位;林业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上蔡、西平、正阳为全国产粮百强县,正阳、汝南、泌阳、确山为全国油料百强县,西平、正阳为全国肉类百强县,平舆是全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泌阳是全国香菇生产第一大县,正阳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88家,基本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农业机械总动力1,326.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用拖拉机61.15万台,增长0.3%;农用运输车11.02万辆,增长3.7%;农村用电量15.61亿千瓦小时,增长5.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61元,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70元,增长17.2%。

二、驻马店市发展现代农业优势分析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推力。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层面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将制定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人口和经济集聚,培育一批新的大城市群或区域性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对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各种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必将为河南省现代农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推动驻马店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区位优势。驻马店市地处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交通发达,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北靠“郑汴洛”城市群200公里,南距武汉城市圈30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大广高速、石武客专和107、106国道纵贯南北,新阳高速横跨东西,上武高速和焦桐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京广铁路大动脉和国道107、106线贯通全境,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展的交通区位优势,有利于发挥多层经济辐射的功能。交通条件的便利对驻马店市扩大开放度,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资源优势。驻马店市年均降水1,0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2,208.2小时,年均气温14.9℃,无霜期220多天,全年大于 0℃的活动积温平均在 5,400℃以上,丰富的光照和降雨资源有利于冬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驻马店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300余种,大田种植的达50多种;驻马店是全国小杂粮的主产区,所产小杂粮品种繁多,绿豆、豇豆、豌豆、大麦等深受市场欢迎,也是花椒、桃子、山杏、核桃等干鲜果品的重要产区。2010年底全市农村从业人员为480.21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比重约为87%,占全市乡村人口的64.8%。从事种植业的大量劳动力经常处于季节性闲置状态,全市劳动力呈现过剩状况,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吸收劳动力就业,而且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劳动力资源在低层次劳动力市场有竞争优势。驻马店地处中原,是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创建旱作农业为中心的观光农业、开发农家风情旅游,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发展结合。

(四)政策扶持优势。驻马店市发展现代农业是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家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中部崛起战略,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政策,对驻马店市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国家重点投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这有利于驻马店市改善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驻马店市现代农业发展不利因素和问题分析

(一)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驻马店市农业基础薄弱,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大,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驻马店市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

(二)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驻马店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农业投入少,难以为农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因资金缺乏,一些农业科研项目、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无法正常进行;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老化严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虽然驻马店市在农业产业结构上不断进行调整,但是其结构仍然不合理。2010年驻马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66亿元,而农业产值就占到65.56%。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虽然“订单农业”、“特色农业”有所发展,但农业生产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大规模经营,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率低,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弱。

(四)农业比较利益低,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在现代产业链中的弱质性,土地所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特性,在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农民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必然会放慢和减少对农业的投资。近几年,由于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投资的比重仅占20%,80%的农村资金流向了非农产业,农村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产业,造成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资金不足的现象。农业投资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驻马店市现代农业的推进和发展。

(五)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过剩。驻马店市现有人口860多万,全市工业化率37.6%,比全省低9.12个百分点,工业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全市城镇化率28.63%,比全省低9.04个百分点,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虽然政府实施了劳动力输转工作,但真正离开农村和农业的比重很小。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很难从固有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效益,致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六)科技服务与推广滞后,“现代农民”缺乏。由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村技术服务和推广人员流失严重,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多种原因,农业技术服务与服务功能滞后,现代农业所需的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孕育和成长困难。尽管这几年政府阳光工程的全面启动,部分劳动力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劳动力素质偏低,缺少现代农业建设技能型人才队伍,直接影响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七)土地流转困难,农户分散经营严重。现代农业要求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推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只有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农业技术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分工才得以实现,整个农业产业的效率才会大幅度提高。由于驻马店市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他们轻易不会放弃,况且国家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而且还给予农民补贴。农村大部分仍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必然带来高成本和高风险,况且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也无法运用全套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驻马店地处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落后,造成了龙头企业数量少、个头小、带动力弱的局面。驻马店市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来说都算是农业大市,无论是农业生产规模还是农副产品产量,在全省都遥遥领先,而龙头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与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农产品绝大部分以原料或初级加工品形式出售,附加值很低,这也是驻马店市农业生产规模全省前列,而农民收入却处在全省中下游的重要原因。

(九)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近年来,驻马店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有较大发展,但农户参加各种农业合作社比例不超过30%,不仅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驻马店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大多以中小型企业或机构为主体,或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存在,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削弱了市场竞争力。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政府承办,民间科技力量不足,民间技术推广体系尚没有真正建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驻马店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四、加快推进驻马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从农村实际出发,着力扶持一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通过政府投资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及早完善驻马店市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驻马店现代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科技进步。一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业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实现传统农业改造;二是要增加科技投入,发挥驻马店市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有重点的攻关主要农业适用技术,力争重大技术的突破,以带动其他相关和衍生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三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平台。各级政府要强化职能,支持、监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技术员、组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带头人的网络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尽快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合作经济。要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虽然驻马店市近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有了较快进展,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动土地的流转。首先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广大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参股或出让形式,走土地规模化经营之路。营造土地流转的氛围,对牵头流转的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按流转集中的土地面积对其农田基础设施投入进行适当补助,以鼓励他们承租农民土地,带动农民增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大力发展各种性质的合作经营组织,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合作经营,提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投资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多少、速度快慢又取决于农村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工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城市化水平。通过城镇体系建设与布局优化,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实现产业结构在空间上优化,带动城乡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通过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对进城的农村人口实行一视同仁政策,并相应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合理引导农民兼业,促进土地要素市场的发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把聚集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吸引到城镇,尽量减少农村劳动力过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消极影响。

(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不能单纯依靠农产品数量扩张和价格的提高,而必须向提高农产品品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特色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驻马店市的农业资源、产业、发展路径等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发挥优势,塑造特色,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产业,要走品牌化经营的路子,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当地优势特色产品做出规模,把品质创优、品牌叫响,并以此为平台,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投资驻马店农业,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步伐。

(六)推进产业化进程,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实现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后,要建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运行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对成长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要积极通过战略培育、资本运作、品牌战略等各种途径,使企业做大做强,使之发展为带动某一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立足于产业化优势,围绕农产品深加工,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市场+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凝聚产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形成自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七)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使辐射面大、成交额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业现代流通网络的形成,带动金融、信息、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服务的行业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衔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八)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作为农业技术的使用者和接收者,是农业技术市场化的主体,其对农业技术的掌握、市场经济意识、思想观念的解放以及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驻马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提高驻马店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必须坚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短期培训相结合,抓好农村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农村科学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借助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文化技术学校、乡镇科普协会、技术培训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农民转化为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

[1]丁华.新农村背景下农民投入农业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9.1.

[2]吴方卫,杨壬飞.进入开放经济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经济,2001.11.

[3]吴海峰.加快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驻马店市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送伞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