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策略

2013-04-12 20:00
关键词:机电院校教材

刘 泽 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人才,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鉴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设置了专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开设时间比较短,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开发。

1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在过去,机电一体化专业应该以机械为主,电力为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电子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该逐渐建立以电力为主,机械为辅,机械、电力、计算机三足鼎立的局面[1]。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把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定位定为“既要懂机又要会电”,专业定位的缺乏使得许多学校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没有找准定位,也达不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1.2 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初建时期,机械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也偏重于机械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发展,电力和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作用明显提高,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没有与时俱进,依然重视机械专业知识,对电力,特别是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计关系到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开展,体系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1.3 实践训练效果不佳

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发展使其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实训条件,但是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往往都是以演示性为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综合性没有得到体现,更缺少机电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实验或者理论课程,直接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受到限制[2]。对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这是其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最重要特征,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高职院校一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颇为重视,但是实践训练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1.4 教师的教学力量薄弱

教师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来说,既要求教师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缺乏这种双师型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综合,只偏重一方,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不能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理论基础薄弱,不能把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多实训教师只能带领学生进行实训课,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力量的相对薄弱。

1.5 专业教材比较陈旧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材更新比较缓慢,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飞快,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学生应该掌握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技术,这就需要教材能够跟随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是实际上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材往往没有体现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状况,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并且学科之间还是受传统的观念影响,相互之间比较独立,机械、电力、计算机的内容本应该相互渗透,课程之间的相互独立切断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策略

2.1 调整专业方向,摆脱传统束缚

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按照国家对机电一体化工作的安排重点,对传统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摆脱传统束缚,使机电一体化专业获得自由发展。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应该突出机电技术和高科技新知识的结合,把机械、电力、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发挥各个专业的优势,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向有所变化,人才培养方向也应该适应专业方向,应该加强对学生机械知识、电力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培养,发挥学科结合的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3]。

2.2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培养目标分散化,按照每一个教学单元来设计培养目标。根据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承担的功能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制定与教学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块由单元的主要内容组成,明确每一节课内要讲授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和教学方法。(2)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知识是相通的,对于教学单元中相互重复交叉的知识,应该进行优化整理,对综合化知识进行一定的改造,在教学中强调这些知识的联系,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避免对相同内容的重复教学,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的改进。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讲练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4]。

2.3 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室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和相关专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学生去企业参加实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而企业也能够从学生里选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校企共建实训室作为先进的工业实训基地,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效率,也为企业搭建了技术平台,企业可以把难以解决的生产难题拿出来共同讨论。如果学校能够自主开发,吸引企业主动投资实训室建设,将会是双赢的局面。高职院校在今后应当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实训室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2.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学校应该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知识培训,并安排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调研,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校最好能够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去学校开讲座,或者进入学校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指导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关系;学校教师也可以去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5]。

2.5 采用分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分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机电一体化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确每一个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了上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的学习。实践教学任务的制定都是围绕着生产主线进行的,学生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完成任务,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就是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2.6 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的依据,虽然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性,改变教学方法,摒弃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但这只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不能否认教材的作用,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指导、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资源,正确、合理、充分地利用教材,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新的知识。教材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材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材比较落后,学校应该与时俱进,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建设工学结合的教材。

3 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找出目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快专业建设与开发,使学生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工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文玲.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以机电一体化灌装生产线技术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2009,(4):69.

[2]杨中秀,魏学忠,程艳辉.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0):49.

[3]张庆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1):27.

[4]陈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69.

[5]惠烨,刘正安,刘超.李文汉.两年制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7.

猜你喜欢
机电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