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金缘吉丁虫在辽西北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13-04-18 04:52李新
防护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蛀食建平县木质部

李新

(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林果服务站,辽宁 朝阳 122400)

建平县的气候及土壤非常适宜南果梨、花盖梨、京白梨、安梨、苹果梨、早酥梨等诸多抗旱性、抗寒性较强的梨品种栽培,为此,建平县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契机,以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经济林,初步形成了以南果梨、苹果梨、花盖梨为主体的梨生产基地。然而,随着梨品种发展的不断扩大,与之相伴的梨树各种病虫害也呈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了梨栽培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梨金缘吉丁虫的危害尤为猖獗,为此研究梨金缘吉丁虫在辽西北地区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巩固梨生产基地建设,实现梨树的高产高效极其重要。

1 危害程度与危害状

1.1 危害程度

金缘吉丁虫又名梨吉丁虫,是辽西北地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在辽西北地区的各个市县均有发生,在建平县管理粗放的梨树园、树体较弱的梨树、伤口较多的梨树园发生较重。2010年,由建平县果树发展中心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梨树平均受危害株率达到35.2%,成龄梨树的危害株率达到40.5%,对梨树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1.2 危害状

金缘吉丁虫以幼虫蛀食梨树枝干、树皮甚至木质部,受害部位组织颜色变深,流出白色泡沫状汁液,以后逐渐发霉变褐,蛀道内充满褐色的虫粪和木削,破坏了梨树的疏导组织,而导致梨树树势衰弱,严重时大树枝或整个树体枯死。

2 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

2.1 成虫形态特征

梨金缘吉丁虫体翠绿色,有金属光泽,体长13~17mm,体扁平,坚硬,头小,触角黑色,锯齿状,11节,复眼深褐色,成肾形,头部中央有一黑蓝色纵斑,前胸背部密布细刻点,因其两侧和鞘翅边缘有金黄色稍带微红的纵纹,状似金边,故而得名。

2.2 卵形态特征

梨金缘吉丁虫卵为椭圆形,长2mm,宽1mm,初期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

2.3 幼虫形态特征

梨金缘吉丁虫幼虫体长30~35mm,扁平,黄白色,无足,头小,暗褐色,前胸膨大,背中央有“人”形纹,腹部10节,细长,分节明显。

2.4 蛹形态特征

梨金缘吉丁虫为裸蛹,长15~20mm,宽8 mm,初期乳白色,后变为紫绿色,有光泽。

3 发生规律

梨金缘吉丁虫在辽西北地区2年完成1代。以不同的龄期于树干皮下或木质部蛀道里越冬。多数幼虫当年不化蛹,第2年早春树液流动时,幼虫继续蛀食危害。在建平县,5月上旬成虫开始钻出蛀道,称之为“出木”,“出木”盛期在5月中下旬,末期在6月下旬。成虫“出木”后多栖息于树干和大枝的阳面,多白天活动,早晚静伏树叶上。受惊、震动有坠地假死性,此时是捕杀的绝好时机。成虫喜食嫩叶,羽化后10余d产卵,卵多产于枝干皮缝和伤口处,1头雌虫可产卵20~100粒,卵期10~15d,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化幼虫先在皮层蛀食,随着虫龄增大,可蛀食韧皮部、木质部,将枝干内蛀成不规则的蛀道,老熟成虫蛀入木质部越冬。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组织人工捕杀

在防治上,充分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成虫发生盛期,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捕杀,捕杀时间在早晨最好。于7—8月间在梨金缘吉丁虫发生园的树体用小刀挖开被害变黑处捉幼虫,或用80%的敌敌畏、20~40倍煤油涂刷于虫道口,杀死幼虫。

4.2 早春刮树皮

在发生梨金缘吉丁虫的梨园于早春3—4月及时刮掉老翘皮、虫蛀皮,并及时将树皮清理出园,病死枝、病死树也要及时清理。

4.3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梨树园的栽培管理,增强梨树树势,在冬季修剪时尽量减少伤口,减少金缘吉丁虫的入侵点,最适的修剪时间为夏季。

4.4 药剂防治

于成虫发生期的5—6月,每隔10~15d于大树的大枝、主干上喷90%敌百虫600倍液,或50%对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进行防治。

[1]张莉.梨金缘吉丁虫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4(8):14-15

[2]杨玉贵,高洪岐.梨金缘吉丁虫的大发生及防治[J].北方果树,1988(2):22

猜你喜欢
蛀食建平县木质部
城市昆虫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以蛀食类害虫为例
为什么樱桃不能和梨苹果混种
不同品种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的观察与比较
桃园红颈天牛防治方法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
浅谈建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盐分胁迫对2种杨树次生木质部导管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