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黄金档都是一场肉搏战—专访洪涛

2013-04-25 03:37王飞李帆
读者·原创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洪涛原创

文 _ 本刊记者 王飞 李帆

每个黄金档都是一场肉搏战—专访洪涛

文 _ 本刊记者 王飞 李帆

洪涛,湖南卫视王牌制作人,先后参与“音乐不断歌友会”“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挑战麦克风”等音乐节目的制作并担任总导演。2012年,洪涛和他的团队打造的两档节目“百变大咖秀”和“我是歌手”再创收视纪录。

他总是一副好脾气。下属们叫他“老大”或者“洪思密达”,偶尔还拿他的发型来开涮,他也随时准备“反击”。平时大家挺随意,一声“洪老师”已经是团队成员对他的尊称。

本来,洪涛的专访约在我们抵达长沙的当天,但他很忙。隔着玻璃窗,我们看见他坐在桌前—接受电话采访。出去转了一圈,过了半个多小时,再来看他,还是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对着电话,像尊石佛。他声音柔和,富有磁性,语调不疾不徐,这跟做过多年DJ不无关系。除了接受各路访谈,马上还要进行“我是歌手”复活赛的录制—这是制作一期节目最忙的时刻。自从去年10月接下这档节目,洪涛团队的人马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到深夜—白天,工作千头万绪,策划、彩排、录制、审片……只有夜晚,他可以安静思考。

第二天,我们在演播厅见到洪涛,他在那儿看歌手排练。据说,他是团队中的“时尚风向标”。连帽卫衣、牛仔裤、橙色板鞋,就我们亲眼所见,此言诚不虚也。这次,他痛痛快快答应了采访,而且,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中间还共进了盒饭—“尝尝吧,大张伟这些明星吃的也都是这种盒饭。”他热情地劝我们不要错过—能吃到这种规格的盒饭,也是当领导的一点小小的特权。客气不到一分钟,我们放下录音笔,拿起筷子。有虾、有肉,还有餐后水果,这确实是我们吃过的最好的盒饭。

做音乐界的“奥运会”

洪涛带我们去他的办公室聊,从1楼直奔4楼,大步流星,不坐电梯—几乎整个团队的人都是如此,也许性子太急,嫌电梯太慢。我们两位记者,一位之前伤了跟腱,一位感冒未愈,咳嗽不止,跟在他身后一路狂赶。洪涛很高—在湖南人里是很难得的,身材很瘦,除了控制饮食,他还喜欢在办公室里锻炼身体。

他学机械专业出身,是理科男,但一直热爱音乐。工作几年之后,也是机会,洪涛考入湖南电台,结果成为元老级的主持人,后来改行做了电视导演。身份几经转换,但一直与音乐为伴。

2012年,受“限娱令”的影响和“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冲击,以娱乐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收视率一路下滑,台里开会动员大家做新节目。

洪涛团队制作了“百变大咖秀”。这档源自西班牙的模仿秀节目颇具娱乐精神,赢得了良好的收视和口碑。当时,和“百变大咖秀”一起被推荐给洪涛团队的还有一档韩国的音乐节目—“我是歌手”。洪涛觉得这个节目特别真诚,真正做到了尊重音乐,顶尖歌手的对决更是酣畅淋漓。

2011年,湖南卫视就已经买了“我是歌手”的版权,但因为难度太大,一直没有启动。有几个团队都提交了“我是歌手”的项目方案,但只有洪涛团队提出邀请家喻户晓的顶级歌手PK,做音乐界的“奥运会”。大家都觉得,这可能吗?

中韩娱乐生态差异很大。韩国市场小,以偶像歌手为主打—单个儿的偶像都不一定好使,得组成天团打包批发,比如少女时代、FX等,实力派歌手则被边缘化,很难占据黄金时段,所以,“我是歌手”吸引了韩国最顶尖的歌手。但在中国,已经成名的歌手根本不缺演出机会,有些歌手甚至可以一首歌唱一辈子。身为明星歌手,有谁愿意站在PK台上?

不逼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洪涛说,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能亲自出马一个一个跟歌手以及歌手的经纪人谈,实在为难他了。为了请来歌手,中间也少不了“忽悠”—告诉歌手已经请到了某位大腕,其实都还是没影的事儿。

刚开始困难无比,洪涛列了100多位既有知名度又能唱live(现场)的华语歌手,给唱片公司和歌手本人发邀请,所有的回复都是“绝无可能”。

团队成员孙莉感慨:“为了这个节目,洪老师把自己所有的个人资源都用尽了。”孙莉曾陪着他去见歌手,有些经纪人很大牌,让他们在酒店等,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说话也很不客气。“要是我们也就算了,但以洪老师的江湖地位,他对这个节目要有多热爱才能放下身段,一直忍着。”为了这档栏目,一个内向的人终于磨成厚脸皮。

洪涛说:“有时候,做一件事只是因为喜欢。对于我这种不自信的人,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可以看成一种低调的自我炫耀。

要么疯,要么死

洪涛特别低调。这些年,他带领团队做了很多拥有高收视率的节目,直到“我是歌手”,他才从幕后走到台前,客串宣布选手名次的工作。有人调侃,洪导每周宣布一回名次,一群明星特别紧张地盯着他,“这感觉一定非常爽”。

个中滋味,如非亲历,很难了解。洪涛曾经发过一条微博,描述第一期“我是歌手”时的工作状态:“要么疯,要么死。”之前,洪涛也没有做过这样的真人秀节目,磨合的过程中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第一期节目素材就录了有将近1000个小时,只能靠不睡觉来争取时间。压力特别大,大家感觉像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了整个马拉松。

好在节目非但没有做死,反而很受欢迎,他于是感叹,做电视的人都是疯子!

洪涛热爱旅行,偶有闲暇,就去外面走走,去哪里并不重要,只是为了换个环境,去感受不同的生活状态。“那种时刻很稀有,所以才会觉得它特别美好。”

采访开始时,洪涛正襟危坐,后来说高兴了,就慢慢松弛下来,跷起二郎腿,露出蓝色齐踝短袜,简直潮到爆。从前做选秀,看着那些孩子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奋斗,这一次,这位“60后”型男开始为自己的音乐梦想打拼。

创新,让别人无法复制

《读者·原创版》:你曾是湖南电台音乐节目元老级的主持人,之前的工作经历让你在当“我是歌手”总导演前练就了哪些“武功”?

洪涛:我一直在做跟音乐有关的节目,接触了很多歌手,见识过他们唱live,就好像头脑里有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可以找出来谁是最棒的,所以才能找到像黄绮珊这样的歌手。

《读者·原创版》:感觉你的团队挺年轻,你也非常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

洪涛:主力都三十多岁,也不算年轻了。像我这么大年纪还在一线的,湖南卫视也不多。我三十几岁刚开始当制片人的时候有点追求完美,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这样其实不利于一个团队的发展。真正好的团队应该是有各种高手,大家各尽所能。在一个新节目最开始的时候,我一定要过问,事无巨细,带着大家完善每一个环节,然后就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虽然你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但是要相信,团队成员在某些方面一定比你强。

《读者·原创版》:选择团队成员的时候有什么标准?

洪涛:志趣相投肯定第一位的。我们团队的成员都很享受做事的成就感,对电视行业有强烈的兴趣。这十多年来,我们做歌友会、做选秀,积累了很多经验,实际上也是湖南卫视在花巨资锻炼这支队伍,这在别的地方是不可能的。

《读者·原创版》:团队成员对你的评价是“很nice”,说很少见你发火。

洪涛:其实偶尔也会发火,但是发火也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大家打大仗的时候。我觉得一个团队是讲气场的,好节目一定是在一个团队最团结、工作氛围最好的时候产生的,如果发火太多,往往会让大家在做事的时候很压抑。拧巴的时候,或许在节目中看不出来,但那种感觉非常奇怪。

《读者·原创版》:创新是节目的生命力,也是制作团队面临的最大的压力。

洪涛:电视观众是最挑剔的,时刻希望看到新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6年的“超级女声”。在做分唱区比赛的时候,我们最初想让节目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各个唱区都用同样的流程去做。但是观众看了第一场,再看后面的比赛,觉得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不接受,所以就要求我们每一场都去变。创新也的确锻炼队伍,让节目在质感和内容设计上属于自己,而别人无法复制。

《读者·原创版》:无法复制?

洪涛:对,比如“中国好声音”,大家觉得核心就是转椅子,但是很多电视台都用盲听、盲选、转椅子的方式做选秀,为什么成功的是浙江卫视?一定是制作团队在很多方面都做到了极致,比如评委,栏目组请到了顶级音乐人,本身节目质量很好,再加上这种评委的稀有性,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读者·原创版》:创新很费脑力,有时候会有枯竭的感觉。

洪涛:肯定会,但是创新往往也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才会有的。如果你一直依赖过去的经验,它一定会是一种束缚。从前做选秀节目的时候,所有人想的都是PK,节目都变成这样一种形式,结果选秀越做越死;我们用场外投票,后来又用媒体评审团,其他电视台也跟着这么做。现在对于节目形式缺乏保护,这就对我们在创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前的选秀有明显的竞争感,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别人当成对手,‘我是歌手’虽然也有竞争,但真的没有视谁为对手的感觉。7位歌手就像7种不同的色彩。每个人所处的年代、音乐风格不同,任何一位歌手离开都像是带走了一种色彩。”

唱老歌不等于怀旧

《读者·原创版》:几位歌手都说,“我是歌手”这个舞台特别吸引他们。这个节目最大的魅力在哪儿?

洪涛:尊重音乐。我们也做过很多演唱会,大家追求的都是high,而这个节目让大家静下来,陶醉在音乐带来的感动中。当然也有high的时候,可以尽情地释放。为了这种音乐效果,我们用了顶级的音响和华语乐坛最棒的乐手。因为毕竟是比赛,每个歌手都是抱着唱完就把嗓子废掉的心态,用尽全力演唱。这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别样的激情和感染力。在演唱会上,他们不可能这样,否则后面的歌就没法唱了。

《读者·原创版》:这个节目给人的感觉挺怀旧的。

洪涛:对,因为赛制是这样的。我们是按年龄段邀请观众的,“40后”“50后”对新的东西接受度会低一些,他们可能听到熟悉的歌曲才会投票,所以歌手自然会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观众的经典歌曲,反而形成节目的一个特色。但是这也给节目带来新的考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有最棒的歌手用最经典的方式演唱过,你怎样通过改编,让大家觉得既有创新,又不会破坏它原来的精神内核?所以说它既是怀旧,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元素。

《读者·原创版》:会考虑请歌手唱原创歌曲吗?

洪涛:应该不会考虑。其实尚雯婕选的歌,也有一些挺新的。实际上,不要认为唱老歌就是怀旧。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欧美,大概有1/3的市场属于再版音乐。有歌手进行翻唱,经典音乐才有传承。像you raise me up这首歌,在欧美有100多位知名歌手翻唱过。

《读者·原创版》:“我是歌手”之后,你想尝试什么类型的节目?

洪涛:我现在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还没有去想那么多。我一直是“喜新厌旧”的人,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喜欢新鲜的东西,希望还有机会做出一些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节目。

每个黄金档都是一场肉搏战

《读者·原创版》:你怎么判断一档节目是否受欢迎?

洪涛:做节目这么久,判断力是经验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曾经有一个相亲节目叫“玫瑰之约”,大家都觉得做死了。但是换一种包装或做法,相亲节目就又火了起来。“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就用了亮灯这样一个标志性的环节,但它恰恰是中国观众喜欢看的。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也会想观众会不会愿意看,但节目有两种,一种是迎合,另一种是引导。“我是歌手”应该属于后者,它跟以往的节目形态不一样,需要你静下心去看。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观众会哭,觉得他们肯定是托儿。如果你看进去了,就可以理解那些观众为什么那么动容,如果只是看热闹,可能就不会理解。

《读者·原创版》:目前中国电视荧屏上最火的娱乐节目,从“中国好声音”“百变大咖秀”到“我是歌手”都是从国外引进版权,然后进行本土化改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洪涛:因为竞争。湖南卫视的平台不允许失败,在黄金时段,我们面临的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其实我们也在不断尝试,“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都是中国特色娱乐节目的模范。虽然原来它们有很多综艺节目的影子,但是在团队的维护之下,都有了自己的定位和不可复制的娱乐节目的形态,到现在也是长盛不衰。

《读者·原创版》:在“我是歌手”这个节目中,你的团队在本土化改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洪涛:“我是歌手”基本上是用原版的模式,歌手抵达、排练、竞演、揭晓结果。为什么这个节目能持续走红?这和节目极致化的表现和真诚度是有很大关系的。比方说,我们尽量在编曲上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也希望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能拿出一种拼了命的,自己在表演中从没有过的状态。包括每一个镜头的运用,基本上每一个画面都全部重新进行了一次剪辑,每一秒都让观众没有遗憾,也让自己没有遗憾。

《读者·原创版》:从“超级女声”到“我是歌手”,娱乐节目总是会遭遇质疑和一些负面评价,你怎么看这些东西?

洪涛:我也不希望有这些这样的话题,其实每次我都挺生气的。我们做节目的态度很诚恳。作为一个节目制作人,我一直不懂炒作。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刻意做什么,事情就自然地发生了。我们做“超级女声”的时候,每个星期总会出点什么事儿,完全是不可控的。比如李宇春一出现,大家一看,哇,跟传统的审美观不一样,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柯以敏(2005年“超级女生”评委)突然去送歌手戒指、耳环……大家可能认为是节目组安排的,其实完全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正能量的东西,做“超级女声”的时候,观众有意见说女孩子被过度包装了,我们就做了一期节目,让所有人穿上最简朴的运动服装,而不穿演出服,表演反而起到一种接地气的效果,也表现出女孩子的纯真。她们都是年轻人,喜欢听一些比较潮的歌,我们就让她们进行一组民歌的演唱,把她们的另一面表现出来了。

《读者·原创版》:你曾经说过,做导演十多年,回头看才发现自己做了件多了不起的事。

洪涛:还是挺欣慰的。其实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为什么我的个性这么内向?内向的人往往骨子里是自卑的。很多时候,就是事情逼着你去做,不经意地做了这么多。胆子是练出来的,越练越大。比方说做跨年演唱会,原来我觉得很恐怖,第一次接我心里直打鼓:“哎呀,我怎样用上千万的资金来做这样一台节目?”有时候,想起来都会急出一身冷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且做导演这么多年,不断地积累经验,也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读者·原创版》:看得出你很为自己的团队骄傲。

洪涛:现在很多人也请我到外面做节目,我都没有接过,因为电视节目首先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最棒的人一起来做,才会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我是歌手”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我还是挺骄傲的。

(实习生马佳、张文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洪涛原创
优雅永不过时
——梅赛德斯AMG SL 43
不负久候——宾利BENTAYGA EXTENDED WHEELBASE
验证未来
——保时捷718 CAYMAN GT4 EPERFORMANCE
强大气场
——2023 HYUNDAI PALISADE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张洪涛美术作品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嫦娥三号的非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