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邵姓

2013-05-03 08:47袁义达邱家儒刘翔南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邵氏

文/袁义达 邱家儒 刘翔南

百家姓之邵姓

文/袁义达 邱家儒 刘翔南

邵逸夫

邵力子

邵飘萍

邵姓在中国的姓氏排名中位列第91位,总人口有260多万,主要分布在鲁、豫、皖和江浙地区。明凌迪知在《氏族博考》中记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邵、召二姓,古时音同字通,同宗共祖,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在当代人群中,邵、召分为两姓,汉族人中以邵姓为多。

姓氏起源

邵姓的来源主要有三:

最早的一支出自古召国。商朝时有召国,是黄帝部落的一支,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部的召陵一带,史称“召方”。约在商王武丁时,召方因屡遭商人讨伐,被迫西迁到渭河和泾水之间的召陈一带。商末西周兴起,召方归顺于周,族人称“召氏”,后来演变成召姓。

第二支出自姬姓,是当今邵姓的主要来源。西周初,陕西的召陈之地成为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奭的食邑。成王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命召公奭的长子(名旨)率部北征箕、鲜于、朝鲜等殷商遗族,后又将河北之燕地加封给召公。当时召公在朝中为顾命大臣,与周公分陕(今洛阳东郊之陕鄏)而治,就令其子旨镇守燕地,为燕侯。后来燕侯旨在今北京一带建立了燕国,成为周朝北方的重要诸侯国。

召公奭死后,其次子(一说支庶子)接任周王卿士,子孙世袭为召公。到西周末年,因遭“犬戎之难”,周王室被迫迁往雒邑(今河南洛阳),召国也随之东徙至今河南济源市邵原乡一带。春秋末期,召公盈因卷入周室王位之争,被周敬王所杀,族人一支南奔于唐白河流域,为了区别于济源之召,又称“南召”。南召最后为楚国所并。燕国自燕侯旨以后传40余代,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燕人亡国后,族裔四散,相约以先祖召公的原封地名“召”字为姓。其中居住在汝南、安阳一带的召氏为避迫害,在“召”字旁加“邑”,形成邵姓。

第三支来自外族改姓。清朝满洲八旗乌雅氏族改用汉姓时,一部分人选用了邵姓,其后大多融入汉族。今东北地区多邵姓可能与此有关。

传承迁徙

先秦时期,邵姓主要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秦汉时,他们逐渐扩散到山东、河北、陕西、江苏和安徽北部地区。秦末有邵不疑和陈胜部将邵骚,汉初有名将、广严侯召欧,他们是见于史载最早的邵姓名人。西汉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为九江寿春人,其在职期间,主持兴修了六门堰、钳卢陂等,灌田三万多顷,造福于民,被当地百姓称为“召父”。

三国魏晋时期,邵姓在河南的安阳、汝南及河北的博陵郡发展成望族。其中安阳邵氏是邵姓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家族,相传他们是召信臣的后裔。据唐代的邵氏谱牒资料记载,召信臣的孙子邵休,官青州刺史。邵休之子邵驯,徙居衡漳,即今安阳地区。晋代有安阳人邵续,初任山西沁水县令,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他弃官归家,召集流民数百人屯兵自保,因孤立无援,暂时投靠石勒,不久又投东晋,被晋元帝任命为冀州刺史,后为石勒所害。到南北朝时期,北方邵姓纷纷越过长江,进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唐朝,始有邵姓入居福建、广东,如唐朝诗人邵楚长为闽县人、邵谒为广东翁源人。宋代,邵姓分布渐广,今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均有邵姓聚居。北宋时,一支邵氏在河南兴起。北宋著名学者邵雍,祖籍河北范阳,幼时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市)苏门山下。他曾在苏门山创办太极书院,聚众讲学,后移居洛阳,精研易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对后世影响很大。北宋末年,邵雍的后代除部分人留居河南外,大部分随宋室南迁到江浙地区。此后,他们又以江浙为中心继续向四外迁徙。明朝以后,邵姓已遍布全国各地,清初进入台湾,并有部分人移居海外。

洛阳邵雍故居—安乐窝

邵雍墓

当代邵姓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苏、浙江三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甘肃、辽宁、河南。湖北为全国邵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邵姓总人口的10%。全国形成了东部鲁皖苏浙、中原鄂豫两大邵氏聚居区。

族群名人

历史上邵姓著名人物有: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晋朝学者邵续;北宋哲学家邵雍;南宋抗金义军首领邵兴;明朝学者邵宝,画家邵弥;清朝诗人邵长蘅,文学家邵齐焘,史学、经学家邵晋菡,目录学家邵懿辰;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邵力子,新闻学者邵飘萍;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邵荃麟,历史学家邵循正,香港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慈善家邵逸夫。

陕州甘棠苑

浦江嵩溪村

姓氏古村落及宗祠和祠堂

洛阳邵雍故居—安乐窝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河南岸的安乐窝村中。邵雍故居为邵雍好友司马光、二程(程颢、程颐)、富弼等24家出钱在洛河南岸买下的五代节度使安申琪的故宅,建房30余间。邵雍为此曾做诗答谢,并为其居室题名“安乐窝”。北宋末年,安乐窝被遗弃民间,金代在其故址西侧修建了邵雍祠,明清各代不断修葺,清道光初年遭洛河大水冲毁后迁建于现址。今安乐窝已修缮一新,新建有祠堂大门、道德坊、周南阙里、大殿、皇极书阁,并铸邵雍铜像一尊。祠内收存有大量的木刻书版、名人匾额和明清以来的修祠碑、画像赞碑。

伊川邵夫子洞和邵雍墓 邵夫子洞(祠)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平等乡西村大街东部。邵雍随其父邵古于宋仁宗年间,由苏门迁居洛阳伊川神荫原,在这里撰写了《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哲学著作。康熙皇帝亲书的“学达性天”匾挂于祠堂。

邵雍墓位于平等乡西村西北坡上。墓园占地60亩,主体建筑有石坊、山门、飨堂、墓冢、围墙等。门前石坊上横额镌刻“安乐佳城”四字。墓冢周边为砖砌八角形护围,正面镶宋理宗所题“新安伯”青石匾。墓前立“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碑。墓地东临伊水,西依紫荆山,周围群峰拱卫,草木茂盛,静谧幽雅,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州甘棠苑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古城北大街,是当地民间投资在原召公祠遗址上修建的。邵氏始祖召公奭,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与周公旦分陕(陕鄏)而治,以勤政爱民闻名于世,历史上“甘棠遗爱”的典故就出于其人。相传召公经常巡行乡里考察民情,并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和休息,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纷纷捐资为之建祠。今甘棠苑占地18亩,殿宇与钟鼓楼连为一体,秉承古祠遗风,苑中亭台楼阁、幽径曲水、怪石修竹、浮雕名匾错落有致,美不胜收,是一处集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浦江嵩溪村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白马镇境内,西南距县城23公里。嵩溪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相传宋绍兴年间,有徐氏先人慕此地山川秀丽,择居于嵩溪之畔,数十年后又有邵姓迁至此地,后来逐渐形成村落。该村现有居民970余户,10余姓,以徐姓为多,邵姓次之。村庄依地势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错落有致,多为清代所建。有徐氏宗祠、邵氏宗祠、上下中间堂楼、四房四厢新屋里、四教堂新厅以及关帝庙、青龙佛堂、桥亭、外桥亭、义祭屋等古建筑43幢,共计1560余间。村北有浦江名山鸡冠岩,源出山中的两条溪流穿村而过,在村南桥亭汇成嵩溪。村内石板路四通八达,许多建筑横跨于嵩溪之上,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景,2012年,嵩溪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莱西西三都河村民居砖雕 西三都河村位于山东省莱西市李权庄镇西南10公里处,为邵姓聚居村。古时这里是胶东一带通往即墨金家口商埠的必经之处,清朝中叶,村里的邵氏去金家口经商,致富后回来建起豪宅,以后逐渐形成规模。村内现存有近20处四合院式古民宅,在这些宅院的屋脊、墙头和迎门影壁上,随处可见各种图案精美的砖雕。这些砖雕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有寓意吉祥富贵、兴旺和睦、长寿平安的动物纹,也有绚丽多姿的花卉和云雷纹,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2008年,“莱西民间砖雕”被收入《青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栏目协办单位: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

(下期百家姓之赵姓 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邵氏
灌水取球
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的文化想象
邵氏电影帝国的世纪兴衰
很差钱的邵逸夫先生
电影王国
邵氏电影的花样年华
“邵氏”复拍,借电视剧人气
邵氏王朝 纵横影坛
邵氏影城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