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质量

2013-05-05 08:56
上海质量 2013年3期
关键词:两会全国政协强国

编者按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两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质量”又一次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我们特精编一组“微观点”,与大家分享“两会”带来的质量思维。

“重要的是发展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如果今年全球形势和气候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全年增长8%是没问题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8%左右就够了,重要的是发展质量。经济实现稳中求进,需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

“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是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是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重视城市群发展。大城市在过度集中以后,也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问题,比较好的方式是“中心城市加城市群”。因此,应编制我国主要城市群发展大纲,协调规划各个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中小城市(镇)的环境负载力、人口承载力、产业布局。

“中国商品质量会好起来”

面对少数国人海外扫货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乐观表示,中国商品质量会好起来,现在出现的海外购买、代购商品情况会逐步改变。就奶粉而言,大部分国人还是在使用国产产品,从海外购买、代购商品的,是少数收入高、有特殊要求的人群。

“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说,建设质量强国,离不开农业和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并使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家对此也有明确路线图,那就是国务院在《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6%。

“远期规划同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结合起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提高我国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努力建设质量强国,将落实质量发展的远期规划同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结合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如是说。

“把PM2.5列为约束性的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建议,把PM2.5列为约束性的指标。他说:“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跟其他质量标准不一样,其他标准是降低污染物排放,是单一的、行业性的,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PM2.5作为综合性的环境质量指标,是最能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标之一。通过这个标准,直接就能了解各地的环境质量,是对政府环保工作成效最直接的反映。

“要有一部专门的保护地下水的法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关于地下水防污的治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首先对超采的部分要进行限采,现在地下水的超采问题和污染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要对这部分采取限采的措施。其次,要加强监管,对地下水的整体情况通过详细普查弄清楚。再有,整个监测、预警、执法这方面的力量还不够强,法律方面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保护地下水的法律。

“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说: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不认真落实推进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谈到如何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问题时他表示,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提升产品质量、重组兼并、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严控源头等方式来化解。

“没有质量就不可能实现强国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多个地方讲到了质量问题,这也是历次报告中少有的。他表示:“要实现宏观质量的好转,必须有微观质量如产品质量的提升。现在世界上的强国,都是质量强国。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强国梦,没有质量就不可能实现强国梦。”

“多头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伤”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坦承,多头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伤。他表示,“一件事一个部门主管,就能承担起全部责任,而且可以全系统地执行法律法规,能够实现高效,从上到下一致起来。”“当然,一个部门来管并不等于其他该承担责任的部门就不管了,因为食品安全涉及到的生产流程还是很长的,其他责任部门也要担起自己的责任。”

“‘质’的追求不能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说:一件陶艺作品是否成功,质量好坏是最基本的标准,进而才是其文化韵味、艺术感染力、创新性等。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提高,对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了较大推动,但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量’,而忽视了对‘质’的追求。”

“以标准化战略带动自主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邓中翰建议:以标准化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他说,对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广阔、带动效应明显的国家标准,以国家意志大力推广,给出明确的应用时间表,将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从而引导国内外企业围绕我国国家标准加大投入,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可提高国家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要完善我国装备制造业标准与合格评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许继集团开普电器检测研究院院长、IEC/TC 95(国际电工委员会量度和继电器保护设备技术委员会)主席李亚萍博士建议,要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满足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迫切需求,必须要建立行业共性研究体系及合格评定体系。她认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及合格评定体系研究这一中间环节的缺失和薄弱,最终将导致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转型升级,必须质量为先”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说,党和国家都提出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顺应我国当前发展形势作出的决策。要实现这个目标,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质量不仅能给企业产品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能给企业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必须质量为先,实现中国“质”造。

“创新不足严重影响文化产业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过了数量上、规模上的快速扩张。出现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不高、效益不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原创的缺乏,原创缺乏的原因就在于文化创新性不够强。

“药品招标应落实‘以质量为先’”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说:同一产品由不同企业生产,其质量各有不同。药典标准实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最低标准,有的企业为了压缩成本选择了低限投料,但也有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药品质量,其质量标准远高于药典标准,甚至已经达到欧盟和美国FDA标准。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的制剂产品实现了出口。因此在药品招标过程中,质量好的产品应当得到优价。

猜你喜欢
两会全国政协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