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的发生与防治

2013-05-09 03:46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2期
关键词:基部病株喷药

近几年来,在小麦生长后期经常出现白穗现象,一般年份减产5%~3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导致小麦白穗的原因有病害、虫害等多种因素。重点对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加以研究,以期减少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1 发生症状与危害

1.1小麦全蚀病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一旦传入,不易根除,并且危害大。扩展蔓延快,麦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一般仅需3年左右。发生地块轻者减产1~2成,重者达5成以上,甚至绝收,极具毁灭性。

1.2小麦根腐病

又称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枯病等,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生在小麦茎基部、根及分蘖节等部位。受害病部呈红褐色,后组织逐渐坏死,至根系腐朽,植株易连根拔起,根系少且短,与全蚀病的主要区别是根系不变黑。在田间表现为点发性的丛簇状或小片枯死,减产率在8%~19%。

1.3小麦纹枯病

属于土传病害,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近的病残体上越夏和越冬,危害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该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人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导致枯株白穗。一般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者达30%~40%。安阳市2003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雨水多、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等因素影响,该病严重发生,平均白穗率3.3%,重病地块超过70%。

1.4小麦赤霉病

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常发性病害。症状以穗腐为主,可造成小麦整穗、半截穗或部分小穗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会出现赤红色霉层。病穗籽粒秕瘦,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玉蜀黍赤霉稀酮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人、畜误食后可致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怀孕母畜中毒后可引起流产。一般年份,病穗率可达到l%~8%,严重年份可达15%以上。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3d以上连阴雨天气或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大雾、露水等高湿天气则有可能大流行。安阳市1985年大流行,1998年和2003年呈中度偏重流行,个别严重地块白穗率高达70%以上,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2防治策略与措施

2.1 防治策略

强化“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积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综合措施,大大减少病害早期侵染量,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为实现全程控制奠定基础。

2.2 防治措施

2.2.1 植物检疫 凡是产自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发生区的种子。必须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在疫情发生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一律不得安排种子繁育田,种子繁育基地用种在播前必须进行种子精选,同时要在检疫部门监督下选用有效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确保健康种子的生产与供应。

2.2.2农业防治 ①优化种植制度。对于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严重发生区,可改种油菜、蔬菜、蚕豆、马铃薯等非寄主作物:有水源地区可实行稻麦轮作。②合理耕作。要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③科学播种。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播种深度,适期足墒播种。④处理病株与土壤。对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地块,要拔除、烧毁病株,对疫区及其周围土壤进行溴甲烷熏蒸或药剂处理;发病田块要高茬收割,对麦茬进行集中处理,不得用病区麦糠、秸秆沤肥垫圈。

2.2.3 药剂防治 全蚀病:①种子处理:12.5%硅噻菌胺(全蚀净)20ml,或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60m1,或3%苯醚甲环唑40ml+2.5%咯菌腈(适乐时)20ml处理麦种10kg。②土壤处理:播种前每亩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3kg,或50%福美双3~5kg加细土20~30kg,犁后撒施并耙匀。纹枯病:①种子包衣或拌种:选择使用戊唑醇(立克秀)、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②适期防治。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喷雾。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6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80~100g,对水50kg对准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以确保药效。根腐病:①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②药剂防治:重病年及时喷药保护,第一次在小麦扬花期,第二次在小麦乳熟初期,药剂有25%三唑酮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赤霉病: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①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有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d,第二次用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g或稀唑醇(禾果利)50g对水50kg均匀喷雾。②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喷药后遇雨,则需雨后补喷。

(摘自《农业科技通讯》)

猜你喜欢
基部病株喷药
高株果树自动喷药机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
乡村无人机喷药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雨季喷药应注意的问题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山东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