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义发展观对高校排球教学体系构建的影响

2013-05-10 09:5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排球主义素质教育

刘 艳

素质教育强调学校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保持同一性,这就要求在学校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以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为导向,立足于社会,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共融性发展。排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凸显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适应以及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致使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构建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还存有诸如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认知层面的浅薄以及教学实际效果低下等较为尖锐的现实性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将对高校排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构建主义发展观理论对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现存问题的实质进行解析,对其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促进对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导向,这对于推进高校排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构建主义发展观是认知发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创立。所谓认知发展是指社会个体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与改变的历程。皮亚杰认为,社会个体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个体通过实践行为与环境间形成相互的作用,进而达成彼此间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行为为社会个体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而构建主义发展观则是在遵循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是发展原动力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来强调实现量变与质变的有效途径在于内因与外因的有机互动与相互作用。构建主义发展观包含着多种基本的概念,其理论体系通过这些概念相互间的关联与交融、支撑与作用而共同构成。其关系示图如下:

图1 构建主义发展观相关因素关系模式图

二、构建主义发展观对高校排球教学体系发展现状的解析

(一)认知结构的欠缺,造成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存有较大的偏失

认知结构是通过对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形成的,这个结构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认识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对有效地完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对于高校排球教学而言,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遗害至深,致使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因而无法运用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来引导与规范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是造成现阶段高校排球教学体系问题偏多、结构不尽合理的主要原因。

(二)组织体系的漏洞,无法实现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间的同步发展

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彼此间的互相协作而组合成的集体或团体。在构建主义发展观理论中,组织则是指社会个体在处理其周围事务时所能够运用的身体与心智功能的总和。组织结构的完善与否,将是决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的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由于在教学理念上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教学体系这一组织性结构存有一定的漏洞,因而也决定了现有的高校排球教学体系无法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同步的发展,这是造成高校排球教学整体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发展状态的失衡,导致高校排球教学日趋“边缘化”

构建主义发展观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在平衡的状态下实现的,而一旦维系发展的平衡状态得到破坏,就会造成失衡的现象,进而导致发展步入误区。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排球教学始终处于“重技能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发展状态,造成了学生普遍存在着“高技低能”的诟病,这对于学生未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性影响。而正是由于这种失衡发展状态的存在,使得高校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兴趣日益下降,对于排球运动的关注程度逐步降低,由此造成了高校排球教学日渐趋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三、构建主义发展观对高校排球教学体系发展的导向作用

(一)图式理论能够有效地引导高校排球教学理念的转变

图式是构建主义发展观中重要的理论构成,除去表征人脑中由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构成的网络外,还显示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图式也称为认知图式,是人类进行知识更新与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架构。

针对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理念滞后的事实,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及时总结,进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如若采取回避的态度,将会致使问题的积累现象愈加严重。依据图示理论所给予的启示,必须要对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取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应和。这就要求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加以摒弃,建立起彰显素质教育思想的全新的排球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重技轻能”的教学思路,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修正传统教学理念对于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误导,另一方面,能够为引领与规范高校排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保障。

(二)适应理论是高校排球教学模式构建与完善的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发展观认为,适应是指认知结构或图式与所处环境有机融合的过程,强调在融合过程中持有主动的态度,适应的过程需要同化与顺应两种互补的条件作为支撑。其中,同化是运用既有的图示来吸纳新生事物,并将其转化成为具有促进与推动作用内驱的过程。而顺化则是指当既有的图示无法与新生事物实现融合与转化的条件下,主动对既有图示进行修正,使之能够适应对新生事物的吸纳与转换。鉴于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取向与社会发展需求间所存在的差距,决定了现阶段高校排球教学存有不适应性的弊端,而对此弊端的修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这就要求,首先要建立高校排球教学各相关因素的同化融合体系,促进同化效应的有机生成,用以维护与保障高校排球教学体系各构成要素处于均衡发展的态势,这对于建立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实现高校排球教学与社会的顺化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之所以步入困境,主要在于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缺乏有效的吸纳,因而无法为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的导向。由此可见,应运用顺化理论来强化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吸纳与融入,进而促进排球教学体系的构建趋于完善。

(三)平衡发展是高校排球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手段和措施而达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状态,就一般情况而言,平衡是一种理想的发展态势,是实现整体性目标的重要基础。现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致使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发展处于失衡状态,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的主流难以达成共融;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构建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再者,“重技能、轻理论”教学思想的蔓延,使得学生在对自身的排球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上,无法实现均衡与完善。失衡的发展态势,极易诱发高校排球教学体系各构成要素间的矛盾,进而对教学发展取向的制定形成误导,造成教学的目标与社会需求间的错位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高校排球教学体系难以达成完善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使得教学的发展重心过于倾斜于对排球基本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排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致使高校排球教学整体的发展态势失衡。因此,应运用平衡理论来引导与促进高校排球教学体系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协调与互融,形成良好的平衡态势,使之形成有机的同向性发展,进而推动高校排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排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完善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与束缚,高校排球教学体系在其构建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现实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而运用构建主义发展观理论,能够对问题的实质进行有效的解析,切实把握其实质所在,进而为构建具有适应性、实效性与完善性并存的高校排球教学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并以此来引领于推进高校排球教学的健康发展。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2-154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1-97

[3]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组.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0,317

猜你喜欢
排球主义素质教育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新写意主义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