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学校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课程实践能力的探讨

2013-05-14 01:32罗恩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4期
关键词:素质技能职业

罗恩平

罗恩平/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贵州贵阳550000)。

分析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学生基本综合素质、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课程开发与教材质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素质与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因此,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全方位改革和创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化学实践能力。

一、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不得法、缺乏兴趣与自控力

职校新生大都学习基础薄弱、学不得法,缺乏自控力。课前不预习、迟到、请假、忘记带教材或用具、课堂走神、课后不巩固、抄袭作业、实验懒得动手,终难前行,丧失自信,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前期各门课程从理论到实操技能教学不到位,影响学生对当前课程的学习互动能力,有的学生经多次示教,也不得重点操作要领;教学效果与认真观察、冷静思考、规范操作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传统课程体系不利于实践能力提高

简单地给教材“瘦身”以及不同课程或同一门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欠佳,使得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教材缺乏职教特色,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内容未能较好地体现由单一能力逐步向综合能力、由学科应用能力向职业岗位运用能力的转化以及对实操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心智技能的培养,而后者是知识与技能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未能及时反映知识、技术、方法、设备及规范等新变化。

(三)教学方面

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先讲、学生后做;课前不预习,有的知识点又缺乏基础支撑,教学响应迟缓;课时压缩,迫于进度,教师只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乃至实验结果逐一讲解,学生机械地操作,缺乏学习兴趣、热情和主动性;教学观念落后、手段过时、方法与形式单一,难以发挥“主导性”,也未能调动“主体性”。

教师能力结构:在实验准备、操作示教、巡视指导及报告批阅等环节都存在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师缺乏“双师”能力。

教学管理:计划课时因节假日减损约为两周每学期,部分学生常因公假缺课。有的班级远超五十人,仪器设备数量、质量、使用维护不当,影响实践教学的妥善安排。实验用品的课前准备及预实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管控,实践教学效率及效果受到影响。

考核评价: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尚以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及终结性评价为主,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对策

为应对现代社会的矛盾以及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重新设计与组织必须围绕的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

(一)搭建素质平台

课程体系开发除核心技能与知识、行业通用技能与知识及职业特定技能与知识模块课程外,首先应构建素质教育模块,整合、开发《基本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并纳入职教课程体系,采取素质教育先行、全程全方位渗透等策略,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使学生提高认识、规范行为,解决内源性的学习动力问题,为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必备素质。正所谓“职业道德决定着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积极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是其知识技能和其他一切综合或特有能力发挥的基本条件。”

(二)搞好职教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打破学科系统,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就药学专业课程开发而言,通过“企业调研”对一系列药学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将一个或数个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为→一个“行动领域”,经归纳分析为→一系列“专业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领域”和“职业素质”(具跨学科性质),归纳、整合出→各门“主干课程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出口终端至入口始端的顺序逆向确定教材,即将毕业生在技能、知识、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逐级分解至下一层级各门课程: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最后是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进入“学习情境”,将教师、学生、目标、内容、载体、方法、工具、场所、实践、组织、管理等情景要素融入教学过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反馈”至前述相关步骤,整改提高。

《分析化学》课程属“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其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是:将上一层级课程(专业学习领域)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分解以确定《分析化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将《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设计为四个一级项目:基本能力(及知识、素质)板块、化学定量分析能力(及知识、素质)板块、仪器分析能力(及知识、素质)板块及综合应用测试能力板块。每个一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二级项目;而每个二级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三级项目),以构建《分析化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知识点的选择应服从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为原则。后续课程技能点、知识点及素质要求应得到前期课程的相应支撑(脚手架关系)。后续课程的知识应用及技能训练要体现由单一知识向综合知识、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由单一学科向学科综合、由验证性实践向实际岗位任务及综合应用逐步整合与转向,内容组织与编排遵从认知规律和教学原理。融合执业资格证书对本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的要求,与“就业准入”制度要求相适应。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实现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将经验层面的能力培养提升为策略层面的能力培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能力结构

职教教师应具有整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能力和实践经验,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双师能力结构”,包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分析能力、专业教学法应用和创新能力、教学情景构建能力、实践示范等能力。努力构建教师个人能力结构的“双师型”和教师队伍结构的“双师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实际岗位定期轮训,提升实践能力;探索“本科+技师、硕士+技师”的双证书、一体化等“双师能力”师资培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突破资金、区域、行业及所有制等障碍,聘优秀企业人才为兼职教师;规定“双师”职责;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促进职教师资建设。

(四)增强学习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职业能力

有针对性地消除职校生知识与技能的短板,理顺必备知识与技能的逻辑支撑链,消除理解障碍;注重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观察视角与体验的独特性,与学习者过去经验的反差性,并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冲击,激发探究兴趣与求知欲,消除厌学情绪;改进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习能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就分析化学实践教学而言,可运用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及组织策略,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讨论、归纳等对陈述性知识加以掌握,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理论原理与实验方法和操作要求之间的联系,帮助其理解所学知识并归纳、整理使之网络化;对实践动作系列的过程性知识,则有意识地简化操作步骤(理论上<9步);在学习某一过程时,要确保学生已具必备知识和技能。运用元认知策略可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监视和调节;运用资源管理策略可有效整合、利用学习情境中的各种资源,提高学习效能。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实践能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咨询、计划、实施、检查及评价,融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及分层式教学的优点于一体,通过方案的优化设计可突出项目重点、巧妙分解难点;对不同基础、能力、兴趣、性格、学习特点的学生可采取灵活的分工合作方式,让基础及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较为困难的工作,而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选择接近于自身起点的任务,各尽所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工”的策略,以利取得成效、激发学生工作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合作与团队意识。以药物样品纯度检验为例,其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小组以检测员的身份接收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教师)交给的检测委托单及待检样品→查询、收集、分析、整理检测方法的完整资料(测试方法原理、测试条件、仪器、试剂、操作要求;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标准;支撑知识等)→检测方案设计→检测方案的实施→数据处理→结果及检查→评价反馈。

(五)优化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体系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优化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对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同时,也应对教师及教管部门进行评价,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分(%)+终结性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分=项目总评分=∑各项目评分/项目数,以一级项目第一板块为例:

(六)改革管理

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要适应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确保班级人数规模适度、确保计划授课时数和学生听课时间不受影响;建立、完善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有效管控机制。学生管理及教辅部门应创新管理模式,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便利的服务。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7-54

猜你喜欢
素质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画唇技能轻松